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衛教資訊 > 運動類/全身性保健資訊
三角纖維軟骨 (TFCC) 受傷了怎麼辦?
三角纖維軟骨 (TFCC) 受傷了怎麼辦?
您是否曾感覺到手腕靠小指側隱隱作痛,尤其是在扭動手腕、拿重物,或是用手撐地的時候?對於許多在台北忙碌的上班族、熱愛健身的朋友,或是需要大量使用手腕的運動員來說,這種手腕疼痛是個惱人的問題。當您擰毛巾、開瓶蓋、甚至是打字時,都可能感受到那種卡頓、無力,甚至尖銳的刺痛。這很可能就是您的三角纖維軟骨,也就是我們常說的TFCC,出了狀況。
在我的物理治療師生涯中,我發現許多來找我的朋友,最常抱怨的就是這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手腕痛。他們通常會說:「林治療師,我的手腕好像沒有受傷,但就是會痛,而且感覺沒力氣...」這就是為什麼我今天想和大家深入聊聊TFCC,幫助您更了解這個常常被忽略,卻對手腕功能至關重要的結構。
什麼是三角纖維軟骨 (TFCC)?它為何如此重要?
要理解TFCC的受傷,我們得先認識它。三角纖維軟骨複合體 (Triangular Fibrocartilage Complex, 簡稱TFCC) 位於您手腕關節的尺側,也就是小指那一側。您可以想像它像一個精密的「墊片」或「避震器」,它不僅由一塊小小的纖維軟骨組成,更包括了一系列精巧的韌帶,共同穩固著尺骨與腕骨之間的關節。
TFCC在手腕的功能上扮演著多重角色:
穩定性:它是手腕尺側(小指側)主要的穩定結構,讓您的手腕在活動時不會過度鬆動。
承重:當您用手撐地、拿重物時,TFCC能幫助分散並吸收尺骨和小指側腕骨之間的壓力,減少關節的磨損。
旋轉:它讓您的前臂能夠順暢地進行旋轉動作 (Pronation/Supination),例如轉動門把或使用螺絲起子時。
正因為TFCC承擔了這麼多功能,一旦它受傷,您的手腕就可能出現手腕疼痛、無力、甚至關節不穩定的感覺。
TFCC 為什麼會受傷?深入探究背後的「為什麼」
TFCC受傷的原因主要分為兩大類:急性創傷和慢性退化或過度使用。了解這些成因,能幫助我們更好地預防和治療。
急性創傷 (Acute Injury):
跌倒時手腕撐地 (FOOSH - Fall on Outstretched Hand):這是最常見的TFCC急性受傷原因。當您跌倒時,本能地用手腕去撐地,巨大的衝擊力會集中在手腕尺側,導致TFCC撕裂。
手腕突然的扭轉:例如在籃球、排球等運動中,手腕在承重狀態下突然遭到扭轉,或是使用工具時的瞬間施力不當。
慢性退化或過度使用 (Chronic Degeneration / Overuse):
重複性手腕動作:許多職業或活動需要長時間重複性的手腕動作,例如長時間打電腦、使用滑鼠、組裝生產線工人、網球選手或高爾夫球選手。這些重複性的微創傷會導致TFCC逐漸磨損和退化,就像長期使用的機械零件一樣。這可以解釋為什麼許多來找我的上班族朋友,他們的工作內容可能沒有劇烈運動,但手腕疼痛卻持續存在。
前臂骨骼長度差異 (Ulnar Variance):有些人天生尺骨相對於橈骨較長。這會導致在手腕承重時,尺骨對TFCC的壓力更大,增加磨損和撕裂的風險。
肌肉失衡與功能障礙:這是許多慢性疼痛的根源。在我的臨床經驗中,我發現許多TFCC受傷的患者,其前臂深層肌肉群,特別是負責手腕穩定和前臂旋轉的肌肉,可能存在力量不足或協調性差的問題。當這些「核心」穩定肌群無法有效工作時,手腕關節就會變得不穩定,使TFCC承受不必要的壓力。此外,肌筋膜 (myofascial) 的緊繃也會限制正常的關節活動度,例如前臂的旋轉受限,進而增加TFCC的負擔。「肌筋膜」可以理解為覆蓋在肌肉、骨骼和器官上的纖維結締組織網,它像一層薄膜,將身體各部分連結起來。當它緊繃時,會限制活動並產生疼痛。
了解這些潛在原因後,我們就能針對性地進行預防和復健。
手腕自測與和緩運動:在家也能開始的自我保健
如果您懷疑自己的TFCC可能受傷,或只是想初步了解手腕的狀況,我可以提供幾個簡單的自我檢測和和緩運動,幫助您初步判斷並開始自我保健。
請注意: 這些動作是為了幫助您初步了解身體狀況,並提供溫和的舒緩,但它們不能取代專業診斷。如果執行過程中感到任何劇烈疼痛,請立即停止!
1. 自我檢測:手腕尺側壓力測試 (Simplified Ulnar Compression Test)
這個動作可以幫助您確認手腕小指側是否有壓力和旋轉時的疼痛。
起始姿勢:舒適地坐著或站著,將手肘彎曲90度,前臂平放於桌面或大腿上,手掌朝下。讓您的受測手腕懸空或輕輕扶持。
動作過程:用另一隻手輕輕抓住受測手的手指,將手腕緩慢地往小指方向彎曲 (尺側偏移)。
在保持手腕尺側偏移的同時,輕輕地將您的前臂往內旋轉 (旋前),讓手掌從朝下轉向朝上。
接著,在尺側偏移的同時,輕輕地將前臂往外旋轉 (旋後),讓手掌從朝上轉向朝下。
呼吸配合:保持自然、平穩的呼吸。不需要特別配合呼吸。
感受度提醒:如果您在做這個動作時,手腕小指側出現尖銳的刺痛、卡頓感,或感到明顯的無力,這可能暗示TFCC或其周圍結構有受損。疼痛越明顯,或合併有卡頓、鎖住的感覺,則受傷的可能性越大。
常見錯誤提醒:不要使用過大的力量進行測試,以免造成二次傷害。
避免手腕過度用力,讓手腕保持放鬆。
建議次數與頻率:每個方向輕柔測試1-2次即可,主要目的是觀察疼痛反應,而非進行治療。
2. 和緩運動:尺骨向近端滑動運動 (Ulnar Gliding Mobilization)
這個運動的目標是輕柔地促進尺骨和腕骨之間的關節活動度,減輕TFCC的壓力。
起始姿勢:坐姿或站姿皆可。將受傷的手掌心朝上,平放在桌面上。用另一隻手的食指和中指,輕輕地放在受傷手腕尺側的「突起骨頭」 (尺骨頭) 上方。
動作過程:保持手腕放鬆,用另一隻手的手指(剛才提到的食指和中指)穩定地向下輕壓尺骨頭,同時輕輕地將您的受傷手掌往小指方向稍微移動,想像尺骨頭被輕輕地「推向手肘方向」。
感受手腕關節輕微的張力,維持這個輕柔的壓力5-10秒。
然後放鬆,回到起始位置。
呼吸配合:動作中保持緩慢且深長的呼吸,感受手腕的放鬆。
感受度提醒:您應該感覺到手腕尺側輕微的拉伸感或鬆動感,不應有任何疼痛或不適。如果感到疼痛,表示施力過大或動作不正確。
常見錯誤提醒:切勿用力過猛,這是一個輕柔的鬆動術,而不是強行拉扯。
確保手腕保持放鬆,不要讓手腕肌肉過度出力。
建議次數與頻率:每次重複5-10次,每天可進行2-3回。
3. 和緩運動:前臂旋轉離心訓練 (Controlled Forearm Eccentric Rotation)
這個運動的目的是在安全範圍內,溫和地訓練前臂旋轉肌群的「離心收縮」能力。「離心收縮」是指肌肉在被拉長時產生力量,例如當您緩慢放下重物時,手臂肌肉就是在做離心收縮。這對組織修復和力量控制非常重要。
起始姿勢:坐姿,手肘彎曲90度,夾緊身體,前臂向上。手握一個輕量的小啞鈴(或裝滿水的寶特瓶,約300-600毫升)。
動作過程:用另一隻手(健康的那隻手)輔助,將拿著啞鈴的手,先轉到手掌朝上的位置(旋後到盡頭)。
然後,放開輔助的手,讓拿著啞鈴的手,在約5秒鐘內,緩慢地、有控制地將手掌轉到朝下的位置(旋前)。這個過程主要由受傷手的前臂肌肉在控制,進行離心收縮。
完成旋前後,再次用健康手輔助將手掌轉回朝上的起始位置。
呼吸配合:在緩慢旋轉時保持平穩的呼吸。
感受度提醒:您應該在前臂肌肉感受到輕微的疲勞感,但全程不應有任何TFCC區域的疼痛。如果在旋轉過程中感到手腕小指側疼痛,請立即停止,並減少啞鈴的重量或縮小活動範圍,或暫緩此動作。
常見錯誤提醒:切勿讓手腕跟著晃動,手腕應保持在中間的穩定位置。
不要讓手肘離開身體,以免變成肩膀代償。
速度必須慢而有控制,才是離心收縮的重點。
建議次數與頻率:每次重複8-12次,每天進行2-3回。從輕量開始,循序漸進。
當自我保健仍不足時:物理治療如何提供專業幫助
當您嘗試了以上的方法,手腕疼痛仍未改善,甚至持續影響日常生活時,這就是尋求專業物理治療師協助的時機了。在安健維康物理治療所,我們的治療策略始終以「個體化」為核心。
1. 精準評估:找出問題的真正根源
臨床上,我們通常會先透過詳盡的評估來判斷問題根源。這包括:
詳細問診:了解您的受傷機制、疼痛模式、日常活動和運動習慣。
徒手檢查:透過專業的觸診,評估TFCC區域的壓痛點、腫脹程度,以及周圍肌肉群(例如:前臂肌群)的肌筋膜張力、力量和關節活動度。
特殊測試:執行特定的手腕測試,如TFCC壓力測試、尺側偏移測試等,以誘發症狀並幫助確認TFCC的受損狀況。
動作分析:觀察您在進行日常活動(如握筆、擰毛巾)或運動動作時的手腕生物力學,找出導致TFCC過度負荷的動作模式。
2. 綜合治療:從根源解決手腕問題
在確認問題後,我們會制定個人化的復健計畫,這可能包括:
徒手治療 (Manual Therapy):
軟組織鬆動術:針對前臂、手腕和手指的肌筋膜緊繃進行鬆動,解除周邊組織對手腕的限制,例如運用深層組織按摩或筋膜鬆動手法。
關節鬆動術:溫和地改善手腕和前臂關節的活動度,減輕TFCC在活動時的壓力,這通常會根據您的手腕活動度受限方向進行特定角度的鬆動。
運動治療 (Exercise Therapy):
肌力與穩定性訓練:針對前臂、手腕甚至肩胛骨周圍的弱化肌群進行強化,特別是培養前臂深層肌肉和核心肌群的穩定能力。我們強調「精準控制」而非單純的力量,這會訓練到您的大腦對於身體位置的感知能力「本體感覺」,讓手腕在活動時更加穩定。
離心運動訓練:循序漸進地增加TFCC相關肌群的離心負荷,促進組織的修復和力量的建立。
動作模式再訓練:教導您正確的姿勢和動作模式,減少手腕在日常活動和運動中不必要的壓力,例如調整電腦使用姿勢或運動技巧。
疼痛科學教育 (Pain Neuroscience Education):幫助您理解疼痛的機制,建立疼痛是可控的信念,減少對活動的恐懼,這對於慢性手腕疼痛的患者特別有幫助。
儀器治療:例如超音波、電療等,可以輔助減輕疼痛、促進血液循環、加速組織修復。
如果你想更深入了解手腕疼痛的各種成因與完整的物理治療策略,可以參考我們的疾病索引列表與文章超連結終極指南。
總結
TFCC受傷雖然常見,但只要透過正確的評估與個人化的物理治療,大部分的手腕疼痛都能得到顯著的改善。林哲銘物理治療師在這裡提醒您,每個人的身體狀況都是獨一無二的,網路文章的建議無法取代專業的一對一評估。如果您嘗試了以上方法仍未改善,或想找到最適合您的根本解決方案,請不要猶豫,讓專業的物理治療師來幫助您。我們在安健維康物理治療所期待與您一同找回無痛、靈活的健康生活!
安健維康物理治療所|一對一物理治療預約。您的健康,是我們最在乎的事。讓我們透過專業的評估與個人化的治療計畫,陪您一起找回無痛、靈活的身體!
本文由 黃博靖 物理治療師 (安健維康物理治療所院長) 進行醫療審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