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衛教資訊 > 常見的骨科復健科疾病 > 肩關節
胸廓出口症候群減壓手術 (Thoracic Outlet Syndrome Decompression)
擺脫「麻痛手臂」的枷鎖:胸廓出口症候群減壓手術 (Thoracic Outlet Syndrome Decompression) 的物理治療
根除頸肩臂的麻痺與無力:胸廓出口症候群減壓手術 (Thoracic Outlet Syndrome Decompression) 術後的精準物理治療與動作系統重建
台北市物理治療 專家解讀,如何鬆解斜角肌、穩定肩胛骨,徹底終結神經血管壓迫的夢魘
本文大綱
前言:該疾病最常讓人困擾的症狀
您是否經常感到手臂、肩膀和頸部有麻木 (Numbness)、刺痛 (Paresthesia) 和沉重感 (Heaviness),特別是將手臂舉過頭部時症狀加劇?當保守治療無法緩解神經血管壓迫,且疼痛嚴重影響生活時,胸廓出口症候群減壓手術 (Thoracic Outlet Syndrome Decompression, TOSD) 可能是您重獲自由的最後希望。然而,手術僅是解除了結構上的壓迫,若不透過專業的 物理治療 矯正姿勢、重建肌肉平衡,胸廓出口症候群 (Thoracic Outlet Syndrome, TOS) 症狀仍可能復發,因此,術後精準的復健,是確保胸廓出口症候群減壓手術 (TOSD) 長期成功的關鍵。
個案分享
周小姐,42歲,是一名長期在 台北市 工作的會計師,也是一名業餘網球愛好者。她長期維持圓肩 (Rounded Shoulder) 和頭部前傾 (Forward Head Posture) 的不良姿勢。近兩年來,她飽受右臂麻木和疼痛的困擾,特別是上網球時發球 (Serving) 或長時間使用電腦時,症狀沿著手臂內側延伸至小指。她被診斷為神經性胸廓出口症候群 (Neurogenic TOS),儘管嘗試了長期的 物理治療,但由於她的神經血管症狀持續惡化,最終接受了斜角肌切斷術 (Scalenectomy) 和第一肋骨切除術 (First Rib Resection) 的胸廓出口症候群減壓手術 (TOSD)。術後初期,周小姐感到頸部和肩部區域緊張。在 安健維康物理治療所,黃博靖物理治療師 評估發現,雖然壓迫源已解除,但她長期存在的胸椎後凸 (Thoracic Kyphosis) 和肩胛穩定肌 (Scapular Stabilizers) 無力問題依然存在。黃物理治療師 在急性期著重於徒手治療 (Manual Therapy),對胸小肌 (Pectoralis Minor) 上的激痛點 (Trigger Points, TrPs) 進行釋放,並教導她正確的橫膈膜呼吸 (Diaphragmatic Breathing),以減少斜角肌的代償性收縮。進入亞急性期後,運動治療 (Movement Therapy) 從頸椎後縮 (Cervical Retraction) 和中下斜方肌 (Middle/Lower Trapezius) 的強化開始,並加入臂叢神經鬆動術 (Brachial Plexus Neuromobility)。通過精準的復健,周小姐不僅解除了麻痛,還糾正了導致胸廓出口症候群 的根本動作缺陷,最終無痛地重返網球運動,充分體現了 台北市物理治療 在 胸廓出口症候群減壓手術 術後復健的專業性。
疾病的介紹
胸廓出口症候群 (Thoracic Outlet Syndrome, TOS) 是一個廣泛的術語,用於描述由神經血管結構在頸部和肩部之間的胸廓出口 (Thoracic Outlet) 區域受到壓迫而引起的一系列上肢症狀。
疾病定義與症狀 (Definition, Symptom and Sign)
胸廓出口位於頸部下方,肩部上方,是一個由鎖骨、第一肋骨和斜角肌圍繞的狹窄空間。
症狀類型:
TOS 的臨床症狀根據被壓迫的結構分為五類:
- 神經性 TOS (Neurogenic TOS):
- 被壓迫結構:臂叢神經 (Brachial Plexus),尤其是 C8-T1 根部。
- 症狀與徵兆:疼痛、麻木、刺痛 (Paresthesia)。通常沿尺神經分佈 (Ulnar Distribution)(小指、環指內側),或橈側疼痛。
- 血管性 TOS (Vascular TOS):
- 被壓迫結構:鎖骨下動脈或靜脈 (Subclavian Artery/Vein)。
- 症狀與徵兆:動脈壓迫:手臂冰冷、蒼白 (Pallor)、間歇性跛行 (Claudication)。靜脈壓迫:腫脹 (Swelling)、發紺 (Discoloration)。
- 爭議性神經性 TOS (Disputed Neurogenic TOS):
- 被壓迫結構:症狀為主觀性神經症狀,無明確電生理異常。
- 症狀與徵兆:疲勞感、肩部隱痛、沉重感。這是最常見的形式。
- 創傷性 TOS (Traumatic TOS):
- 被壓迫結構:通常繼發於鎖骨骨折畸形癒合 (Malof Clavicle Fracture) 或頸部過度伸展/屈曲損傷 (Whiplash Injury)。
- 症狀與徵兆:神經和血管症狀皆可能涉及。
常見的壓迫點 (Sites of Compression):
- 斜角肌三角 (Interscalene Triangle):位於前斜角肌 (Scalenus Anterior)、中斜角肌 (Scalenus Medius) 和第一肋骨之間。臂叢神經和鎖骨下動脈通過此處。
- 肋鎖間隙 (Costoclavicular Space):位於鎖骨和第一肋骨之間。
- 喙突下空間 (Subcoracoid/Pectoralis Minor Space):位於胸小肌 (Pectoralis Minor) 和喙突 (Coracoid Process) 之間。腋動脈和臂叢神經位於此處。
疾病所在位置的解剖與關節的生物力學與肌動學
胸廓出口症候群 (TOS) 的發生與頸部、胸廓、肩胛帶的複雜解剖和運動學息息相關。
相關解剖結構與功能
- 斜角肌 (Scalene Muscles):
- 分為前、中、後斜角肌。起源於頸椎橫突 (Transverse Processes),附著於第一和第二肋骨。
- 功能:穩定頸椎對抗側向移動,並在吸氣時抬高和穩定第一、第二肋骨。
- 神經支配:C2 至 C7 脊神經前支。
- 胸小肌 (Pectoralis Minor):
- 附著於喙突。
- 功能:使肩胛骨前傾 (Anterior Tilt) 和下壓 (Depression)。緊張的胸小肌會壓迫喙突下的血管神經束。
- 第一肋骨 (First Rib):
- 第一肋骨和鎖骨上方的筋膜 (Sibson's fascia) 構成了胸廓出口的底部。
關節的生物力學與肌動學
TOS 通常不是單一結構問題,而是由肌肉失衡和生物力學缺陷共同導致的綜合症狀。
- 姿勢對胸廓出口的影響:
- 不良姿勢(如頭部前傾、肩部下垂)和代償性工作模式會導致上背部、頸部和肩部的肌肉緊繃和無力失衡。這增加了神經周圍的機械壓力。
- 圓肩 (Round-Shouldered Posture):會激活並加重胸大肌 (Pectoralis Major) 和胸小肌的激痛點 (TrPs),並可能導致胸小肌的適應性縮短 (Adaptive Shortening)。胸小肌縮短可能導致喙突壓力症候群 (Coracoid Pressure Syndrome)。
- 斜角肌與呼吸的關係:
- 斜角肌是呼吸輔助肌。錯誤的呼吸模式(如反常呼吸 Paradoxical Breathing,過度依賴上胸部呼吸)會導致斜角肌過度使用 (Overuse)。
- 當橫膈膜呼吸 (Diaphragmatic Breathing) 不當或受抑制時,斜角肌被迫持續收縮,導致激痛點 (TrPs) 激活和緊張。持續收縮即使只有肌肉容量的 10%至 25%,也可能導致局部缺血 (Ischemia),進而形成 TrPs。
- 第一肋骨與胸廓運動:
- 第一肋骨在肋椎關節 (Costotransverse Joint) 的活動障礙會導致第一肋骨半脫位 (Subluxated First Rib),影響胸廓出口的空間。
- 胸椎 (Thoracic Spine) 的活動度對肩胛骨的運動至關重要。胸椎後凸 (Thoracic Kyphosis) 會使肩胛骨前傾,進一步使胸小肌縮短,縮小喙突下空間。
- 肌肉激痛點 (TrPs) 與假性 TOS (Pseudo-TOS):
- 激痛點本身可能模仿 TOS 的症狀。例如,斜角肌TrPs 引起的疼痛會放射到上肢橈側,而臂叢神經和鎖骨下靜脈壓迫引起的疼痛和腫脹常發生在上肢尺側。
- 有四塊主要肌肉(胸大肌、背闊肌 Latissimus Dorsi、大圓肌 Teres Major 和肩胛下肌 Subscapularis)的 TrPs 複合作用下,可能形成肌筋膜假性胸廓出口症候群 (Myofascial Pseudo-TOS)。
疾病的自我檢查方式
TOS 的診斷通常是排除性的,即排除了其他所有可能原因後才確診。自我檢查應著重於症狀再現的誘發測試。
- 方法:將手臂舉至外展 90°,手肘屈曲 90°。患者反覆握拳約 3 分鐘。
- 陽性:若患側手臂感到沉重、無力或麻木,或無法完成測試,則為陽性。
- 方法:患者手臂被動過度外展並外旋(或伸直、外旋、外展的組合動作)。
- 陽性:若症狀重現(如麻木或脈搏減弱),則為陽性。
需要鑑別診斷的其他疾病:
TOS 的症狀複雜,必須與以下疾病區分:
- Cervical Radiculopathy (頸椎神經根病變):疼痛可能來自 C5-C6 或 C8-T1 椎間盤病變。神經根病變不會引起肌筋膜 TrPs 的局部壓痛或可觸及的緊繃肌帶。
- Carpal Tunnel Syndrome (腕隧道症候群):疼痛和症狀常在手部,但腕隧道症候群患者也常合併 TOS 症狀。
- Shoulder Impingement Syndrome (肩夾擠症候群):斜角肌緊張可能模仿急性肩夾擠。
- Myofascial Trigger Points (肌筋膜激痛點):如斜角肌、胸小肌、肩胛下肌等 TrPs 的轉移痛可模仿 TOS 症狀。
常見的引發該疾病的原因
胸廓出口症候群 (TOS) 的發生是由於神經血管結構在三個主要空間(斜角肌三角、肋鎖間隙、喙突下空間)受到壓迫,通常由姿勢、動作和解剖異常引起。
姿勢與肌肉功能失衡
- 不良姿勢與上交叉症候群 (Upper Crossed Syndrome):
- 頭部前傾和肩部下垂的不良姿勢 (Poor Posture) 或圓肩 (Drooping Shoulder)。不良姿勢導致上背、頸部和肩部肌肉緊繃和無力失衡。
- 胸椎後凸 (Thoracic Kyphosis):會使肩胛骨前傾,縮短胸小肌和胸大肌。這種前傾會縮小喙突下空間,增加對神經血管束的壓迫。
- 呼吸模式缺陷與斜角肌負荷:
- 斜角肌的主要功能之一是呼吸。當患者過度依賴胸式呼吸而非橫膈膜呼吸時,斜角肌會慢性超負荷 (Chronic Overload)。
- 黃博靖物理治療師 強調,指導患者進行橫膈膜呼吸以減少斜角肌負荷,是消除胸廓出口症候群症狀的關鍵矯正措施。
- 肌肉激痛點 (Trigger Points, TrPs):
- 斜角肌的 TrPs 可以透過過度拉扯、提重、持續咳嗽或骨盆不對稱等因素激活。斜角肌TrPs 引起的疼痛可能輻射至上肢橈側,並伴隨神經血管嵌頓的感覺和運動障礙。
- 胸小肌TrPs:其適應性縮短和緊張肌帶會直接壓迫喙突下的臂叢神經。
- 假性 TOS:胸大肌、背闊肌、大圓肌、肩胛下肌的 TrPs 轉移痛會模仿 TOS 症狀。
解剖與創傷性因素:
- 解剖異常:如額外纖維束 (Anomalous Fibromuscular Bands)、頸肋 (Cervical Rib) 或C7 橫突過長。
- 創傷:例如鎖骨骨折畸形癒合 (Malof a Fractured Clavicle)、頸椎過度屈伸損傷 (Whiplash Injury)。
職業壓力:
- 從事需要重複性過頭工作(如油漆、木工)或提重的職業,以及水上運動 (Aquatic Sports) 或投擲運動。
手術方式
胸廓出口症候群減壓手術 (Thoracic Outlet Syndrome Decompression, TOSD) 通常用於治療對積極非手術治療 (Aggressive Non-surgical Management) 無效的神經性 TOS,或伴有血管壓迫/血栓的患者。
- 描述:移除部分第一肋骨,以擴大肋鎖間隙和斜角肌三角空間。
- 優點:徹底解除骨性壓迫,是治療血管性 TOS 的常用方法。
- 缺點:創傷較大;可能涉及胸腔鏡或鎖骨上/下入路。
- 描述:切斷或移除前斜角肌和/或中斜角肌。
- 優點:適用於神經性 TOS,解除斜角肌三角的壓迫。
- 缺點:若無解剖異常,單純切除效果可能有限;可能影響斜角肌的呼吸功能。
- 描述:移除壓迫臂叢神經或血管的頸肋或纖維束 (Fibrous Bands)。
- 優點:解決明確的解剖異常。
- 缺點:若術中未發現明確解剖異常,臨床益處可能有限。
物理治療的流程
胸廓出口症候群減壓手術 (TOSD) 的物理治療流程旨在立即保護手術區域,並迅速轉向動作系統矯正,解決導致壓迫的姿勢和肌肉失衡。
目標: 疼痛與炎症控制,保護手術切口,維持遠端活動度,建立正確的呼吸模式。
徒手治療 (Manual Therapy):
- 疼痛與軟組織鬆解:使用冰敷、電療等物理治療儀器控制疼痛。輕柔地針對非手術區域(如遠端手臂、手腕、手)進行軟組織鬆動 (STM),並維持其主動活動度。
- 姿勢指導:指導患者在坐姿、站姿和躺姿中採用正確的姿勢 (Proper Positioning)。
動作治療 (Movement Therapy) - 呼吸與輕柔活動
- 橫膈膜呼吸訓練 (Diaphragmatic Breathing):學習以橫膈膜主導呼吸,使腹部而非胸部抬高。目的:減少斜角肌在吸氣時的過度代償,預防症狀復發。
- 輕柔頸椎活動:在無痛範圍內進行頸椎的屈曲/伸展和旋轉。保護原則:避免任何會拉伸手術區域(頸部前外側)的動作,例如頸部對側側彎。
目標: 恢復軟組織長度,改善胸椎和第一肋骨活動度,啟動肩胛穩定肌。
徒手治療 (Manual Therapy):
- 斜角肌和胸小肌伸展/釋放:進行胸小肌和斜角肌的徒手伸展 (Stretching)。斜角肌鬆解:使用後等長收縮放鬆法 (Post-Isometric Relaxation, PIR) 輔助斜角肌釋放。
- 第一肋骨鬆動術 (First Rib Mobilization):物理治療師將拇指置於第一肋骨頭 (Head of the First Rib) 上,施加輕柔的向下壓力,同時將患者頸部側彎向對側進行鬆動。
- 激痛點處理 (TrP Release):針對胸小肌、上斜方肌和斜角肌上的激痛點 (TrPs) 進行壓力釋放 (Pressure Release)。
動作治療 (Movement Therapy) - 穩定與神經鬆
- 肩胛穩定肌強化:強化菱形肌 (Rhomboids)、中下斜方肌和前鋸肌 (Serratus Anterior)。進行肩胛骨後縮 (Retraction) 和下壓 (Depression) 的等長收縮 (Isometrics)。發力點:避免上斜方肌代償引起的聳肩。
- 胸椎伸展訓練 (Thoracic Extension):進行俯臥抬臂 (Prone Arm Lifts) 或泡沫滾筒伸展 (Foam Roller Extension)。目的:矯正胸椎後凸 (Thoracic Kyphosis),為肩胛骨提供良好基座。
- 臂叢神經鬆動術 (Brachial Plexus Neuromobility):在無痛範圍內,執行上肢神經張力測試 (ULNT) 動作,進行神經滑動 (Nerve Gliding) 練習。
目標: 恢復最大肌力,重建功能性動作系統,重返工作或運動。
- 漸進式肩胛帶強化:進行多平面抗阻訓練,例如划船 (Rowing)、肩胛骨平面抬高 (Scaption)。發力點:強調訓練中肱骨頭中心化和肩胛骨穩定。
- 核心與動力鏈整合:將核心穩定和胸椎活動度的訓練整合到複雜的肩部活動中。
- 動作模式矯正 (Movement Pattern Correction):黃博靖物理治療師 會識別並糾正導致胸廓出口症候群的錯誤動作模式和姿勢缺陷。例如,矯正在提拉或推舉時肩胛骨的過早前突 (Protraction)。
- 整合動態運動 (Integrated Dynamic Movement):將頸椎後縮和肩胛骨下壓整合到日常抬手動作中。
- 高強度活動重返:對於運動員,需進行運動特定的訓練,例如針對投擲或游泳運動的肩部耐力和精準度 (Precision of Movement) 訓練。
自我保健運動
居家自我保健應著重於保持胸廓出口區域的軟組織彈性和長度,並持續矯正不良姿勢。
1. 伸展運動 (Stretching)
伸展目標是延長導致壓迫的短縮肌群:斜角肌和胸小肌。
- 目的:伸展斜角肌,增加斜角肌三角的空間。
- 方法:坐直,患側手臂向後伸,將頭部轉向健側,然後將頭部緩慢側彎向健側。直到患側頸部前外側感到輕微拉伸。
- 目的:伸展胸小肌,以矯正圓肩和肩胛骨前傾。
- 方法:站在門框中,將患側前臂放置在門框上,身體緩慢向前傾斜。
2. 按摩與筋膜放鬆 (Massage and Fascial Release)
利用徒手治療技巧針對導致疼痛的激痛點 (TrPs) 進行處理。
- 位置:斜角肌 TrPs 位於頸部側邊,靠近橫突。
- 方法:對最緊繃的點施加持續壓力 (Sustained Pressure)。必須注意避開神經血管束。
- 位置:胸小肌位於胸大肌下方,附著於喙突。
- 方法:可使用按摩小球或拇指進行壓力釋放。
- 目的:改善胸椎後凸 (Thoracic Kyphosis)。
- 方法:平躺,將泡棉滾筒放在上背部,進行輕微的胸椎伸展。
採用正確的姿勢、運動與動作來協助恢復
術後,患者必須將正確的姿勢和運動模式轉化為習慣 (Habits),以防止胸廓出口症候群減壓手術 (TOSD) 後症狀復發。
1. 矯正靜態姿勢 (Static Posture Correction)
矯正姿勢是治療 胸廓出口症候群 (TOS) 的基本和關鍵步驟。
- 克服頭部前傾與圓肩 (Overcoming Forward Head and Rounded Shoulder):
- 維持姿勢:在坐姿或站姿中,主動進行頸椎後縮 (Cervical Retraction),使頭部保持在軀幹的中心線上。
- 發力點:啟動頸深屈肌群 (Deep Neck Flexors)。矯正目標:糾正頭部前傾姿勢 (Forward Head Posture),避免其限制頸椎旋轉和影響肱骨活動度。
- 肩胛骨定位控制 (Scapular Alignment Control):
- 維持姿勢:肩胛骨應平貼於胸廓,避免前傾 (Anterior Tilt)。
- 發力點:啟動中下斜方肌 (Middle/Lower Trapezius) 進行後縮 (Retraction) 和下壓 (Depression)。持續強化這些肌群,有助於對抗胸小肌的拉力。
- 應避免的代償動作:避免聳肩 (Shrugging) 或胸椎過度伸展。
- 正確呼吸模式:應持續練習橫膈膜呼吸,確保呼吸時斜角肌保持放鬆。
- 台北市物理治療所 的黃博靖物理治療師 會指導您消除反常呼吸 (Paradoxical Breathing) 模式。
- 工作環境調整 (Ergonomics):
- 坐姿:確保辦公桌椅高度合適,手肘有支撐,避免長期維持肩部上舉(如操作高位鍵盤)或持聽筒的姿勢,這會激活斜角肌 TrPs。
2. 動態動作模式矯正 (Correcting Dynamic Movement Patterns)
糾正導致神經血管壓迫的不精確運動 (Imprecise Movement)。
- 抬高動作 (Elevation and Reaching):
- 正確模式:抬高手臂時,應確保肩胛骨先穩定並正確向上旋轉 (Upward Rotation)。
- 應避免的代償動作:避免手臂在過度外展和外旋的危險角度下進行活動,因為這個姿勢會縮小肋鎖間隙和喙突下空間。
- 提重與搬運 (Lifting and Carrying) 的矯正:
- 原則:提重物時,應保持重物靠近身體,並使用肩胛骨下壓的姿勢來穩定肩部。
- 應避免的代償動作:避免單肩負重(如背帶過緊的背包或胸罩),這會壓迫上斜方肌和斜角肌 TrPs。
物理治療師的小叮嚀
胸廓出口症候群減壓手術 (TOSD) 移除了結構壓迫,但長期的無痛生活依賴於動作系統的矯正。
- 根本問題在於動作系統:TOS 很少是單純的解剖問題,而是不良姿勢(圓肩、胸椎後凸)和肌肉失衡(斜角肌緊張、肩胛穩定肌無力)的結果。
- TrPs 模仿症狀:肌筋膜激痛點 (Myofascial TrPs),尤其是斜角肌和胸小肌,其轉移痛經常模仿神經性 TOS 的症狀。即使手術成功,若殘留 TrPs 也會影響恢復。
- 重建穩定與呼吸:復健的核心是矯正呼吸模式以放鬆斜角肌,並透過運動治療 (Movement Therapy) 強化中下斜方肌和前鋸肌。
台北市物理治療所 的黃博靖物理治療師 團隊,將確保您在術後不僅解除了壓迫,更重建了正確的生物力學,防止胸廓出口症候群復發。
問與答
- Q1: 胸廓出口症候群減壓手術 (TOSD) 後多久可以重返工作?
A1: 輕量工作通常在術後幾週內可開始;需要高強度或重複性過頭動作的工作,可能需要 8 至 12 週或更久。
- Q2: 為什麼術後要特別訓練呼吸?
A2: 錯誤的胸式呼吸會導致斜角肌持續超負荷,這是導致胸廓出口症候群症狀復發的關鍵原因。
- Q3: 什麼是「假性胸廓出口症候群」(Pseudo-TOS)?
A3: 指由胸大肌、背闊肌、大圓肌和肩胛下肌等肌肉的激痛點引起的轉移痛,模仿 TOS 的症狀。
- Q4: 什麼是 TOS 的脫位危險動作?
A4: 過度外展 (Hyperabduction) 結合外旋的動作,會縮小鎖骨下間隙和喙突下空間。
- Q5: 什麼是神經性 TOS 最常受影響的神經根?
A5: 最常受影響的是C8 和 T1 神經根,症狀常分佈於上肢尺側,即小指和環指內側。
- Q6: 矯正胸椎後凸 (Thoracic Kyphosis) 對 TOS 有何益處?
A6: 矯正胸椎後凸能使肩胛骨回到中立位,放鬆胸小肌的緊張,從而擴大喙突下空間。
- Q7: 術後多久可以進行神經鬆動術 (Neuromobility)?
A7: 應在急性保護期結束後(約 3 週後),根據患者耐受度,在物理治療師指導下,循序漸進地開始。
專業協助
胸廓出口症候群減壓手術 (Thoracic Outlet Syndrome Decompression) 是解決神經血管壓迫的關鍵,但術後的動作系統重建,才是確保長久無痛的必要步驟。
專精於肩頸複雜神經性疼痛的治療和動作模式矯正。我們的 黃博靖物理治療師 團隊會根據您的具體手術方式和症狀類型,制定個性化的 物理治療 方案:
- 精準的徒手治療 (Manual Therapy):針對斜角肌、胸小肌等關鍵壓迫肌群進行激痛點和軟組織鬆解。
- 動作系統矯正 (Movement System Correction):透過運動治療 (Movement Therapy) 矯正圓肩和呼吸模式缺陷,重建肩胛帶的動態穩定性,徹底消除症狀的根本原因。
如果您正在尋找專業、安全、且效果導向的 台北市物理治療所 服務,請立即聯繫 安健維康物理治療所。
電話:02-27177600
LINE@:https://lin.ee/lQJBPXL
#安健維康物理治療所 #黃博靖物理治療師 #胸廓出口症候群減壓手術 #ThoracicOutletSyndromeDecompression #胸廓出口症候群 #物理治療 #運動治療 #台北市物理治療 #台北市物理治療所
參考資料
- Assessment and Treatment of Muscle Imbalance
- Brukner & Khan’s Clinical Sports Medicine
- Essentials of Physical Medicine and Rehabilitation
- Functional-Atlas-of-the-Human-Fascial-System
- Management of Common Musculoskeletal Disorders by Hertling
- Magee 6 Orthopedic Physical Assessment
- Myofascial Pain and Dysfunction The Trigger Point Manual
- NASM-Essentials-of-Corrective-Exercise-Training
- Orthopaedic Physical Therapy
- Therapeutic Exercise Foundations and Techniques 6th
- TriggerPointManualUpperMovement_System
- muscles testing and function with posture and pain 第五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