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衛教資訊 > 運動類/全身性保健資訊
打完震波後,要注意什麼?
打完震波後,要注意什麼?
打完震波後,要注意什麼? 李鑌 物理治療師的專業建議
您是否正與難纏的慢性疼痛奮戰?或許是持續數月的網球肘、令人舉步維艱的足底筋膜炎,或是久治不癒的肩頸痠痛,讓您嘗試了各種方法,最終選擇了震波治療,希望能擺脫這些困擾。作為安健維康物理治療所的物理治療師,我深知長期疼痛帶來的身心煎熬。許多來找我的朋友,最常抱怨的就是疼痛不僅影響日常生活,更剝奪了他們享受運動和生活的樂趣。
震波治療,以其高能量聲波的特性,被廣泛應用於治療各種慢性肌腱炎和軟組織損傷。它能夠精準地作用於深層組織,刺激身體的自癒機制,促進組織修復。然而,震波治療並非一勞永逸的神奇療法,它只是啟動身體修復的開關。打完震波後,您身體的復原之路才剛開始。接下來的自我照護與復健,將直接影響治療效果的持久性,並決定您能否真正告別疼痛。
在我的物理治療師生涯中,我發現許多患者在接受震波治療後,雖然當下或隔天會感到些微的痠痛或紅腫,但往往忽略了後續的復健與疼痛管理,導致疼痛反覆發作。這篇文章,我將從專業物理治療師的角度,深入淺出地解釋震波治療後的身體反應,並提供一套實用、可操作的自我照護與和緩運動策略,幫助您加速復原,找回無痛的健康生活。
震波治療後的身體反應:理解「為什麼」會痛
當您接受震波治療後,身體會有些什麼變化呢?震波儀器會釋放出精準的高能量聲波,穿透皮膚,直達受損的肌腱、韌帶或骨膜組織。這些聲波會在組織內部產生細微的微創傷,同時刺激血液循環、促進血管新生,並有助於分解頑固的鈣化或疤痕組織。
為什麼會痛?這種微創傷與隨之而來的發炎反應,其實是身體啟動自然修復過程的必經階段。您可以將它想像成在一個老舊破損的區域,身體的「施工團隊」正在積極地拆除舊結構、運送新材料,為建造新的、更強韌的組織做準備。因此,震波治療後感到短暫的痠痛、腫脹或輕微瘀青,都是身體正在「努力工作」的正常表現。這種反應通常會在幾天內逐漸緩解。理解這一點,可以幫助您減少焦慮,並更有信心地投入後續的復健。
震波後復健的黃金原則:「為什麼」要動,以及怎麼動
在我的臨床實踐中,我深知單靠被動治療,效果往往有限。震波治療後的復健,就像為新生的組織鋪設一條正確的成長軌道。我們為什麼要動?因為適當的運動刺激,能引導組織纖維正確排列,增強其彈性與強度,預防未來再次受傷。以下是震波後復健的幾項黃金原則:
-
原則一:適度活動,而非完全休息
完全休息可能導致組織僵硬、血液循環不良,反而不利於修復。適度的活動能維持關節活動度、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將更多營養帶到受傷部位,並帶走代謝廢物。但請注意,「適度」是關鍵,避免會引發劇烈疼痛的活動。
-
原則二:強化肌腱韌性,從「離心收縮」開始
「離心收縮」是指肌肉在張力下被拉長,例如下樓梯時股四頭肌的動作,或是提踵後緩慢下放腳跟的過程。對於肌腱炎患者,「離心訓練」被證明是非常有效的復健方式。這是為什麼?因為離心收縮能在受控的負載下,有效刺激肌腱纖維的重新排列和膠原蛋白的生成,從根本上增強肌腱的承受能力。它能幫助肌腱組織變得更強韌、更有彈性,就像反覆拉伸一條橡皮筋,使其不易斷裂。
-
原則三:恢復「本體感覺」與動作控制
「本體感覺」是我們身體在空間中對自身位置、運動和力量的感知能力。例如,即使閉上眼睛,您也知道自己的手臂現在是伸直還是彎曲。受傷後,這個感知系統往往會受到影響,導致動作模式改變,進而增加再次受傷的風險。震波治療後,重新訓練本體感覺,能幫助大腦更好地指揮肌肉,恢復精準的動作控制,讓身體以更有效率、更少負擔的方式移動,避免舊傷復發。
-
原則四:持續的「肌筋膜」放鬆與組織循環
「肌筋膜」是指包覆著肌肉、骨骼和器官的結締組織網。它遍布全身,當身體某處受傷或長期姿勢不良時,肌筋膜可能變得緊繃、僵硬,形成「激痛點」,進而引發或傳導疼痛。震波治療後,輕柔的肌筋膜放鬆(也就是溫和的深層按摩手法),可以幫助軟化這些緊繃的結締組織,促進局部血液和淋巴循環,加速發炎物質的清除,並改善組織的延展性。
震波後自我檢測與和緩運動
以下我將提供幾個簡單易學的自我檢測與和緩運動,幫助您在震波治療後,安全有效地進行自我照護。請務必仔細閱讀每個步驟,並根據您的身體感受進行調整:
1. 跟腱的「離心訓練」—階梯小腿提踵下放 (Eccentric Calf Raises - Step Heel Drops)
這項運動對於足底筋膜炎和跟腱炎的復原有極大幫助。
- 起始姿勢:站在一個穩固的階梯或較矮的台階邊緣,雙腳前半部踩穩,腳跟懸空。雙手輕扶牆壁或欄杆以保持平衡。
-
動作過程:
- 用雙腳的力量同時將腳跟向上提,讓身體盡可能抬高,到達最高點。
- 將健康的腳輕輕抬離階梯,只讓受傷的腳單獨支撐體重。
- 受傷的腳開始非常緩慢地將腳跟下放,直到腳跟低於階梯平面,感受到小腿後側(跟腱)有溫和的拉伸感。這個過程應至少持續3-5秒。
- 將健側腳放回階梯,雙腳同時將腳跟向上提,回到起始位置。
- 呼吸配合:雙腳提踵時吸氣,單腳緩慢下放時吐氣。
- 感受度提醒:應感受到小腿後側(跟腱)有溫和的拉伸感和些微的肌肉疲勞,不應有尖銳或劇烈的疼痛。如果在下放過程中感到疼痛,請減少下放的幅度,或先改為雙腳同時下放。
- 常見錯誤提醒:下放過快、身體晃動過大、腳跟沒有低於階梯平面。避免彈震式地上下運動,應著重於緩慢且有控制的離心收縮。
- 建議次數與頻率:每組10-15次,重複2-3組。每天進行一次,或隔天進行,視身體復原情況和反應調整。
2. 網球肘的「離心訓練」—腕伸肌下放 (Eccentric Wrist Extensor Drops)
這項運動對網球肘(肱骨外上髁炎)的復原有益。
- 起始姿勢:坐在椅子上,將受傷側的前臂平放在桌上,手腕和手掌懸空於桌緣。手持一個輕量啞鈴或水瓶(約0.5-1公斤),掌心朝下。
-
動作過程:
- 用另一隻手協助將持啞鈴的手腕抬起,使手背向上。
- 接著,緩慢地放鬆持啞鈴的手腕,讓手腕向下屈曲(手背向下),感受前臂伸肌被拉長。這個過程應至少持續3-5秒。
- 用另一隻手協助將手腕抬回起始位置,重複動作。
- 呼吸配合:抬起手腕時吸氣,緩慢下放時吐氣。
- 感受度提醒:前臂伸肌處應有溫和的牽拉感,不應引起肘部或前臂的尖銳疼痛。如果感到疼痛,請減輕啞鈴重量或縮短下放幅度。
- 常見錯誤提醒:用前臂肌肉力量抬起重物(應由另一隻手輔助抬起,只用受傷側手控制下放),下放過快或沒有控制。
- 建議次數與頻率:每組10-15次,重複2-3組。每天或隔天進行。
3. 自我按摩:輕柔「肌筋膜」放鬆 (Self-Massage: Gentle Myofascial Release)
這項技術有助於改善血液循環,軟化激痛點,並促進組織延展性。
- 起始姿勢:找到一個舒適、放鬆的姿勢,讓您想要按摩的部位能夠自然放鬆。例如,如果按摩小腿,可以坐在椅子上,將小腿放在另一條腿上。
-
動作過程:
- 使用手指、指關節或小型按摩球(例如網球或筋膜球),在震波治療的區域周圍(請避免直接按壓急性疼痛或有開放性傷口的部位),輕柔地進行圓周或直線的緩慢按壓。
- 感受組織的緊繃或僵硬處(這些可能是激痛點或沾黏處),並在這些點上保持輕微、持續的壓力,直到感覺組織逐漸放鬆或疼痛減輕。
- 也可以嘗試輕輕地拉伸皮膚,感受筋膜的滑動。
- 呼吸配合:整個按摩過程都應保持深而緩慢的呼吸,這有助於身體放鬆,提升治療效果。
- 感受度提醒:按摩時應是「舒服的痠脹感」,類似於肌肉深層被拉開或放鬆的感覺,而非刺痛或劇烈疼痛。如果感到不適,請立即停止或減輕力道。
- 常見錯誤提醒:用力過猛,導致新的損傷或發炎;摩擦過快,只作用於皮膚表面而未能深入肌筋膜層。
- 建議次數與頻率:每次5-10分鐘,每天可進行多次,特別是在活動前後或睡前。
結語:您的復原,我們與您同行
震波治療是強大的工具,但震波治療後的自我照護和復健,是鞏固療效、避免疼痛反覆的關鍵。在台北安健維康物理治療所,我們深知每位患者的身體狀況都是獨一無二的,網路文章的建議無法取代專業的一對一評估。如果您嘗試了以上方法仍未改善,或想找到最適合您的根本解決方案,請不要猶豫,讓專業的物理治療師來幫助您。臨床上,我們通常會先透過詳盡的理學檢查和動作分析來判斷問題根源,再為您量身打造個人化的治療計畫。
如果你想更深入了解慢性肌腱炎的各種成因與完整的物理治療策略,可以參考我們的疾病索引列表終極指南。
安健維康物理治療所|一對一物理治療預約
您的健康,是我們最在乎的事。讓我們透過專業的評估與個人化的治療計畫,陪您一起找回無痛、靈活的身體!
- 診所地址: 台北市松山區南京東路四段183號2樓
- 預約電話: (02) 2717-7600
- 官方網站: https://www.ajwkptc.com
- LINE@一對一諮詢: 點此加好友
- 社群媒體:歡迎追蹤我們的 Facebook 和 Instagram 獲取更多即時健康資訊!
醫療審閱聲明
本文由 黃博靖 物理治療師 (安健維康物理治療所院長) 進行醫療審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