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手機滑到脖子痛?「簡訊頸」的預防與治療

滑手機滑到脖子痛?「簡訊頸」的預防與治療

大家好,我是安健維康物理治療所的林晉緻物理治療師。在我的物理治療師生涯中,我發現現代人最常抱怨的身體不適,除了腰痠背痛,「脖子痛」絕對榜上有名。許多來找我的朋友,最常抱怨的就是長時間滑手機、用電腦後,脖子僵硬、痠痛,甚至影響到睡眠和情緒。這正是我今天要跟大家談的——「簡訊頸」(Text Neck)


什麼是「簡訊頸」?為什麼會「滑手機滑到脖子痛」?

「簡訊頸」顧名思義,就是因為長時間低頭看手機、電腦,導致頸部承受過大壓力,進而引發一系列疼痛與功能障礙的現象。您或許會想,不過是低頭滑個手機,有這麼嚴重嗎?事實上,當您的頭部前傾時,頸椎承受的重量會大幅增加。想像一下,我們正常的頭部大約重5公斤,但當您低頭60度時,頸部肌肉和骨骼承受的壓力,可能就高達27公斤!這就像您的脖子上掛了一個沉重的背包,而且一掛就是好幾個小時,日積月累之下,身體當然會抗議。
這種不良姿勢,首當其衝受到影響的就是頸部周圍的「肌筋膜」(Myofascia)——也就是覆蓋在肌肉外,像一層保鮮膜一樣的結締組織。長時間的拉扯和緊繃會導致肌肉缺血,形成「激痛點」(Trigger Points)。這些激痛點不僅會引起局部痠痛,還可能將疼痛放射到頭部(如:張力性頭痛)、肩膀,甚至手臂。臨床上,許多個案的頭痛問題,其實都根源於頸部和肩部肌肉的激痛點。
此外,長期的低頭姿勢也會影響您的「本體感覺」(Proprioception)——也就是大腦對於身體位置的感知能力。當身體習慣了錯誤的姿勢,大腦就會誤以為這是「正常」的,進而讓您更難回到正確的姿勢,形成惡性循環。這不僅僅是肌肉的問題,更可能導致頸椎排列改變,進而壓迫到神經,引起麻木、無力等更嚴重的症狀。


「簡訊頸」的預防與治療:從自我檢測到和緩運動

要改善「簡訊頸」,我們首先需要意識到問題的存在,並從日常習慣開始改變。以下我將提供幾個您可以立即執行的自我檢測與和緩運動,幫助您緩解脖子不適,並重新建立良好的姿勢。

  1. 自我檢測:靠牆站立姿勢檢測

    這是臨床上我們常用來初步評估姿勢的方式。

    • 起始姿勢:背部靠牆站立,腳跟距離牆壁約10-15公分。讓背部、臀部、後腦勺輕輕貼近牆壁。
    • 動作過程:試著保持自然放鬆的呼吸。
    • 感受度提醒:感受您的後腦勺、上背部(肩胛骨之間)和臀部是否能輕鬆貼到牆面。如果您的後腦勺很難貼到牆,或者貼到牆後感覺下巴抬高、脖子非常緊繃,甚至腰部與牆壁之間有很大的空隙(超過一個手掌的厚度),這都可能暗示您有「頭部前傾」「胸椎駝背」的傾向。
    • 常見錯誤提醒:不要刻意用力將頭部或腰部壓向牆壁,這樣反而會造成不適。保持自然放鬆即可。
  2. 和緩運動:下巴收縮運動(Chin Tuck)

    這個動作可以有效訓練到頸部深層的肌肉,也就是所謂的「深層頸部彎曲肌」(Deep Cervical Flexors),它們是維持頸椎穩定度的關鍵。

    • 起始姿勢:坐姿或站姿皆可,身體打直,眼睛直視前方。
    • 動作過程:輕輕將下巴往喉嚨方向內收,感覺後腦勺像是被往天花板方向拉長一樣。此時,您的頭部應是水平向後移動,而非低頭。想像你的頭部就像抽屜一樣,直直地往後收。
    • 呼吸配合:保持緩慢且規律的自然呼吸,不要憋氣。
    • 感受度提醒:您應該會感覺到脖子後方有輕微的拉伸感,而下巴及喉嚨處的深層肌肉有溫和的收縮感。避免脖子前側肌肉過度用力,或肩膀聳起。
    • 常見錯誤提醒:
      • 低頭:很多人會誤以為是低頭,導致下巴向下壓,這反而會增加頸椎壓力。記住,是水平向後收。
      • 聳肩:訓練時不自覺地聳肩,這表示您可能動用到了上斜方肌等淺層肌肉,無法有效訓練深層穩定肌。
    • 建議次數與頻率:每次維持5-10秒,重複10-15次,每天進行2-3組。
  3. 和緩運動:肩胛骨後收下壓

    這個動作有助於改善駝背圓肩的姿勢,讓胸廓打開,間接減輕頸部的負擔。

    • 起始姿勢:坐姿或站姿,雙手自然垂放於身體兩側。
    • 動作過程:想像肩胛骨中間夾著一顆小核桃,輕輕地將雙側肩胛骨向中間靠近,並同時向下壓(像是要把肩胛骨收進後面的褲子口袋)。
      保持胸部挺拔,不要過度弓背。
    • 呼吸配合:動作過程中保持順暢呼吸。
    • 感受度提醒:您應該會感覺到上背部肩胛骨之間有肌肉收縮的感覺,胸部有打開的感覺。避免肩膀向上聳。
    • 常見錯誤提醒:
      • 過度挺胸:變成腰部前凸,而不是上背部挺直。
      • 聳肩:再次提醒,重點是肩胛骨的後收與下壓,而非肩膀上提。
    • 建議次數與頻率:每次維持5秒,重複10-15次,每天進行2-3組。

超越自我保健:物理治療的專業介入

雖然上述的自我檢測和運動能提供初步的幫助,但若您的「簡訊頸」已發展到慢性疼痛、活動受限,甚至出現麻木感,這代表問題可能已超出肌肉層面,涉及更深層的關節、神經或整體姿勢鏈失衡。在台北,我發現許多人往往等到疼痛難耐才尋求專業協助,錯過了黃金治療期。
作為物理治療師,我們在臨床上會透過完整而精確的評估,判斷您疼痛的真正根源。這可能包括:

  • 姿勢分析:評估您站姿、坐姿時的頭部、頸椎、胸椎、肩胛骨乃至骨盆的排列。
  • 動作模式評估:觀察您在不同動作下的肌肉啟動時序、關節活動度與穩定性。例如,我們會評估頸椎的「本體感覺」功能,因為它與頭暈、平衡感息息相關.
  • 觸診與肌肉測試:辨識是否存在激痛點,評估肌肉力量與長度。
  • 神經學檢查:判斷是否有神經壓迫的狀況.

根據評估結果,我們可以制定個人化的治療計畫,這可能包含:

  • 徒手治療(Manual Therapy):透過溫和而精準的手法,放鬆緊繃的肌筋膜,改善關節活動度,例如深層按摩(Deep Tissue Massage)關節鬆動術(Mobilization)等,幫助您恢復正常的關節運動.
  • 運動治療:不僅僅是教您幾個動作,而是根據您的身體狀況,設計一系列循序漸進的「治療性運動」(Therapeutic Exercise)。這會訓練到您的「本體感覺」、「核心穩定」、「肌力」「耐力」,從根本上強化身體,預防疼痛復發. 例如,我會指導您如何進行「離心收縮」(Eccentric Contraction)訓練,也就是肌肉在被拉長時產生力量的訓練,這對於強化肌腱、預防傷害非常有益.
  • 疼痛衛教:許多時候,對疼痛的誤解會加劇疼痛感。我會向您解釋疼痛的機制,幫助您建立正確的認知,消除不必要的恐懼.

如果你想更深入了解慢性疼痛的各種成因與完整的物理治療策略,可以參考我們的『疾病索引列表與文章超連結』終極指南。

安健維康物理治療所|一對一物理治療預約。您的健康,是我們最在乎的事。讓我們透過專業的評估與個人化的治療計畫,陪您一起找回無痛、靈活的身體!

診所地址:台北市松山區南京東路四段183號2樓

預約電話:(02) 2717-7600

官方網站:https://www.ajwkptc.com

LINE@一對一諮詢:點此加好友

歡迎追蹤我們的FacebookInstagram獲取更多即時健康資訊!

本文由 黃博靖 物理治療師 (安健維康物理治療所院長) 進行醫療審閱。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