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衛教資訊 > 運動類/全身性保健資訊
如何提升步頻,減少跑步時的衝擊力?
如何提升步頻,減少跑步時的衝擊力?
您好,我是安健維康物理治療所的資深物理治療師李鑌。很高興能與各位跑者朋友們,一同探討「如何提升步頻,減少跑步時的衝擊力?」這個重要的議題。身為物理治療師,我發現許多來找我的跑者朋友,最常抱怨的就是膝蓋痛、腳踝不適,甚至有些會出現下背或髖部的疼痛。追根究柢,這些問題往往與跑步時過大的「衝擊力」以及不理想的「步頻」息息相關。
您是否也曾經在跑步後,感覺到膝蓋、腳踝或小腿隱隱作痛,彷彿每次落地都像在衝擊地面?或許,你曾聽說過「步頻」這個詞,但卻不確定它與你的跑步不適有什麼關聯?別擔心,今天的文章,我將從物理治療師的專業角度,深入淺出地為您解析,並提供您在家就能執行的自我檢測與和緩運動,希望能幫助您跑得更輕鬆、更有效率,並減少受傷的風險。
為什麼高衝擊力、低步頻會是問題?
想像一下,每次您跑步落地時,身體所承受的力道可能是您體重的2到3倍。如果您的「步頻」(每分鐘腳步的次數)過低,代表您每次落地的時間點更長,足部與地面的接觸時間也更久,這會導致每次落地的力量更為集中且強烈,進而產生較大的「跑步衝擊力」。長久下來,這些反覆的衝擊力可能會對您的關節、骨骼、肌腱和韌帶造成過度負擔,引發各種疼痛和運動傷害,例如跑者膝(髕骨股骨疼痛症候群)、脛骨疼痛(脛前肌發炎)或是阿基里斯腱病變。
從生物力學的角度來看,人體是一個精密的「動作鏈」。當某一個環節(例如核心肌群、臀部肌肉或小腿肌肉)的功能不彰,身體就會啟動代償機制。舉例來說,如果您的「核心肌群」(指穩定脊椎和骨盆的深層肌肉,想像它們是您身體的『發電廠』和『穩定器』)不夠穩定,或者您的臀部肌肉力量不足,在跑步落地時,可能就會傾向於『過度跨步』(Overstriding),也就是腳步落在身體重心前方過多 。這不僅增加了煞車效應,讓您跑得更吃力,也直接提升了地面反作用力,造成更大的衝擊力。
此外,當肌肉因疲勞或失衡而無法有效吸收衝擊時,例如您的小腿肌肉(特別是腓腸肌和比目魚肌)在跑步後感到僵硬緊繃,卻沒有足夠的「離心收縮」能力(簡單來說,就是肌肉在『被拉長時還能控制並用力』,想像您下樓梯時,大腿前側肌肉的感受),這也會讓衝擊力直接傳導到膝蓋和髖部,增加受傷風險。而提升步頻的目的,正是為了縮短腳步觸地時間,讓身體能夠更輕巧地落地,自然地分散每次落地的衝擊力 。
跑步衝擊力來自哪裡?淺談跑步步頻
跑步衝擊力主要來自於地面反作用力,而這個力的大小與您的跑姿、步頻以及肌肉的緩衝能力密切相關。在我的物理治療師生涯中,我發現很多跑者認為要跑得快就得把腳步跨得很大,但這往往是個迷思。當腳步跨太大時,足部落地點會在身體重心前方,不僅會產生『煞車效應』,讓您跑得更慢,還會讓每一次的落地都像用腳跟在『砸』地面,產生巨大的垂直衝擊力。
一個理想的跑步姿勢,應該是讓足部盡量落在身體重心下方,且膝蓋保持微彎,讓小腿與大腿肌肉能夠像彈簧一樣,在「離心收縮」中吸收衝擊,再透過「向心收縮」(肌肉收縮縮短產生力量)將能量反饋,推動身體向前。而提升步頻,正是達成這種輕盈跑姿的關鍵策略之一。雖然沒有一個絕對的理想步頻,但通常建議跑者可以嘗試將步頻提升至每分鐘170-180步 。這會讓您的每一步都更短、更輕,減少足部觸地時間,進而有效降低落地衝擊力。
在家也能做的自我檢測與和緩運動
為了幫助您更好地理解自己的身體,並循序漸進地提升跑步表現,我建議您可以從以下幾個簡單的自我檢測與和緩運動開始。這些都是臨床上我們常用的基礎訓練,能有效強化您的核心穩定、本體感覺與特定肌群的力量。
運動一:核心穩定度訓練 - 死蟲式 (Dead Bug)
死蟲式是一個絕佳的核心訓練動作,它能幫助您在不給予脊椎過多壓力的情況下,有效啟動並強化您的核心肌群。強健的核心是穩定跑姿、減少衝擊力的基礎。
- 起始姿勢: 仰躺在地上,雙膝彎曲,雙腳平放地面,與髖同寬。將您的雙手向上舉高,垂直於地面,像準備要摸天花板一樣。想像您的下背輕輕貼住地面,但不過度用力壓實,保留一點點自然彎曲 。
-
動作過程:深吸一口氣,感受腹部微微擴張。
- 緩慢吐氣,同時將您的右手和左腳同時緩慢地向外延伸,手臂向後、腿向前下方伸直,但不要讓下背離開地面或拱起。想像您的腹部深層肌肉正在將您的核心「固定」住。
- 過程中保持緩慢、有控制。在延伸到極限,但下背仍能貼地的位置時停留約2-3秒。
- 吸氣,將手臂和腿緩慢地收回到起始位置。
- 換邊,重複左手和右腳的動作。
- 呼吸配合: 吐氣時延伸,吸氣時收回。
- 感受度提醒: 您的腹部深層會感到輕微的收縮與緊繃感,下背應全程保持穩定,不應該有任何疼痛或代償性的拱起。
- 常見錯誤提醒: 最常見的錯誤是下背拱起或失去控制,這表示您的核心肌群還不夠強壯,請縮小延伸的幅度,專注於下背的穩定,而不是手臂和腿伸得多直。如果難度太高,可以先只延伸一隻腳或一隻手。
- 建議次數與頻率: 每邊重複10-12次,共2-3組。每週練習3-4次。
運動二:單腳平衡與本體感覺訓練
跑步是單腳支撐的運動,提升單腳平衡能力對減少衝擊力至關重要。這項訓練能強化您腳踝、膝蓋和髖部的穩定肌群,同時提升「本體感覺」(也就是大腦對於身體位置和動作的感知能力)。
- 起始姿勢: 站在平坦的地面上,雙腳與髖同寬,雙手自然垂放身體兩側。
-
動作過程:輕輕將重心移向一隻腳,緩慢抬起另一隻腳,使其膝蓋微彎,像準備要跑步一樣。
- 保持身體正直,眼睛平視前方,想像您的頭頂有一條線將您往上拉。
- 努力維持平衡,感受支撐腳的足底、腳踝、小腿和大腿肌肉的細微調整。
- 嘗試在單腳站立的姿勢下維持30秒。如果能輕鬆做到,可以嘗試閉上眼睛,或站在不平穩的表面(如枕頭或平衡墊)上增加難度。
- 呼吸配合: 保持自然、平穩的呼吸,避免憋氣。
- 感受度提醒: 您會感覺到支撐腳的足部和腳踝有輕微的搖晃和肌肉用力,這是正常現象,表示您的穩定肌群正在工作。膝蓋不應鎖死,保持微彎彈性。
- 常見錯誤提醒: 身體過度左右搖晃,或支撐腳的膝蓋向內倒(『膝蓋內夾』),這表示您的臀部外側穩定肌群(如臀中肌)可能力量不足。請專注於保持膝蓋與腳尖方向一致。
- 建議次數與頻率: 每隻腳維持30秒,重複3次。每週練習3-4次。
運動三:小腿離心肌力訓練
小腿肌肉是跑步時重要的「避震器」,特別是腓腸肌和比目魚肌。強化它們的離心收縮能力,能有效吸收落地衝擊力。
- 起始姿勢: 找一個穩固的階梯或高處,雙腳前掌踩在階梯邊緣,腳跟懸空。可以輕輕扶著牆壁或欄杆保持平衡。
-
動作過程:用雙腳的力量,輕輕踮起腳尖,讓身體抬高到最高點,感受小腿肌肉的收縮。
- 然後,緩慢地將腳跟向下方放低,盡量放低到您能感受小腿有拉伸感的最低點,膝蓋保持直立或輕微彎曲。這個向下的過程需要極度緩慢且有控制,至少花3-5秒完成。這就是「離心收縮」的訓練。
- 放低到底後,再次用雙腳輕輕踮起回到起始高點。
- 如果您的小腿力量較好,可以嘗試只用單腳進行下放的動作,再用雙腳抬起。
- 呼吸配合: 踮腳尖時吸氣,緩慢下放時吐氣。
- 感受度提醒: 您的小腿後側會感受到強烈的拉伸感和肌肉控制的張力,尤其是在緩慢下放的過程中。
- 常見錯誤提醒: 動作過快,或者在下放過程中失去控制,導致腳跟直接『掉下去』。務必專注於控制速度,而不是次數。如果感覺膝蓋或阿基里斯腱疼痛,請立即停止。
- 建議次數與頻率: 重複10-15次,共2-3組。每週練習2-3次。
除了訓練,跑姿調整也很重要
除了上述的肌力與穩定性訓練,實際的「跑步姿勢」調整也同樣重要。在跑步時,您可以試著提醒自己以下幾點,逐步調整您的「跑步姿勢」:
- 「輕盈落地」:想像您踩在蛋殼上,輕輕落下,而不是重重踩踏。
- 「高步頻」:嘗試小步伐、高頻率地跑,可以利用節拍器輔助,將目標設定在每分鐘170-180步 。這能有效減少每次落地的垂直衝擊力。
- 「微彎膝蓋」:落地時膝蓋保持微彎,讓肌肉有緩衝的空間,而非鎖死。
- 「放鬆上半身」:避免跑步時上半身過度緊繃,特別是肩膀和頸部,這會影響整體協調性 。
何時該尋求專業協助?
親愛的跑者朋友們,我了解您可能因為熱愛跑步,希望能透過網路資訊自行調整與改善。然而,每個人的身體狀況都是獨一無二的,網路文章的建議無法取代專業的一對一評估。
在台北,我在安健維康物理治療所,看過許多跑者從自行摸索,到最終因疼痛而影響生活。如果您的疼痛持續存在,或是您嘗試了以上方法仍未改善,甚至在跑步時感到不確定自己的姿勢是否正確,或想找到最適合您的根本解決方案,請不要猶豫,讓專業的物理治療師來幫助您。
在安健維康,我們會透過詳細的問診與評估,配合動作分析,精準找出導致您高衝擊力或低步頻的根本原因,可能是肌肉失衡、關節活動度受限、本體感覺不足,甚至是跑步動作模式的問題。之後,我們會為您量身打造個人化的治療計畫,包含徒手治療、運動治療、跑姿調整建議,並教導您如何長期維持健康跑姿。
如果你想更深入了解跑步衝擊力的各種成因與完整的物理治療策略,可以參考我們的『疾病索引列表與文章超連結』終極指南。在這裡,我們彙整了許多與骨骼肌肉系統疾病相關的資訊,希望能幫助您更全面地了解自己的身體。
安健維康物理治療所|一對一物理治療預約
- 診所地址:台北市松山區南京東路四段183號2樓
- 預約電話:(02) 2717-7600
- 官方網站:https://www.ajwkptc.com
- LINE@一對一諮詢:點此加好友
歡迎追蹤我們的 Facebook 和 Instagram 獲取更多即時健康資訊!
本文由 黃博靖 物理治療師 (安健維康物理治療所院長) 進行醫療審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