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衛教資訊 > 運動類/全身性保健資訊
新手跑者最常見的5種運動傷害
新手跑者最常見的5種運動傷害
您好!身為安健維康物理治療所的李鑌物理治療師,我很高興能為您,特別是我們廣大的新手跑者朋友,撰寫這篇關於運動傷害的衛教文章。許多剛開始享受跑步樂趣的朋友,都曾因為身體的不適而感到困擾,甚至因此中斷了運動的習慣。在我的物理治療師生涯中,我發現大部分的新手跑者最常見的5種運動傷害都與身體的適應不良、訓練強度不當,以及對自身身體姿勢和生物力學原理的不了解有關。
跑步是一項對全身都有益處的運動,但同時也對身體的肌肉、關節和結締組織帶來重複性的機械負荷。當這些負荷超出了身體的適應能力,或是訓練方式不夠科學,運動傷害便會悄悄找上門。這篇文章將會深入淺出地解釋新手跑者為何容易受傷,並提供您可以立即嘗試的自我評估與自我保健方法,希望能幫助您在享受跑步的同時,也能更懂得傾聽身體的聲音,避免不必要的運動傷害,並知道何時該尋求專業的物理治療協助。
新手跑者最常見的5種運動傷害及其成因
-
跑者膝 (Patellofemoral Pain Syndrome, PFPS)
跑者膝是新手跑者最常見的運動傷害之一,臨床上許多來找我的跑者朋友,最常抱怨的就是膝蓋骨周圍,特別是膝蓋前方的疼痛。- 為什麼會發生? 跑者膝的成因通常不是單一的,而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最主要的原因是膝蓋骨(髕骨)在股骨(大腿骨)上的軌跡不正確,導致軟骨過度磨損或發炎。這可能是由於大腿肌群的不平衡所致,例如股四頭肌(大腿前側肌肉)力量不足或內外側力量不均,或是髖關節周圍的肌群,特別是臀中肌(臀部外側肌肉)力量較弱。當臀中肌不夠強壯時,跑步時骨盆容易下沉,導致大腿內旋,進而影響膝蓋骨的正確滑動。另外,過度增加跑量、頻率或強度,以及穿著不適合的跑鞋,也都是常見的誘發因素。
- 自我保健建議: 強化臀中肌是改善跑者膝的關鍵。動作:側臥抬腿 (Side Lying Leg Raise)
- 起始姿勢: 側臥於地面,下方腿微彎,上方腿伸直,身體保持直線,核心肌群微收以穩定軀幹。確保臀部與肩膀成一直線,不要前後傾斜。
- 動作過程: 緩慢將上方腿向上抬起,腳尖稍微向下內旋約15度,確保動作是從臀部發力,而不是腰部。抬到感覺臀部外側肌肉(臀中肌)收縮緊繃即可。保持2-3秒,然後緩慢放下。
- 呼吸配合: 抬腿時吸氣,放下時吐氣。
- 感受度提醒: 應感覺到臀部外側有明顯的收縮與灼熱感。如果感覺到腰部或大腿前側用力,表示動作可能不正確。
- 常見錯誤提醒: 身體向後仰或向前傾,腰部拱起代償,抬腿過高導致骨盆翻轉。記住,重點是臀中肌的激活,而非腿抬多高。
- 建議次數與頻率: 每側重複10-15次,進行2-3組。每日可練習,或在跑步前後進行熱身與收操。
-
阿基里斯肌腱炎 (Achilles Tendinopathy/Tendinitis)
這是一種小腿後側大肌肉(腓腸肌與比目魚肌)與腳跟骨連接處肌腱的疼痛或發炎。許多新手跑者因為在訓練中突然增加強度或跑姿不當,導致阿基里斯肌腱承受過大壓力而受傷。- 為什麼會發生? 阿基里斯肌腱是身體最強壯的肌腱之一,但在跑步時需要承受體重數倍的衝擊力。如果小腿後側肌肉缺乏足夠的彈性、力量不足,或在地形不平坦處跑步,以及穿著磨損或缺乏足夠支撐的鞋子,都可能導致肌腱發炎。肌腱本身可能產生微小撕裂或退化性變化,而不是單純的發炎。此外,缺乏足夠的伸展放鬆,導致小腿肌肉過於緊繃,也會增加肌腱的負擔。研究顯示,離心收縮(例如下坡時控制腳步的肌肉收縮)訓練對阿基里斯肌腱炎的恢復非常有效。
- 自我保健建議: 強化肌腱耐力與彈性。動作:離心小腿提踵 (Eccentric Calf Raise)
- 起始姿勢: 站在台階邊緣,腳跟懸空,雙腳前腳掌踩穩台階。可以輕扶牆壁或扶手保持平衡。
- 動作過程: 先用雙腳將身體向上抬起,盡可能地踮高,讓腳跟離地。然後,將體重轉移到單腳(患側腳),並緩慢地、有控制地讓腳跟下沉,直到腳跟低於台階水平線。保持約3-5秒的下沉時間,然後再用雙腳將身體抬回起始位置。
- 呼吸配合: 雙腳抬起時吸氣,單腳緩慢下沉時緩慢吐氣。
- 感受度提醒: 應感覺到小腿後側肌腱有拉伸感,並在下沉時感受到肌肉的控制力。不應有尖銳的疼痛。輕微的不適感是正常的,但如果疼痛加劇,請立即停止。
- 常見錯誤提醒: 下沉速度過快,失去控制;沒有讓腳跟充分下沉;身體晃動過大,沒有穩定核心。
- 建議次數與頻率: 每側重複10-15次,進行2-3組。最初可隔天練習,待適應後可增加至每日練習。
-
脛前疼痛 (Shin Splints / Medial Tibial Stress Syndrome)
許多新手跑者在增加跑量後,小腿前側或內側會出現一種瀰漫性的疼痛感。雖然我的來源中沒有直接將「脛前疼痛」這個術語詳細解釋其「為什麼」發生,但在我的臨床經驗中,脛前疼痛(醫學上常稱為內側脛骨壓力症候群)主要並非源自單純的肌肉發炎 [不來自來源]。- 為什麼會發生? 脛前疼痛的根本原因,通常是脛骨(小腿骨)承受了過度且重複的壓力 [不來自來源]。這可能由於以下幾個因素:脛骨周圍肌群失衡: 特別是脛前肌(小腿前側肌肉)力量不足或過度緊繃,以及小腿後側肌肉(腓腸肌、比目魚肌)過於緊繃,導致跑步時對脛骨的牽拉力不均 [不來自來源]。足部生物力學問題: 例如扁平足或過度內旋的腳型,會導致足弓塌陷,使得小腿內側肌肉和脛骨內側骨膜承受更大的張力。訓練負荷過快: 短時間內增加跑量、速度或頻率,使得骨骼和肌肉沒有足夠時間去適應。不適當的跑鞋或跑步表面: 缺乏緩震效果的鞋子,或在過硬的表面(如柏油路)長時間跑步,都會增加脛骨的衝擊力。
- 自我保健建議: 強化脛前肌與伸展小腿後側。動作:腳踝背屈練習 (Ankle Dorsiflexion Exercise)
- 起始姿勢: 坐在椅子上,雙腳平放地面。你可以用彈力帶套住腳尖,另一端固定在桌腳或腳下。
- 動作過程: 保持腳跟不動,僅用腳踝的力量將腳尖向上勾起,感覺小腿前側肌肉(脛前肌)收縮。然後緩慢放下,重複動作。如果沒有彈力帶,也可以空手進行,專注感受肌肉收縮。
- 呼吸配合: 勾腳尖時吸氣,放下時吐氣。
- 感受度提醒: 應感覺到小腿前側有明顯的收縮與緊繃感。如果過程中感到尖銳疼痛,請停止。
- 常見錯誤提醒: 抬起整隻腳或膝蓋晃動;動作過快,沒有控制力;過度用力導致肌肉痙攣。
- 建議次數與頻率: 每側重複15-20次,進行2-3組。每日可練習,或在跑步前進行輕度熱身。
-
足底筋膜炎 (Plantar Fasciitis)
這種運動傷害的典型症狀是早晨下床第一步腳跟劇痛,活動後會稍微緩解,但久站或長時間跑步後又會加劇。這在新手跑者中並不少見,尤其是那些跑步姿勢不正確或鞋子選擇不當的朋友。- 為什麼會發生? 足底筋膜是腳底的一層厚結締組織,從腳跟連接到腳趾,在跑步時扮演著吸收衝擊和支撐足弓的重要角色。足弓支撐不足: 扁平足或足弓過高都可能導致足底筋膜承受異常壓力。小腿肌肉緊繃: 尤其是小腿後側的腓腸肌和比目魚肌過於緊繃,會間接增加足底筋膜的張力,因為它們都連接在腳跟骨上。跑量或強度增加過快: 足底筋膜未能及時適應新的負荷。鞋子問題: 缺乏足弓支撐或緩震效果不佳的跑鞋。
- 自我保健建議: 放鬆小腿與足底筋膜,強化足弓穩定性。動作:小腿後側伸展 (Calf Stretch)
- 起始姿勢: 面向牆壁站立,雙手扶牆。一隻腳在前彎曲,另一隻腳在後伸直,腳跟著地,腳尖朝前。
- 動作過程: 身體重心向前,直到感覺到後腿小腿肚有拉伸感。保持30秒,然後換邊。
- 呼吸配合: 緩慢深呼吸,在吐氣時嘗試加深伸展。
- 感受度提醒: 應感覺到小腿後側有輕微但持續的拉伸感,而不是疼痛。
- 常見錯誤提醒: 後腿膝蓋彎曲,導致伸展不到位;腳跟離地,失去伸展效果。
- 建議次數與頻率: 每側保持30秒,重複2-3次。每日可練習,特別是早晨下床前和跑步後。
-
髂脛束症候群 (Iliotibial Band Syndrome, ITBS)
髂脛束症候群會導致膝蓋外側的疼痛,特別是在跑步一段距離後出現,或是上下樓梯時感到不適。這是一種由於大腿外側的髂脛束(一條從骨盆延伸至膝蓋外側的厚筋膜帶)過度摩擦或緊繃所引起的問題。雖然我的來源中沒有直接提及「髂脛束症候群」這個專有名詞,但相關的膝蓋疼痛、髖關節穩定性和肌肉不平衡問題在文獻中被廣泛討論。- 為什麼會發生? 髂脛束本身非常堅韌,但當它過度緊繃並反覆摩擦膝蓋外側的骨頭時,就會引起疼痛。髖部肌群無力: 尤其是臀中肌和臀小肌等髖部外展肌群。當這些肌肉力量不足,跑步時骨盆穩定性變差,導致膝蓋向內扣,增加髂脛束的張力和摩擦。過度訓練: 突然增加跑量或坡度訓練,特別是下坡跑,會對髂脛束造成額外壓力。下肢力線不佳: 例如O型腿或足部過度內旋。缺乏伸展: 髂脛束本身的彈性不足。
- 自我保健建議: 伸展髂脛束並強化髖部外展肌群。動作:站姿髂脛束伸展 (Standing IT Band Stretch)
- 起始姿勢: 站立,將要伸展的腿(患側腿)交叉到另一條腿的後方。例如,伸展右側髂脛束,則將右腿交叉到左腿後方。
- 動作過程: 患側手扶住牆壁或椅子保持平衡。身體向非患側彎曲,同時患側臀部向外推,感覺大腿外側有明顯的拉伸感。保持30秒,然後換邊。
- 呼吸配合: 緩慢深呼吸,在吐氣時嘗試加深伸展。
- 感受度提醒: 應感覺到大腿外側(從髖部到膝蓋)有持續的拉伸感,不應有尖銳的疼痛。
- 常見錯誤提醒: 身體旋轉,而不是側彎;臀部沒有向外推,導致伸展不到位。
- 建議次數與頻率: 每側保持30秒,重複2-3次。每日可練習,尤其在跑步前後。
為什麼專業物理治療如此重要?
作為李鑌物理治療師,我始終堅信,物理治療不僅僅是處理疼痛,更是要找出問題的「為什麼」並從根本上解決它。許多新手跑者在自我保健的過程中,可能會因為對身體生物力學的了解不足,或是無法準確判斷疼痛的來源,而導致效果不彰,甚至加重傷勢。例如,表面上的膝蓋痛,其根源可能在於髖關節的穩定性問題,或甚至足部的力學失衡。
在安健維康物理治療所,我們會透過詳細的一對一評估,包括步態分析、肌肉力量和柔軟度測試、關節活動度檢查等,來精準地找出您運動傷害的根本原因。我們的物理治療方法不僅基於最新的研究證據 (Evidence-Based Practice, EBP),也融入了我多年在台北臨床的豐富經驗。我們不會只給您一套「萬用」的運動處方,因為每個人的身體狀況、跑步習慣和目標都獨一無二,因此治療計畫也必須是個人化的。
我們採用的治療方式可能包括:
- 徒手治療 (Manual Therapy): 針對緊繃的肌筋膜(肌肉和周圍的結締組織)進行放鬆,改善關節活動度,並解決疼痛誘發點(激痛點)。
- 治療性運動 (Therapeutic Exercise): 設計個人化的強化與伸展運動計畫,例如針對跑者膝的臀中肌強化,或針對阿基里斯肌腱炎的離心訓練。
- 生物力學矯正: 評估並指導正確的跑步姿勢,例如步頻、著地方式等,並提供鞋具建議或考慮客製化鞋墊。
- 衛教與居家運動計畫: 教導您如何在家中進行有效的伸展和強化練習,以及如何循序漸進地增加跑步訓練量,預防未來再次受傷。
如果你想更深入了解運動傷害的各種成因與完整的物理治療策略,可以參考我們的『疾病索引列表與文章超連結』終極指南。
結語:傾聽身體,邁向健康跑旅
跑步帶來的身心益處是巨大的,但前提是您必須懂得如何保護自己。新手跑者最常見的5種運動傷害並不可怕,只要您願意花時間理解身體的運作機制,並採取正確的自我保健方法,大部分的問題都能得到有效改善。然而,每個人的身體狀況都是獨一無二的,網路文章的建議無法取代專業的一對一評估。如果您嘗試了以上方法仍未改善,或想找到最適合您的根本解決方案,請不要猶豫,讓專業的物理治療師來幫助您。
在安健維康物理治療所,我們致力於提供專業、有溫度的服務,幫助您找回無痛、靈活的身體,讓您能更自信、更健康地享受跑步帶來的樂趣。您的健康,是我們最在乎的事。
安健維康物理治療所|一對一物理治療預約。
您的健康,是我們最在乎的事。讓我們透過專業的評估與個人化的治療計畫,陪您一起找回無痛、靈活的身體!
- 診所地址:台北市松山區南京東路四段183號2樓
- 預約電話:(02) 2717-7600
- 官方網站:https://www.ajwkptc.com
- LINE@一對一諮詢:點此加好友
- 歡迎追蹤我們的 Facebook 和 Instagram 獲取更多即時健康資訊!
本文由 黃博靖 物理治療師 (安健維康物理治療所院長) 進行醫療審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