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運動類/全身性保健資訊
相較於瑜珈,物理治療的核心在於「專業評估」與「精準介入」。作為物理治療師,我的首要任務是找出您身體問題的根本原因,而不是僅僅處理表面的症狀。在臨床上,我們通常會先透過詳盡的問診、觸診和動作測試來判斷問
這種「治療後反而更痛」的現象,在物理治療的臨床實踐中其實是相當常見的,我們稱之為「延遲性治療後痠痛」。這並非代表治療出了問題,反而往往是身體開始啟動自我修復與適應機制的正常訊號。
「疼痛」其實是我們身體最原始也最複雜的警報系統。當身體某處受到威脅或損傷時,它會啟動一系列機制,透過神經系統將訊號傳遞到大腦,讓我們感知到不適,進而保護自己。
當你每天努力地做著一樣的訓練,卻發現疼痛沒有減少、活動度沒有增加,或是力量不再提升,這種挫折感真的會讓人想放棄。但請相信我,這不是你的錯,也不是你復健失敗了,這其實是一個身體正在告訴你「它需要不同的刺
我發現許多長期受身體不適困擾的朋友,無論是上班族常抱怨的肩頸僵硬、腰痠背痛,或是運動愛好者難以擺脫的慢性膝蓋痛、足底筋膜炎,往往問題的根源都不只侷限在疼痛點本身。這就像您手上的地圖,如果只看見一個點,
今天,我想與您深入聊聊為什麼會這樣,以及「主動恢復」的奧秘,幫助您告別長期痠痛,找回無痛、靈活的身體。
您是否也曾有過這樣的經驗:在壓力大、情緒低落的時候,身體的某個部位特別容易緊繃、痠痛,甚至連睡眠都受到影響?或者,雖然已經接受了長時間的物理治療,但疼痛卻遲遲沒有明顯改善,甚至感到無助與沮喪?許多來找
疼痛並非單純地由受損的組織直接傳遞給大腦,它更是一種大腦對身體訊號的「解讀」與「反應」。當疼痛長期存在,大腦和神經系統(這就是我們物理治療常說的「神經可塑性」或「中樞敏感化」)可能會變得過度敏感,即使
你是否也常常在忙碌一天後,感到肩頸緊繃得像石塊,或是腰部隱隱作痛,即使休息也難以緩解?又或許,在重要的會議或專案壓力下,胃部會開始絞痛,甚至出現無法解釋的頭痛?這些看似獨立的身體不適,在我的臨床經驗中
無論是久坐的上班族、辛勤的家務勞動者,還是熱愛運動的跑者,最常抱怨的就是身體各處的「緊繃感」和「隱隱作痛」。你是否也常常覺得,肩膀像背了塊石頭、脖子怎麼轉都不對勁,或是腰背僵硬、動不動就「卡」住?這些
我很高興能和您分享一些關於 神經鬆動術 的專業知識,希望能幫助您解決惱人的 手麻腳麻 問題。
這種揮之不去的「深層緊繃」感,不僅影響了生活品質,更可能是身體發出的求救訊號,提醒我們注意潛在的「肌肉失衡」與「筋膜」問題。我們都渴望擁有一個輕盈、靈活的身體,但現代生活型態,特別是長時間面對電腦、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