深入了解屈腕肌群的秘密,擺脫痠痛命運!手腕痛到懷疑人生?

前言

 

你是否經常感到手腕內側痠痛、無力,甚至延伸到手指?屈腕肌群是前臂中負責手腕彎曲的重要肌肉,當它們過度使用或姿勢不良時,容易產生激痛點,引發惱人的疼痛。這些疼痛不僅會影響日常生活,更可能干擾工作效率。你是否好奇,為何這些屈腕肌群如此容易出問題?它們的激痛點又會如何影響我們的身體?讓我們一起深入了解屈腕肌群的秘密。屈腕肌群的健康至關重要,別再輕忽它們的求救信號!

 

個案分享

 

王小姐是一位熱愛手工藝的上班族,每天長時間使用剪刀、針線,近幾個月她開始感到右手腕內側痠痛,甚至連拿筷子都感到吃力。起初,她以為是單純的疲勞,但休息幾天後,疼痛仍舊沒有緩解。她嘗試了各種痠痛貼布、按摩,卻都效果有限。直到她來到安健維康物理治療所,經由黃博靖物理治療師詳細評估後,才發現原來是屈腕肌群的激痛點在作祟。經過幾次的物理治療,配合居家自我保健,王小姐終於擺脫了手腕疼痛的困擾,重拾對手工藝的熱情。這個案例告訴我們,手腕疼痛不一定只是單純的肌肉疲勞,了解屈腕肌群的激痛點與轉移痛,才能對症下藥,有效解決問題。

 

肌肉介紹

 

屈腕肌群位於前臂內側,主要由以下幾條肌肉組成:

  • 屈腕橈側肌(Flexor carpi radialis, FCR):位於前臂橈側(拇指側),主要負責手腕的屈曲和橈側偏移。
  • 屈腕尺側肌(Flexor carpi ulnaris, FCU):位於前臂尺側(小指側),主要負責手腕的屈曲和尺側偏移。
  • 屈指淺肌(Flexor digitorum superficialis, FDS):覆蓋在前臂深層肌肉之上,主要負責手指近端指節的彎曲,同時輔助手腕的彎曲。
  • 屈指深肌(Flexor digitorum profundus, FDP):位於前臂深層,主要負責手指遠端指節的彎曲,同時輔助手腕的彎曲。
  • 屈拇長肌(Flexor pollicis longus, FPL):位於前臂深層,主要負責拇指遠端指節的彎曲。

這些肌肉共同作用,使我們能夠進行各種手腕和手指的彎曲動作。當這些肌肉長時間處於不當姿勢或過度使用時,肌肉纖維容易形成緊繃的帶狀區域,並產生激痛點。這些激痛點不僅會導致局部疼痛,還會引起轉移痛,將疼痛蔓延到其他部位。

 

肌肉的生物力學與肌動學

 

屈腕肌群在生物力學和肌動學上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當屈腕橈側肌(FCR)收縮時,會使手腕向掌側彎曲(屈曲),同時帶動手腕向拇指側偏移(橈側偏移)。而屈腕尺側肌(FCU)收縮時,同樣會使手腕向掌側彎曲,但會帶動手腕向小指側偏移(尺側偏移)。屈指淺肌(FDS)和屈指深肌(FDP)的主要功能是彎曲手指,但它們的肌腱也延伸至手腕,因此也參與手腕的屈曲動作。屈拇長肌(FPL)則專注於彎曲拇指的遠端指節。

 

這些肌肉在日常生活中協同工作,使我們能夠完成各種精細的動作,例如書寫、打字、抓握物品等。在運動方面,許多需要手腕彎曲的動作都會用到屈腕肌群。例如,在羽球運動中,當我們進行正拍揮擊時,屈腕肌群會強烈收縮,以帶動球拍的揮動。在舉重運動中,當我們抓握槓鈴或啞鈴時,屈腕肌群必須保持一定的張力,以穩定手腕並支撐重量。在划船運動中,屈腕肌群也參與划槳的動作,因此這些運動員更容易出現屈腕肌群的相關問題。

 

然而,當我們長時間處於不良姿勢,例如手腕過度彎曲或長時間維持抓握姿勢時,屈腕肌群的肌肉纖維會持續收縮,導致肌肉疲勞和激痛點的產生。例如,長時間使用滑鼠或鍵盤時,如果手腕沒有適當的支撐,就很容易導致屈腕肌群的過度疲勞。同樣地,長時間使用手機,尤其是在手腕彎曲的狀態下操作時,也會增加屈腕肌群的負擔。此外,一些需要重複性動作的工作,例如廚師切菜、髮型師剪髮、或是牙醫師看診,都容易讓屈腕肌群處於過度使用的狀態。錯誤的運動姿勢也會導致屈腕肌群受傷,例如舉重時手腕彎曲過度、或是網球運動中握拍太緊,都會對屈腕肌群造成不必要的壓力。因此,了解這些肌肉的生物力學和肌動學特性,對於預防和治療屈腕肌群的相關問題至關重要。

 

肌肉是否壓迫神經

 

屈腕肌群本身較少直接壓迫神經,但其周邊的結構若產生異常,可能會導致神經壓迫。其中,最常見的是腕隧道症候群(Carpal Tunnel Syndrome),它是正中神經在手腕處受到壓迫所致。腕隧道位於手腕掌側,由腕骨和橫腕韌帶構成。當屈腕肌群的肌腱因過度使用或發炎腫脹時,會導致腕隧道內的壓力增高,進而壓迫到正中神經。

 

此外,屈腕尺側肌(FCU)的位置鄰近尺神經,若此肌肉過度緊繃或發炎,有可能對尺神經造成壓迫,導致尺神經相關症狀。例如,尺神經壓迫可能會引起手部的小指和無名指麻木、刺痛感,並可能出現手部肌肉無力。雖然直接壓迫較少見,但屈腕肌群周邊的筋膜或肌肉張力,仍有可能間接影響神經的正常功能。因此,在評估手腕疼痛時,應仔細檢查是否有神經壓迫的徵兆。

 

激痛點位置

 

屈腕肌群的激痛點常出現於以下幾個部位:

  • 屈腕橈側肌(FCR):激痛點通常位於前臂內側,靠近手腕處,尤其在肌肉隆起的部位。
  • 屈腕尺側肌(FCU):激痛點通常位於前臂內側尺骨側,靠近手腕處,尤其在肌肉隆起的部位。
  • 屈指淺肌(FDS)和屈指深肌(FDP):激痛點通常位於前臂中段,靠近肌肉隆起的部位,且可能延伸至手腕處。
  • 屈拇長肌(FPL):激痛點通常位於前臂遠端橈側,靠近拇指根部。

自我檢查方法:

  1. *觸摸按壓:**用手指腹輕輕按壓前臂內側,特別是肌肉隆起的部位。
  2. *尋找痛點:**當按壓到激痛點時,會感到局部明顯的壓痛,並且可能會誘發轉移痛。
  3. *檢查肌肉緊繃:**當按壓到激痛點時,會感覺肌肉內有緊繃的帶狀區域。

 

轉移痛模式

 

屈腕肌群的激痛點會將疼痛轉移到以下部位:

  • 屈腕橈側肌(FCR):轉移痛主要位於手腕內側橈側,延伸至手掌和拇指基部。
  • 屈腕尺側肌(FCU):轉移痛主要位於手腕內側尺側,延伸至小指基部和手背。
  • 屈指淺肌(FDS)和屈指深肌(FDP):轉移痛會沿著手指延伸,例如中指彎曲肌的激痛點,疼痛可能延伸至整個中指,或是疼痛延伸至各個指頭。
  • 屈拇長肌(FPL):轉移痛會延伸至拇指的掌側,甚至到拇指尖端。

這些轉移痛模式具有獨特性,可以幫助我們區分不同肌肉的激痛點。例如,屈腕橈側肌的轉移痛偏向拇指側,而屈腕尺側肌的轉移痛則偏向小指側。屈指淺肌屈指深肌的轉移痛則會沿著手指延伸,如同「閃電」般的放射痛。

 

常見的引發肌肉激痛點的錯誤用力方式與姿勢

 

屈腕肌群的激痛點,往往是由於長時間處於不正確的姿勢、或是過度使用造成的。以下列出常見的錯誤用力方式與姿勢:

  • 長時間手腕彎曲:例如長時間使用滑鼠或鍵盤時,手腕彎曲沒有支撐,會增加屈腕肌群的負擔。此外,長時間使用手機、平板電腦,也容易讓手腕處於過度彎曲的狀態。
  • 重複性手腕動作:許多工作需要重複性地彎曲手腕,例如廚師切菜、髮型師剪髮、牙醫師看診等,這些都會導致屈腕肌群過度疲勞。
  • 用力抓握:需要大力抓握的活動,例如舉重、搬運重物,或是使用需要握緊的工具,都會讓屈腕肌群承受過大的壓力。
  • 不當的運動姿勢:例如羽球、網球、高爾夫球等運動,若姿勢不正確、或是握拍太緊,都容易導致屈腕肌群受傷。
  • 不良的睡眠姿勢:睡覺時手腕過度彎曲,例如將手枕在頭下,或是側睡時將手腕彎曲壓在身體下,都會讓屈腕肌群長時間處於不自然的狀態。
  • 樂器演奏:長時間演奏樂器,例如鋼琴、小提琴,會使屈腕肌群過度使用。
  • 其他原因:長時間暴露在寒冷的環境下、或是身體過度疲勞、營養不均衡、或是內科疾病,也可能導致肌肉緊繃,增加激痛點形成的機會。

 

轉移痛的鑑別診斷

 

屈腕肌群激痛點引起的轉移痛,可能會與其他疾病的症狀混淆。以下列出一些常見的鑑別診斷:

  • 腕隧道症候群:轉移痛可能與腕隧道症候群引起的麻木、刺痛感相似,但腕隧道症候群通常會有夜間症狀加劇的情形。
  • 尺神經壓迫:尺神經壓迫也會引起小指和無名指的麻木、刺痛,與屈腕尺側肌的轉移痛相似。
  • 網球肘屈腕肌群的轉移痛有可能延伸到手肘內側,與內上髁炎(俗稱高爾夫球肘)的疼痛部位重疊。
  • 頸椎神經壓迫:頸椎神經壓迫也可能導致手部疼痛,需與屈腕肌群的轉移痛區分。
  • 手指關節炎:手指關節炎會引起手指關節疼痛,與屈腕肌群轉移痛所引起的疼痛有相似之處。
  • 媽媽手:媽媽手的疼痛部位與屈拇長肌產生的疼痛位置相似。
  • 腱鞘囊腫:在腕部可能因為反覆的刺激造成腱鞘囊腫,需與屈腕肌群激痛點區分。

如果嘗試自我放鬆與保健方式都無效,可能是其他的疾病或問題引發,請洽詢醫療人員。

 

自我保健

 

以下提供幾種簡單的自我保健方法,幫助緩解屈腕肌群的疼痛:

  1. 伸展運動
    • 手腕伸展:將手掌向上,用另一隻手輕輕將手指向後拉,保持15-30秒,重複數次。
    • 手指伸展:將手指盡量向後伸展,保持15-30秒,重複數次。
  2. 按摩放鬆
    • 按摩小球:將按摩小球放在前臂內側肌肉上,輕輕滾動按摩,找出特別痠痛的部位,加強按壓。
    • 泡棉滾筒:將泡棉滾筒放在前臂內側肌肉下,輕輕來回滾動,放鬆肌肉。
    • 指壓:用手指按壓肌肉緊繃處,並配合深呼吸,可幫助放鬆肌肉。
  3. 熱敷:使用熱毛巾或熱敷袋熱敷前臂內側,每次15-20分鐘,可促進血液循環,緩解肌肉緊繃。
  4. 冰敷:急性疼痛時,可用冰敷袋冰敷患部,每次10-15分鐘,可減輕發炎反應。

 

採用正確的姿勢與動作來避免該肌肉疼痛與緊繃

 

要避免屈腕肌群疼痛與緊繃,最重要的是採用正確的姿勢與動作。以下提供一些建議:

  1. 工作姿勢
    • 調整桌面高度:讓手肘能自然垂放在桌面,避免手腕過度彎曲或伸直。
    • 使用手腕支撐墊:使用鍵盤或滑鼠時,手腕要有適當的支撐,避免懸空。
    • 定期休息:每工作30分鐘,應起身活動,讓手腕肌肉休息。
    • 避免長時間抓握:在工作中,應避免長時間抓握工具,可使用輔助工具分散手腕的壓力。
  2. 日常活動
    • 避免長時間使用手機:減少滑手機的時間,若必須使用,應讓手腕有支撐,避免過度彎曲。
    • 搬重物時:搬重物時,應避免手腕彎曲,盡量用手臂的力量。
    • 避免不良睡眠姿勢:睡覺時避免將手枕在頭下,或是將手腕壓在身體下。
  3. 運動
    • 運動前暖身:運動前應充分暖身,讓手腕肌肉有時間準備。
    • 學習正確姿勢:學習正確的運動姿勢,避免手腕過度使用。
    • 避免過度訓練:運動量應循序漸進,避免讓手腕肌肉過度疲勞。
  4. 居家活動
    • 做家事時:做家事時應避免過度使用手腕,例如洗碗時應避免手腕過度彎曲。
    • 拿取物品時:拿取物品時應使用整個手臂的力量,避免只用手腕的力量。
    • 避免長時間重複動作:重複動作會讓肌肉過度疲勞,應盡量減少。
  5. 其他
    • 保持身體健康:均衡飲食、規律運動、保持良好睡眠,都有助於肌肉健康。
    • 注意保暖:避免讓手腕暴露在寒冷的環境下,以免肌肉緊繃。
    • 適時的伸展運動:日常生活中應時常伸展手腕和手指的肌肉,保持肌肉彈性,並可利用工作空檔,或是在等候的時間,活動手腕。

 

專業協助

 

安健維康物理治療所擁有專業的物理治療師團隊,能為您提供客製化的評估與治療。黃博靖物理治療師具備豐富的臨床經驗,擅長處理各種肌肉骨骼疼痛問題,包括屈腕肌群的激痛點和轉移痛。我們的服務包括:

  • 詳細的評估:透過理學檢查和觸診,找出激痛點的位置和轉移痛模式。
  • 徒手治療:運用各種徒手治療技巧,放鬆緊繃的肌肉,解除激痛點。
  • 運動治療:設計個人化的運動計畫,強化肌肉力量,改善手腕活動度。
  • 衛教諮詢:提供正確的姿勢和動作指導,預防疼痛復發。

如果您正受手腕疼痛困擾,歡迎隨時預約安健維康物理治療所,讓我們幫助您擺脫痠痛,重拾健康生活!

安健維康物理治療所

 

物理治療師的小叮嚀

 

  • 及早處理:手腕疼痛應及早處理,避免病情惡化。
  • 尋求專業協助:如果自我保健效果不佳,應尋求專業物理治療師的協助。
  • 耐心復健:肌肉骨骼問題需要時間復原,請耐心配合治療計畫。
  • 預防勝於治療:維持正確姿勢和動作,是預防疼痛復發的根本之道。

 

問與答

 

  1. Q:為什麼我會手腕痛? A:可能是屈腕肌群的激痛點導致,或是其他原因。
  2. Q:屈腕肌群的激痛點會影響到哪裡? A:屈腕肌群的激痛點可能會將疼痛轉移到手腕內側、手掌、以及手指。
  3. Q:我可以在家裡做什麼來緩解疼痛? A:可以嘗試伸展運動、按摩放鬆、熱敷或冰敷。
  4. Q:我應該去看醫生還是物理治療師? A:如果自我保健效果不佳,建議尋求專業物理治療師的協助。
  5. Q:物理治療師如何幫助我? A:物理治療師會透過評估、徒手治療、運動治療和衛教諮詢來幫助你。
  6. Q:我如何預防手腕疼痛復發? A:維持正確姿勢和動作,定期伸展運動,避免過度使用手腕。
  7. Q:是否需要吃藥或打針? A:一般來說,物理治療和自我保健通常是有效的,但嚴重時可能需要藥物或注射,請諮詢醫師。

 

參考資料

 

  • Integrated sports massage therapy
  • Myofascial Pain and Dysfunction The Trigger Point Manual
  • Orthopaedic Physical Therapy
  • The_Trigger_Point_Manual_-_The_Lower_Extremities
  • TriggerPointManualUpper
  • essentials-of-physical-medicine-and-rehabilitation-musculoskeletal-disorders-pain-and-rehabilitation-4e
  • myofascial-manipulation-theory-and-clinical-application_compress

 

#安健維康物理治療所 #黃博靖物理治療師 #triggerpoint #激痛點 #referralpain #轉移痛 #屈腕肌群 #wristflexors #屈腕橈側肌 #屈腕尺側肌 #屈指淺肌 #屈指深肌 #屈拇長肌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