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分補充與肌肉功能的關係

水分補充與肌肉功能的關係

好的,各位安健維康物理治療所的朋友們大家好!我是林哲銘物理治療師。在我的物理治療師生涯中,我發現許多來找我的朋友,無論是長期久坐的上班族、熱愛運動的跑者,還是退休後注重健康的長輩,最常抱怨的身體不適之一,就是各種莫名的肌肉緊繃、疲勞感,甚至是惱人的夜間抽筋。面對這些問題,在排除了其他更複雜的病理因素後,我發現一個經常被大家忽略,卻對肌肉功能至關重要的因素——那就是「水分補充」
您是否也常常感覺身體沉重、精神不濟,或是運動表現不如預期?又或者,在享受完一天活動後,小腿肌肉突然抽筋,讓您措手不及?這些看似與水分無關的困擾,其實很可能都與您的「水分補充」狀況,以及「肌肉功能」之間的微妙關係息息相關。今天,我將以專業的物理治療師角度,深入淺出地為大家解析這個看似簡單卻又深奧的連結。


為什麼水分對肌肉功能如此重要?

要理解水分補充與肌肉功能的關係,我們首先要明白身體是如何運作的。我們的身體有高達約60%的成分是水,而肌肉組織中的水分比例更高達75%左右。這顯示了水在肌肉健康和整體「身體機能」中扮演的基礎角色。水分不只是解渴的液體,它更是我們體內所有生化反應的媒介、運輸工具和調節器。
從物理治療的角度來看,水分對肌肉功能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關鍵機轉:

  • 維持電解質平衡與神經傳導: 我們的肌肉收縮是透過神經訊號傳導來啟動的。這些訊號的傳遞,需要鉀、鈉、鈣、鎂等電解質的精確平衡。水是這些電解質的溶劑,當身體缺水時,電解質濃度會失衡,導致神經訊息傳遞受阻,肌肉就可能出現不自主的顫抖、無力,甚至抽筋。這就好比電流不穩定的電路,會讓家電無法正常運作一樣。
  • 潤滑關節與減輕肌筋膜張力: 我們的身體不僅有肌肉,還有遍佈全身的「肌筋膜」(myofascial tissue),它像一張巨大的網,包覆並連接所有肌肉、器官和骨骼。健康的肌筋膜應該是濕潤且滑順的,才能確保肌肉在動作時順暢滑動。水分充足能確保關節液的生成與流動,為關節提供良好的潤滑。同時,肌筋膜組織中的膠原蛋白和彈性纖維也需要足夠的水分來維持彈性和延展性。當身體缺水時,肌筋膜會變得乾燥、僵硬,進而增加摩擦,導致肌肉活動受限,產生「疲勞」感和「緊繃」感。這就像是一扇生鏽的門,因為缺乏潤滑而發出嘎吱作響的聲音,難以順利開啟。
  • 營養運輸與代謝廢物排出: 肌肉在運動後會產生乳酸等代謝廢物。水是這些廢物排出體外的主要載體,同時也負責將氧氣和葡萄糖等必需營養物質輸送到肌肉細胞,以供能量生成。如果水分不足,這些過程就會效率低下,導致廢物堆積,使得肌肉更容易感到「疲勞」和酸痛,影響修復。這就像是城市裡的排水系統堵塞,垃圾無法及時清理,整個環境都會受到影響。
  • 體溫調節: 運動過程中,肌肉會產生大量熱量。身體通過排汗來散熱,而汗液的主要成分就是水。充足的水分可以幫助身體有效調節體溫,防止中暑,並維持肌肉在最佳溫度下工作,這對於維持「肌肉健康」和運動表現至關重要。

在我的臨床經驗中,我發現許多來找我治療肩頸僵硬、下背疼痛,或是運動後恢復緩慢的患者,在詳細詢問生活習慣後,往往會發現他們的日常水分攝取量遠遠不足。有時候,僅僅是調整飲水習慣,搭配適當的伸展和運動,就能看到顯著的改善。這讓我深刻體會到,基礎的「水分補充」對維持「肌肉健康」的影響是多麼巨大。


自我檢測與和緩運動:在家也能輕鬆實踐

理解了水分的重要性,接下來我會教大家幾個簡單的自我檢測方式,以及可以立即執行的和緩運動,幫助您評估自身狀況並改善「肌肉功能」

  1. 簡易皮膚彈性測試 (Skin Turgor Test)

    這是一個簡單、快速判斷身體水分狀況的方法。

    • 起始姿勢: 坐在或站在舒適的位置。
    • 動作過程: 用您的拇指和食指輕輕捏起您手背、前臂內側或鎖骨上方的一小塊皮膚。輕輕捏起約2-3秒,然後放開。
    • 呼吸配合: 保持自然呼吸。
    • 感受度提醒: 捏起時應輕柔,避免疼痛。
    • 常見錯誤提醒: 不要捏太用力,或捏到肌肉,只需捏起皮膚層即可。這個測試對於老年人或皮膚彈性本身較差的人可能不那麼準確。

    判斷標準:

    • 皮膚立即回彈: 表示您的身體水分充足。
    • 皮膚緩慢回彈,形成小帳篷狀(>2秒): 可能表示您有輕度至中度的脫水。
  2. 腳踝幫浦運動 (Ankle Pumps)

    這個動作有助於促進下肢血液循環與淋巴回流,減輕小腿「疲勞」「抽筋」的發生,尤其適合長時間久坐或久站後進行。

    • 起始姿勢: 平躺於床或地板上,雙腿伸直,放鬆身體。您也可以坐在椅子上,雙腳著地,但請確保腳踝有足夠的活動空間。
    • 動作過程:
      • 勾腳尖: 將您的腳尖盡量往身體方向勾起,感覺小腿後側肌肉(例如「腓腸肌」「比目魚肌」等,這些是組成小腿肚的肌肉)有伸展感。
      • 踩到底: 接著,將腳尖盡量往下壓,感覺小腿前側肌肉(如「脛骨前肌」,它負責向上勾起腳尖)有收縮感。
    • 呼吸配合: 勾腳尖時深吸氣,下壓時緩緩吐氣。保持動作與呼吸的節奏一致,不憋氣。
    • 感受度提醒: 動作應緩慢而有控制,感受腳踝關節活動和前後小腿肌肉的拉伸與收縮。如果感到任何疼痛,請立即停止。
    • 常見錯誤提醒: 動作幅度過快或過大,導致不適。只動腳尖,沒有帶動整個腳踝的活動。
    • 建議次數與頻率: 每隻腳重複15-20次,每天進行2-3組。若您長期久坐,建議每小時起身活動並進行數次此運動。
  3. 肩頸伸展 (Neck and Shoulder Stretch)

    長時間面對電腦或手機,加上輕微脫水造成的肌筋膜僵硬,常常讓肩頸「緊繃」成為許多「台北」上班族的通病。這個伸展能幫助放鬆上斜方肌和提肩胛肌,這些都是容易累積張力的肌肉。

    • 起始姿勢: 坐在椅子上,保持背部挺直,雙腳平放地面。將要伸展的那一側手輕輕放在椅子下方,或輕輕抓住椅子邊緣,以固定肩膀。
    • 動作過程:
      • 側彎頭部: 將頭部緩緩向另一側傾斜,例如要伸展右側肩頸,就將頭部向左肩靠近,直到感覺到右側頸部和肩部連接處有輕微的拉伸感。
      • 加壓伸展(可選): 如果您想增加伸展強度,可以將另一隻手輕輕放在頭部側邊,輕柔地向下施加壓力,但請注意不要過度用力。
    • 呼吸配合: 在伸展時深吸氣,然後緩緩吐氣,同時感覺肌肉逐漸放鬆、拉長。保持深而長的呼吸,有助於放鬆肌肉。
    • 感受度提醒: 應感覺到輕微的拉伸感,而不是疼痛。如果感到麻木、刺痛或暈眩,請立即停止。
    • 常見錯誤提醒: 伸展幅度過大,導致頸部不適。肩膀聳起,沒有保持穩定。憋氣進行,反而造成肌肉更緊張。
    • 建議次數與頻率: 每次維持20-30秒,兩側各重複3-5次。每天進行數次,尤其是在長時間使用電腦或手機後。

總結與專業建議

水分補充看似是小事,卻對我們的「肌肉功能」和整體「身體機能」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透過上述的自我檢測和簡單運動,您可以開始關注自己的「水分補充」狀況,並為「肌肉健康」打下堅實的基礎。
然而,每個人的身體狀況都是獨一無二的,網路文章的建議無法取代專業的一對一評估。如果您嘗試了以上方法仍未改善,或想找到最適合您的根本解決方案,請不要猶豫,讓專業的物理治療師來幫助您。畢竟,身體的疼痛和不適,往往是它在向您發出的求救訊號,需要專業的解讀與介入。
如果您想更深入了解肌肉健康的各種成因與完整的物理治療策略,可以參考我們的『肌肉列表索引與文章超連結』終極指南。

安健維康物理治療所|一對一物理治療預約。您的健康,是我們最在乎的事。讓我們透過專業的評估與個人化的治療計畫,陪您一起找回無痛、靈活的身體!

診所地址:台北市松山區南京東路四段183號2樓

預約電話:(02) 2717-7600

官方網站:https://www.ajwkptc.com

LINE@一對一諮詢:點此加好友

歡迎追蹤我們的 FacebookInstagram 獲取更多即時健康資訊!

本文由 黃博靖 物理治療師 (安健維康物理治療所院長) 進行醫療審閱。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