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衛教資訊 > 運動類/全身性保健資訊
攀岩者的手指、手肘與肩膀傷害預防
攀岩者的手指、手肘與肩膀傷害預防
您好,我是安健維康物理治療所的 李鑌 物理治療師。在我的物理治療師生涯中,我發現許多熱愛攀岩運動的朋友,往往在征服一道道牆的同時,也面臨著身體各部位的挑戰,尤其是手指、手肘和肩膀,這些是攀岩運動中承受壓力最大的關鍵部位。
您是否也常常在一次精彩的攀岩後,感到手指隱隱作痛、手肘內外側酸軟無力,甚至肩膀在舉手或抓握時產生惱人的卡頓或疼痛?這些常見的攀岩傷害,如果不加以重視和預防,輕則影響表現,重則可能導致慢性疼痛,讓您無法盡情享受這項充滿魅力的運動。在台北的安健維康物理治療所,我們遇到許多因此而尋求協助的攀岩者。
今天,我將以物理治療師的專業角度,深入淺出地為您解釋這些傷害「為什麼」會發生,並提供一套實用且安全、經過臨床驗證的自我保健策略,幫助您提升身體的穩定性與活動度,進而有效預防攀岩常見的手指、手肘與肩膀傷害,讓您的攀岩之路走得更穩、更遠。
攀岩者的手指傷害:解析與預防策略
攀岩運動對手指的負荷極大,尤其在抓握小點或進行強力收縮時,手指屈肌腱和連接骨頭的滑車系統(類似滑輪組,幫助肌腱順暢滑動)承受著巨大的拉力。許多來找我的攀岩者朋友,最常抱怨的就是手指的疼痛,這通常與「過度使用症候群」和肌腱、滑車的微小撕裂或發炎有關。
為什麼手指容易受傷?
我們的手指屈肌腱(Flexor Tendon)位於手掌側,負責彎曲手指並抓握物體。當攀岩時需要長時間或高強度地抓握、掛點,這些肌腱會反覆拉扯,加上手指的滑車(Pulley)結構相對脆弱(如同拉扯繩索時,滑輪處的摩擦與壓力最大),就容易導致發炎、腫脹甚至微撕裂。日積月累下,若沒有足夠的休息和適當的訓練,這些小傷害便會演變成慢性疼痛或影響抓握力量。
自我保健建議:屈肌腱滑動運動
這項運動有助於維持手指肌腱的活動度和順暢度,預防肌腱粘黏或因過度緊繃導致的發炎。
- 起始姿勢: 坐姿,將前臂舒適地平放在桌上,手掌朝上,保持手腕中立,手指放鬆自然伸直。
-
動作過程:
- 掌指關節彎曲: 慢慢地只彎曲手指的第一個關節(靠近手掌的關節),讓手指呈現「桌型」或「方塊型」。其他指節保持伸直。
- 第二指節彎曲: 在維持第一指節彎曲的基礎上,繼續彎曲第二指節,讓手指像「爪子」般彎曲,指尖仍指向遠端。
- 完全握拳: 將所有指節彎曲,拇指輕輕壓住其他手指,形成一個完整的拳頭。
- 直拳: 保持握拳,然後伸直手腕,讓拳頭與手臂呈一直線。
- 回到伸直: 慢慢地將手指逐一放鬆伸直,回到起始姿勢。
- 呼吸配合: 動作過程保持自然、緩慢的呼吸,無需憋氣。
- 感受度提醒: 應感覺到肌腱在手指和手掌內部順暢滑動,沒有卡頓或疼痛感。若有任何不適,請立刻停止。
- 常見錯誤提醒: 整個動作過程中,保持手腕中立且放鬆,避免過度彎曲或伸直手腕來代償手指的動作。手指動作要分段、清晰,不要一次就握成拳頭。
- 建議次數與頻率: 每組動作重複5-10次,每天進行3-5組。
攀岩者的手肘傷害:解析與預防策略
攀岩中的拉、推、抓、放等動作,對手肘內外側的肌腱附著點造成反覆衝擊,這就是大家常聽到的「高爾夫球肘」和「網球肘」。許多攀岩者會發現自己在前臂肌肉使用過度後,手肘就開始疼痛。
為什麼手肘容易受傷?
「高爾夫球肘」(醫學上稱為內上髁炎,Medial Epicondylitis)通常發生在手肘內側,與手腕屈肌群和手指屈肌群的過度使用有關,例如長時間抓握、引體向上或在抓握過程中手腕過度彎曲。而「網球肘」(醫學上稱為外上髁炎,Lateral Epicondylitis)則發生在手肘外側,與手腕伸肌群的過度使用有關,例如在手腕伸直狀態下反覆抓握或放鬆。這些都是由於肌肉在反覆收縮(尤其在離心收縮,也就是肌肉在伸長中對抗阻力時)過程中,對肌腱附著點產生微損傷,累積而成的發炎。
自我保健建議:手腕伸肌離心訓練
離心訓練對於肌腱的修復與強化有顯著效果,能增加肌腱的耐受度,降低再受傷的風險。此練習針對網球肘預防。
- 起始姿勢: 坐姿,將前臂放置於大腿或桌面上,手腕伸出邊緣,手掌朝下,手握一個輕量(約0.5-1公斤)的啞鈴或水瓶。另一隻手可以支撐住前臂,穩定肘部。
-
動作過程:
- 被動抬起: 用另一隻手輕輕將握有啞鈴的手腕向上抬起,達到最大伸直角度(此時手腕伸肌處於縮短狀態)。
- 緩慢下放(離心收縮): 緩慢地、有控制地讓手腕在重力作用下慢慢向下彎曲(手腕伸肌做離心收縮),直到手腕完全放鬆垂下。這個下放的過程應持續約3-5秒。
- 重複: 重複被動抬起,緩慢下放的過程。
- 呼吸配合: 緩慢下放時輕輕吐氣,被動抬起時吸氣。
- 感受度提醒: 您應該在手肘外側感受到輕微的拉伸和肌肉收縮的感覺,但不應有尖銳的疼痛。如果感到疼痛,請減輕重量或縮小活動範圍。
- 常見錯誤提醒: 避免快速地讓手腕掉下,這樣會失去離心訓練的效果。整個動作應專注於緩慢控制的下放過程。
- 建議次數與頻率: 每組重複10-15次,進行3組。每天或隔天進行,視乎您的恢復情況。如果您在做此動作時感到疼痛,可先從無痛範圍開始,並在專業指導下進行。
攀岩者的肩膀傷害:解析與預防策略
攀岩需要大量的上肢過頭動作,這使得肩膀成為另一個高風險區域。常見的肩部問題如「肩夾擠症候群」(Shoulder Impingement Syndrome)和旋轉肌群損傷,通常與肩胛骨的穩定性不足、肌肉失衡以及不正確的動作模式有關。
為什麼肩膀容易受傷?
肩膀的穩定性不僅依賴於旋轉肌群(Rotator Cuff)的肌肉力量,更關鍵的是肩胛骨動作障礙(Scapular Dyskinesis)所導致的錯誤動作模式。當負責穩定肩胛骨的肌肉(如前鋸肌、斜方肌下束)無力或被其他過於緊繃的肌肉(如胸小肌,Pectoralis Minor)拉扯時,肩胛骨就無法在手臂上舉時提供良好的支撐和空間,導致肌腱和滑囊在活動時被夾擠,引起疼痛和發炎。這種動作不精確(過度、不足或不同步)的情況,長期下來會使組織承受超乎其負荷的壓力,最終導致傷害。
自我保健建議:胸小肌伸展
胸小肌的緊繃是導致圓肩和肩胛骨前傾的常見原因,進而影響肩關節的正常活動度,增加肩夾擠的風險。伸展胸小肌有助於改善肩胛骨的位置,為肩關節創造更多空間。
- 起始姿勢: 站在門框或牆角,將一側前臂(或雙臂,若伸展雙側)貼在牆面或門框上,手肘彎曲約90度,上臂與肩同高。身體呈弓箭步站立。
-
動作過程:
- 緩慢前傾: 保持前臂緊貼牆面,身體軀幹緩慢向前傾斜,直到胸部前側(尤其是靠近肩膀處)感受到輕微的拉伸感。
- 保持穩定: 保持骨盆穩定,避免腰部過度拱起或轉動身體來代償。重心可以稍微向前,但注意不要失去平衡。
- 呼吸配合: 慢慢吸氣,然後在吐氣時緩慢地加深伸展,感受胸部肌肉的放鬆。
- 感受度提醒: 應感覺到胸部前側,特別是胸小肌部位(約肩關節與胸骨之間)有拉伸感,但不是疼痛。如果感覺到麻木或刺痛,請立刻停止並調整姿勢。
- 常見錯誤提醒: 不要過度伸展,以免造成肩關節壓力。避免聳肩或用脖子出力。確保肩胛骨是穩定並向後下方收,而不是整個肩膀前移。
- 建議次數與頻率: 保持伸展30秒,重複2-3次。每天進行,尤其在攀岩前暖身或攀岩後放鬆時。
整合預防概念與我的專業觀點
預防攀岩傷害是一項系統性的工作,不僅僅是單純的肌肉強化。在我的臨床經驗中,我發現許多攀岩者僅專注於增強力量,卻忽略了動作控制、關節穩定度及肌群平衡的重要性。強大的肌肉若沒有正確的動作模式和精確的控制,反而可能成為傷害的潛在因子。
因此,我鼓勵每位攀岩者都應建立一套全面的預防計畫,除了上述的自我伸展與強化,還應包含以下概念:
- 漸進式訓練: 不要急於挑戰難度過高的路線或增加訓練量。給予身體足夠的時間適應和恢復。
- 身體感知與控制: 學會傾聽身體的聲音,區分肌肉痠痛與不正常的疼痛。提升本體感覺(Proprioception),也就是大腦對於身體位置的感知能力,這有助於更精確地控制動作,減少不必要的代償。
- 均衡發展: 除了攀岩主要使用的肌群,也要加強拮抗肌群的訓練,並重視全身的肌力平衡與核心穩定性。
- 足夠休息與營養: 休息是修復的關鍵,足夠的睡眠和均衡的營養能支持身體的恢復和組織修復。
結語與專業評估邀請
攀岩是一項令人上癮的運動,但長期的疼痛和反覆的傷害不應該是攀岩帶給您的代價。儘管我提供了許多實用的自我保健建議,但每個人的身體狀況都是獨一無二的,網路文章的建議無法取代專業的一對一評估。如果您嘗試了以上方法仍未改善,或想找到最適合您的根本解決方案,請不要猶豫,讓專業的物理治療師來幫助您。
如果你想更深入了解 攀岩者的手指、手肘與肩膀傷害預防 的各種成因與完整的物理治療策略,可以參考我們的『肌肉列表索引與文章超連結』終極指南或『疾病索引列表與文章超連結』終極指南。
在安健維康物理治療所,我們會透過專業的徒手評估與動作分析,精確找出您疼痛的根源和動作模式上的缺陷,並根據您的個人需求和攀岩習慣,量身打造最適合您的治療計畫,包含深層的肌筋膜放鬆(Myofascial Release)、關節鬆動術、肌力訓練以及動作再教育,幫助您重新建立健康的身體,自信地挑戰更高的攀岩目標!
您的健康,是我們最在乎的事。
讓我們透過專業的評估與個人化的治療計畫,陪您一起找回無痛、靈活的身體!
安健維康物理治療所|一對一物理治療預約。
- 診所地址:台北市松山區南京東路四段183號2樓。
- 預約電話:(02) 2717-7600。
- 官方網站:https://www.ajwkptc.com。
- LINE@一對一諮詢:點此加好友。
- 社群追蹤:歡迎追蹤我們的 Facebook 和 Instagram 獲取更多即時健康資訊!
本文由 黃博靖 物理治療師 (安健維康物理治療所院長) 進行醫療審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