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治療可以幫助我改善運動表現嗎?

物理治療可以幫助我改善運動表現嗎?


您好!我是安健維康物理治療所的李鑌物理治療師。在我的物理治療師生涯中,我發現許多朋友對物理治療的理解,往往侷限於受傷後的復健。然而,物理治療的專業範疇遠不止於此。今天,我想和大家聊聊一個更積極、更全面的話題:物理治療可以幫助我改善運動表現嗎?

無論您是業餘跑者、健身愛好者,或是追求更高競技水平的運動員,您可能都曾遇過這樣的困擾:訓練陷入瓶頸、某些動作總是卡卡的、或是小毛病反覆出現影響表現。這些問題,往往與您的身體力學、肌肉功能,甚至是大腦對身體的控制能力息息相關。在台北,越來越多的運動愛好者開始意識到,透過專業的物理治療,不僅能從傷痛中恢復,更能從根本上優化身體潛能,讓運動表現更上一層樓。

物理治療如何優化運動表現的基礎

作為一名物理治療師,我深知人體是一個精密的系統。運動表現的提升,不單是單純的訓練更久練得更重,而是建立在扎實的身體基礎上。這其中,有幾個核心要素是我們物理治療師會特別關注的:

  • 姿勢與身體力學(Posture & Biomechanics)

    想像一下,如果您的房子地基不穩,蓋得再高也容易搖晃。我們的身體也是如此。一個良好的姿勢是高效運動的基石。在臨床上,我常發現許多運動愛好者的力量訓練進步有限,並非肌力不足,而是因為他們的姿勢習慣或動作模式存在代償現象。例如,圓肩駝背的姿勢 (thoracic kyphosis) 不僅影響日常觀感,更會限制您在進行如推舉、引體向上等動作時的肩關節活動度,進而影響力量的有效傳遞,甚至導致肩膀不適。

    物理治療師會透過詳細的評估,分析您在靜態姿勢和動態運動中的身體力學。我們會找出是哪些肌肉過於緊繃(例如:胸大肌過短會限制肩部活動),哪些肌肉又過於無力或反應遲鈍(例如:核心肌群無力可能導致腰部代償)。我們的目標是幫助您建立更有效率的動作模式,讓力量得以順暢傳遞,減少不必要的能量消耗,同時降低運動傷害的風險。

  • 肌筋膜(Myofascial System)

    當我們談論肌肉時,不能不提到肌筋膜。肌筋膜就像是包裹在肌肉、骨骼和器官周圍的一層層網狀結構。它不僅連接全身,還負責傳遞力量和感知身體位置。在我的臨床經驗中,許多看似單純的肌肉緊繃或痠痛,其實是源於更深層的肌筋膜限制。例如,小腿後側的緊繃,可能不僅僅是小腿肌肉本身的問題,而是其連接的筋膜鏈路影響了整個下肢的動作模式,甚至限制了足踝的活動度。

    我們會運用各種肌筋膜鬆弛術(myofascial release techniques),透過手法和特定的動作,釋放肌筋膜的張力,讓肌肉能夠在最佳長度下工作,從而提升力量輸出和動作幅度。

提升肌力與柔軟度:物理治療的關鍵手段

運動表現的優化,離不開肌力與柔軟度的雙重提升。物理治療的介入,正是針對這兩大核心要素,提供精準且個人化的訓練策略。

  • 精準肌力訓練(Targeted Strength Training)

    肌力訓練並非只追求數字上的進步。更重要的是,在正確的動作模式下,訓練到目標肌肉,並強化其控制能力。我常跟我的個案說,你練的不是力量,是控制

    • 核心穩定性(Core Stability):核心肌群就像是身體的力量傳送帶,強健的核心能確保四肢發力時,軀幹保持穩定,避免能量流失並預防腰背疼痛。這會訓練到你的核心肌群,也就是軀幹深層與骨盆周圍負責穩定的肌肉。
    • 離心收縮(Eccentric Contraction):這是一種肌肉在張力下被拉長時的收縮方式。許多運動傷害(例如:跑步時的腿後肌拉傷、跳躍落地時的膝蓋不穩) 都與離心控制能力不足有關。物理治療師會設計特定的離心訓練,例如「離心跳躍訓練」或「離心式深蹲」,幫助您提升肌肉在減速和吸收衝擊時的控制力,這對於需要快速變向、跳躍或頻繁衝刺的運動尤其重要。
  • 功能性柔軟度與關節活動度(Functional Flexibility & Joint Mobility)

    柔軟度不等於越軟越好,而是要具備功能性,也就是在運動中能夠產生足夠的關節活動範圍,同時維持穩定。

    • 本體感覺(Proprioception):這是大腦對於身體位置、動作和力量的感知能力。當本體感覺不足時,您可能無法精確控制關節,導致動作不協調或容易受傷。我們會利用如「不穩定平面訓練」(unstable surface training) 或「眼手協調練習」(eye-hand coordination exercises) 等方式,重新訓練您的大腦和肌肉之間的溝通,提升動作的精準性和反應速度。
    • 神經肌肉控制(Neuromuscular Control):這是指神經系統對肌肉收縮的協調和控制能力。即使有足夠的肌力,如果神經系統無法有效募集肌肉纖維或協調不同肌肉的收縮時機,運動表現也會大打折扣。物理治療師會利用如「誘發技巧」(facilitation techniques)或「動作再教育」(motor re-education), 幫助您重新建立正確的神經肌肉協同模式。

自我檢測與和緩運動:在家也能開始優化身體

現在,我想教大家幾個簡單的自我檢測和和緩運動,讓您在家也能初步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並開始改善。

1. 簡易足踝背屈柔軟度測試(Simple Ankle Dorsiflexion Test)

這個測試能幫助您了解小腿肌肉的柔軟度,以及足踝關節的背屈活動度,這對跑步、深蹲等動作非常重要。

  • 起始姿勢:找一面牆壁。將一隻腳的腳尖距離牆壁約一個拳頭的距離(約 5-10 公分),腳跟著地。
  • 動作過程:
    • 保持腳跟不離地,緩慢地將膝蓋向前推向牆壁,直到膝蓋碰到牆壁。
    • 如果膝蓋能輕鬆碰到牆壁且腳跟不離地,請嘗試將腳尖再向後移一些距離,再次嘗試。
    • 如果膝蓋無法碰到牆壁或腳跟會抬起,則表示該側足踝背屈活動度可能受限。
  • 呼吸配合:動作過程中保持自然呼吸。
  • 感受度提醒:您應該感受到小腿後側有輕微的拉伸感。如果感到疼痛,請立即停止。
  • 常見錯誤提醒:
    • 腳跟離地:這是最常見的錯誤,會讓測試失去意義。請確保整個腳掌平貼地面。
    • 膝蓋內塌:膝蓋應朝向第二或第三腳趾的方向前推,避免內塌。
  • 建議次數與頻率:每天進行 3-5 次,每次維持 15-30 秒。目標是逐漸增加腳尖離牆的距離。

2. 躺姿核心穩定性初步測試(Supine Core Stability Test)

這個測試能初步評估您深層核心肌群的穩定性,在您移動四肢時,核心能否保持軀幹穩定。

  • 起始姿勢:仰臥躺在地上,雙膝彎曲,雙腳平踩地面。感受您的下背部與地面之間是否有空隙。可以輕輕將手掌放入空隙中。
  • 動作過程:
    • 緩慢收縮您的下腹部肌肉(想像肚臍向脊椎方向收),讓下背部輕輕壓向地面,使您手掌下的空隙消失。
    • 保持下背部貼地,緩慢將其中一隻腳抬起,膝蓋保持彎曲約 90 度。
    • 再緩慢將抬起的腳放回地面。
    • 換另一隻腳重複。
  • 呼吸配合:動作全程保持自然、平穩的呼吸,不要憋氣。核心收縮時呼氣,放下時吸氣。
  • 感受度提醒:您應該感受到下腹部有輕微的收縮感,而不是腰部用力。下背部應全程輕微貼地,避免拱起。
  • 常見錯誤提醒:
    • 憋氣:憋氣表示您可能使用了過多的表層肌肉,無法有效啟動深層核心。
    • 腰部拱起:若腰部在抬腳時拱起,代表核心肌群在動態中不夠穩定。
  • 建議次數與頻率:每隻腳各 10-15 次,重複 2-3 組。每天練習。當您可以穩定執行後,可嘗試雙腳同時抬起。

3. 胸椎伸展與旋轉(Thoracic Extension & Rotation)

這個運動能幫助您改善胸椎的活動度,對於提升上肢運動表現,如投擲、游泳,以及改善駝背姿勢都有益處。

  • 起始姿勢:採四足跪姿,雙手在肩部正下方,雙膝在臀部正下方。保持背部平坦,不拱起也不下塌。
  • 動作過程:
    • 將一隻手放在頭部後方,手肘指向地面。
    • 緩慢將手肘向上方旋轉,盡可能讓手肘指向天花板,同時感受胸椎的旋轉。
    • 回到起始位置。
  • 呼吸配合:向上旋轉時吸氣,回到起始位置時呼氣。
  • 感受度提醒:您應該感受到上背部(胸椎)的旋轉和伸展感。避免腰部過度拱起或骨盆擺動。
  • 常見錯誤提醒:
    • 腰部代償:許多人會誤用腰部旋轉來代替胸椎旋轉,這會讓動作效果不佳且可能造成腰部壓力。請專注感受胸椎的移動。
    • 肩部聳起:保持肩部放鬆,下沉,避免聳肩。
  • 建議次數與頻率:每側 8-12 次,重複 2-3 組。每天練習。

預防運動傷害的重要性

除了改善運動表現,物理治療的另一個核心價值是預防運動傷害。在我的臨床實踐中,我發現許多運動傷害並非突發意外,而是長期累積的身體失衡或不正確動作模式所致。透過定期的物理治療評估,我們可以及早發現潛在的風險,例如肌肉不平衡、關節活動度受限或動作控制缺陷,並在傷害發生前進行干預。這不僅能讓您運動更安全,也能延長您的運動生涯,讓您享受運動的樂趣更久。

如果您想更深入了解物理治療的各種成因與完整的物理治療策略,可以參考我們的肌肉列表索引與文章超連結終極指南。


結語:您的健康,是我們最在乎的事

每個人的身體狀況都是獨一無二的,網路文章的建議無法取代專業的一對一評估。儘管我分享了這些寶貴的自我保健知識和練習,但它們僅作為您了解自身狀況的初步指引。如果您嘗試了以上方法仍未改善,或想找到最適合您的根本解決方案,請不要猶豫,讓專業的物理治療師來幫助您。在安健維康物理治療所,我們致力於透過專業的評估與個人化的治療計畫,陪您一起找回無痛、靈活的身體,實現您的運動目標。

安健維康物理治療所|一對一物理治療預約

您的健康,是我們最在乎的事。讓我們透過專業的評估與個人化的治療計畫,陪您一起找回無痛、靈活的身體!

本文由 黃博靖 物理治療師 (安健維康物理治療所院長) 進行醫療審閱。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