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衛教資訊 > 運動類/全身性保健資訊
為什麼治療師不建議我穿某些鞋子?
為什麼治療師不建議我穿某些鞋子?
各位朋友,我是安健維康物理治療所的林哲銘物理治療師。在我的物理治療師生涯中,我發現許多來找我的朋友,不論是上班族、運動愛好者,還是年長者,最常抱怨的除了頸肩痠痛、下背不適,再來就是惱人的足部疼痛、膝蓋疼痛,甚至是不明原因的腰痛。當我們深入探究這些問題時,往往會發現一個被忽略的關鍵因素——你腳上的鞋子。
你可能會問:「鞋子?它真的有那麼重要,甚至會影響到我的腰嗎?」答案是肯定的。作為一個長期在台北執業的物理治療師,我親眼見證了無數案例,證實了不合適的鞋子如何一步步地,像推倒骨牌般影響我們的身體健康。這篇文章,我將從物理治療師的專業角度,深入淺出地為您解釋,為什麼我會特別「不建議你穿某些鞋子」,以及這背後的生物力學原理與其對全身健康的深遠影響。
腳是身體的基礎:生物力學與足弓的重要性
想像一下,我們的身體就像一棟建築物,而雙腳就是這棟建築的地基。如果地基不穩固,再宏偉的建築也可能出現裂縫。腳的結構非常精巧,由26塊骨頭、33個關節以及100多條肌腱、韌帶和肌肉組成。這些複雜的結構共同構成了一個彈性且穩固的足弓系統,它不僅能支撐我們的體重,更是行走、跑步時吸收衝擊、推進身體的關鍵。
足弓主要分為內側縱弓、外側縱弓和橫弓,其中內側縱弓的健康狀態對全身影響最為顯著。健康的足弓在站立時能輕微下沉以分散壓力,在推蹬時則能上提以提供剛性,這是一種動態的平衡機制。然而,如果鞋子無法提供足夠的支撐,或者其設計本身就破壞了足部的自然生物力學(例如:不建議穿某些鞋子),就會導致足弓的失衡,進而影響整個動力鏈(Kinetic Chain)。
動力鏈,簡單來說,就是身體各部位像鏈條一樣相互連結、影響的概念。腳部是這個鏈條的最底端。當足部力線不正,例如出現足弓塌陷(扁平足)或足弓過高(高弓足)時,這種失衡就會向上傳導至踝關節、膝關節、髖關節,甚至是脊椎,導致這些部位承受不正常的應力,長期下來就容易產生疼痛和功能障礙。這也是為什麼,有時你膝蓋或腰部的問題,根源卻在腳上。
錯誤鞋款如何影響全身?物理治療師的臨床觀察
在我的物理治療師生涯中,我發現有幾類鞋款特別容易對身體造成負擔,成為「不建議穿某些鞋子」的主要原因:
- 高跟鞋:美麗的代價,步態的扭曲 高跟鞋會讓身體的重心前移,迫使膝蓋微微彎曲、骨盆前傾,並增加下背部的弧度。這不僅會讓小腿肌肉長期處於縮短狀態,導致小腿肌筋膜(一種類似保鮮膜包覆肌肉的結締組織)緊繃,也讓腳掌前緣承受過多壓力,容易形成拇趾外翻、鎚狀趾等問題 。許多女性朋友的下背痛、膝蓋痛,都與長期穿著高跟鞋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此外,高跟鞋也大大降低了足部對地面的感知能力,影響本體感覺(身體在空間中位置的感知能力),增加跌倒風險。
- 過度平坦或過軟的鞋子:缺乏支撐的陷阱 許多休閒平底鞋或鞋底過軟、缺乏支撐的運動鞋,看似舒適,實則對足弓毫無益處。它們無法有效支撐足弓,容易導致足部過度內旋(Overpronation),也就是走路時腳踝和足弓過度向內塌陷。長期過度內旋會拉扯足底筋膜,引發足底疼痛(如足底筋膜炎)。同時,這種不穩定的步態也會讓小腿肌肉(尤其是脛後肌)過度代償,造成小腿痠痛,甚至間接影響膝關節和髖關節的力學,導致膝蓋外側或內側疼痛。臨床上,我常看到患者因為足弓缺乏支撐而造成的連鎖反應。
- 鞋底過硬或尺寸不合的鞋子:限制與壓迫的傷害 有些鞋子為了追求耐用性,鞋底設計得非常堅硬,這會限制足部關節的自然活動,影響足弓的彈性緩衝功能。足部無法正常吸收地面的反作用力,衝擊力就會直接向上傳導,增加膝蓋和脊椎的負擔。此外,尺寸過小或過緊的鞋子則會壓迫腳趾和足部神經,導致疼痛、麻木,甚至神經病變。
您的鞋子適合您嗎?物理治療師的簡易自我檢測與居家運動
了解了這些「不建議穿某些鞋子」的原因後,您可能會好奇,那我的鞋子適合我嗎?以下我將提供幾個簡單的自我檢測和居家和緩運動,幫助您初步評估足部狀況,並開始進行自我保健。
在進行任何運動前,請務必注意自己的身體感受,若有任何不適,請立即停止。網路文章的建議無法取代專業的一對一評估。
自我檢測一:濕腳印測試 (Wet Footprint Test)
這個測試能幫助您初步了解自己的足弓類型,是物理治療師常用來判斷足部健康狀態的方法之一。
- 起始姿勢:準備一張深色地磚或一張吸水性良好的紙張(如報紙、牛皮紙)。將您的腳浸濕。
- 動作過程:濕腳後,以您最自然的站姿,將一隻腳輕輕踩在地磚或紙張上。保持身體重心均勻分佈在雙腳上,避免只壓單腳。
- 呼吸配合:自然呼吸即可,無特殊要求。
- 感受度提醒:注意腳印的形狀。足弓塌陷(扁平足)的人,腳印中間連接較多,甚至整個腳底都會印在地上。足弓過高的人,腳印中間會非常細窄,幾乎只有腳跟和腳趾部分。正常足弓則會在中間呈現約一半寬度的連接。
-
常見錯誤提醒:
- 重心偏移:有些人會不自覺地將重心偏向測試的腳,導致腳印失真。務必讓身體重量平均分佈。
- 紙張過濕或過乾:腳底水份過多或不足都會影響腳印清晰度。
- 建議次數與頻率:您可以每隔幾個月進行一次,作為日常足部健康觀察。
自我運動一:足弓抓巾運動 (Towel Curls for Arch Strength)
這個運動能有效訓練足底深層的小肌肉,也就是您的足弓穩定肌群。強化這些肌肉,就像為您的腳打造天然的「鞋墊」,有助於改善足部穩定性,減少足部過度內旋。
- 起始姿勢:坐在椅子上,雙腳平踩地面。在腳前放一條小毛巾,讓毛巾的短邊靠近腳趾。
- 動作過程:只用腳趾的力量,嘗試將毛巾一小段一小段地往腳跟方向「抓」過來。過程中腳跟保持貼地,不要抬起。
- 呼吸配合:動作緩慢進行,自然吸氣吐氣,不要憋氣。
- 感受度提醒:您會感覺到腳底板深層的肌肉有輕微的收縮與痠脹感。如果感覺小腿前側或腳趾上方肌肉痠痛,可能是腳趾過於用力,應將注意力放在腳底板的內側。
-
常見錯誤提醒:
- 腳趾過度彎曲:很多人會變成只有腳趾在彎曲,而不是整個足弓在收縮。想像用腳底板去「吸」毛巾,而非單純「勾」毛巾。
- 腳跟抬起:腳跟抬起會減少足弓肌肉的負荷,降低訓練效果。
- 建議次數與頻率:重複抓放毛巾,直到整條毛巾都抓到腳跟處為一組。每天進行3-5組。
自我運動二:單腳站立平衡 (Single-Leg Balance)
這個運動不僅能鍛鍊足部、踝關節的穩定性,更能提升您的本體感覺(Proprioception)。本體感覺是大腦對於身體位置的感知能力,足部與大腦的連結越好,身體的平衡與協調性就越佳。
- 起始姿勢:赤腳或穿著薄襪,選擇一個穩固的平面,站在地面上。雙手可自然下垂或輕扶牆壁以維持平衡。
- 動作過程:慢慢抬起一隻腳,保持單腳站立。膝蓋可微彎,保持身體正直,避免左右搖晃。當能夠穩定站立時,可以嘗試閉上眼睛增加挑戰性。
- 呼吸配合:保持平穩、深長的呼吸。
- 感受度提醒:您會感覺到支撐腳的腳踝周圍肌肉和小腿肌肉有明顯的收縮與微顫感。閉眼後,身體的晃動會增加,這是正常的挑戰。
-
常見錯誤提醒:
- 身體僵硬:為了平衡而全身肌肉緊繃,反而會影響本體感覺的訓練。試著放鬆肩膀和臉部。
- 過度依賴扶持:如果需要一直扶牆,試著減少扶持的時間或力量,逐步挑戰自己。
- 無法保持身體正直:膝蓋或骨盆歪斜,表示支撐肌群力量不足或控制力差。
- 建議次數與頻率:單腳站立15-30秒為一次。每隻腳重複3-5次,每天進行2-3組。
為何專業物理治療評估不可或缺?
儘管以上的自我檢測與居家運動能為您帶來幫助,但每個人的身體狀況都是獨一無二的,足部問題的成因也可能非常複雜。網路文章的建議無法取代專業的一對一評估。
在安健維康物理治療所,我們不僅會透過詳細的步態分析(評估您走路時腳部及全身的力學表現)、肌肉測試(檢查肌肉力量與平衡,判斷是否存在肌力失衡 或 核心肌群 穩定性不足等問題),還會運用徒手治療 等方式,鬆解緊繃的肌筋膜、恢復關節活動度。例如,對於過度內旋的足部,我們會強化其內在支持肌肉,並放鬆過度緊繃的外側鏈肌群。對於長期穿高跟鞋導致的肌肉縮短,我們也會透過特定伸展和手法來恢復其長度與彈性。
我們的目標是找到您疼痛的根本原因,並為您量身打造一套完整的物理治療策略。這可能包括矯正鞋墊的建議、更換合適鞋款的指導、特定的肌力訓練,以及更進階的動作控制訓練,教導您如何正確使用身體,讓您不僅擺脫疼痛,更能享受無拘無束的生活。
如果你想更深入了解足部疼痛、膝蓋疼痛、腰痛等核心關鍵字的各種成因與完整的物理治療策略,可以參考我們的『疾病索引列表』終極指南。
結語:選擇正確的鞋子,投資您的健康
選擇一雙真正適合您的鞋子,不僅是為腳找個舒適的家,更是對全身健康的一項重要投資。它能幫助您維持正確的步態、分佈壓力,並預防許多看似與腳無關的身體疼痛。
請記住,每個人的身體狀況都是獨一無二的,網路文章的建議無法取代專業的一對一評估。如果您嘗試了以上方法仍未改善,或想找到最適合您的根本解決方案,請不要猶豫,讓專業的物理治療師來幫助您。我們林哲銘物理治療師會根據您的個人情況,提供最專業、最個人化的指導,陪您一起找回無痛、靈活的身體!
安健維康物理治療所|一對一物理治療預約。您的健康,是我們最在乎的事。讓我們透過專業的評估與個人化的治療計畫,陪您一起找回無痛、靈活的身體!
診所地址:台北市松山區南京東路四段183號2樓
預約電話:(02) 2717-7600
LINE@一對一諮詢:點此加好友
歡迎追蹤我們的 Facebook 和 Instagram 獲取更多即時健康資訊!
本文由 黃博靖 物理治療師 (安健維康物理治療所院長) 進行醫療審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