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衛教資訊 > 運動類/全身性保健資訊
兒童扁平足的評估與運動:給家長們的足部健康指南
兒童扁平足的評估與運動:給家長們的足部健康指南
您是否曾留意過家中寶貝站立或行走時的腳掌?或許您發現他們的腳底板看起來比較平坦,或者鞋子磨損的模式有些不同?身為安健維康物理治療所的資深物理治療師 林晉緻,在我的物理治療師生涯中,我發現許多家長朋友最常為孩子擔憂的問題之一,就是「扁平足」。這個看似常見的現象,卻可能影響孩子未來的姿勢、步態,甚至在活動時造成不適。今天的文章,我將從專業物理治療師的角度,帶您深入了解兒童扁平足的評估方式與居家運動建議,幫助您的孩子建立穩固的足部基礎。
什麼是兒童扁平足?
簡單來說,兒童扁平足指的是孩子在站立或走路時,足弓(腳掌內側的弧度)塌陷,導致腳掌大面積甚至完全貼合地面的一種現象。我們人體的足弓,就像一座天然的避震器和彈簧,它能吸收地面反作用力,並在我們行走、跳躍時提供推進力。如果足弓塌陷,這些功能就會受到影響。
許多家長可能會擔心:「我的孩子是不是扁平足?」事實上,幼兒在出生時足弓通常不明顯,這是因為他們的足部脂肪較多,且韌帶(連接骨骼的結締組織)相對柔軟。隨著成長,足弓會逐漸發育。一般來說,彈性扁平足是兒童最常見的類型,這表示當孩子坐著或腳不承重時,足弓會出現,但一旦站立或承重時,足弓又會消失。這通常是正常的發展過程,多數孩子在5至7歲時足弓會自然形成。然而,如果孩子超過這個年齡,或出現疼痛、步態異常等情況,就值得我們特別關注。另一種較為罕見的是僵硬性扁平足,無論腳是否承重,足弓都持續塌陷,且常伴隨疼痛或活動受限,這通常需要更積極的醫療介入。
我的臨床觀察:為什麼兒童會有扁平足?
在我的物理治療師生涯中,我發現兒童扁平足的成因往往是多方面的,並非單一因素。臨床上,我們通常會先透過詳盡的評估來判斷問題根源。這可能包含以下幾種常見情況:
- 足部肌肉力量不足與失衡:足弓的維持需要足部內在肌肉的良好支持。如果這些小肌肉(例如負責控制腳趾動作的肌群)力量不夠,足弓就容易塌陷。這可以被視為一種肌肉失衡,就像蓋房子地基不穩一樣。
- 韌帶過度鬆弛:有些孩子天生韌帶比較柔軟(醫學上稱為韌帶鬆弛度較高),這使得他們的足弓在承重時更容易被拉伸而塌陷。
- 不良的姿勢習慣與步態:長時間的不正確站姿或坐姿,以及不正確的走路模式,都可能對足部產生额外的壓力,長期下來影響足弓的健康。
- 體重因素:較高的體重會增加足部的承重壓力,使足弓更容易下陷。
- 不合適的鞋具:鞋子對於足弓的支撐非常重要。如果孩子經常穿著缺乏足弓支撐的鞋子,也可能加劇扁平足的問題。
因此,僅僅從外觀判斷孩子是否有扁平足是不夠的,更重要的是了解其根本原因,才能提供最有效的幫助。
在家也能做的簡易評估
作為家長,您可以在家裡為孩子進行一些簡單的觀察性評估,這有助於您初步了解孩子的足部狀況。請記住,這些只是初步的參考,不能取代專業物理治療師的診斷喔!
-
濕腳印測試 (Wet Footprint Test)
- 起始姿勢:準備一張深色紙(如報紙或深色地墊),讓孩子將雙腳浸濕,然後輕輕地站立在這張紙上。確保孩子以正常站姿站立,雙腳平均承重。
- 動作過程:孩子保持站立約5-10秒,然後小心地離開紙張,留下腳印。
- 感受度提醒:提醒孩子在過程中保持放鬆,不要刻意抬高足弓或改變站姿。
- 常見錯誤提醒:避免孩子快速踩下或移動腳步,這樣會模糊腳印。另外,確保腳掌完全濕潤,但不要滴水,以免影響腳印的清晰度。
- 建議次數與頻率:可每月進行1-2次觀察,記錄變化。
- 判讀:如果腳印中央(足弓位置)幾乎沒有空白,或只有很小的凹陷,就表示足弓塌陷較為明顯。
-
腳尖站立觀察 (Toe Standing Observation)
- 起始姿勢:讓孩子光腳站在平坦的地面上。家長從孩子背後觀察雙腳。
- 動作過程:請孩子慢慢地抬起腳跟,用腳尖站立,就像芭蕾舞者一樣。觀察足弓的變化。
- 呼吸配合:提醒孩子保持自然呼吸,不要憋氣。
- 感受度提醒:詢問孩子是否有任何疼痛或不適。
- 常見錯誤提醒:避免孩子僅用腳趾而非整個前腳掌支撐,或因害怕跌倒而身體僵硬。
- 判讀:如果孩子在腳尖站立時,足弓能夠明顯抬起(腳跟從外翻轉為內翻,足弓處形成弧度),這通常表示是彈性扁平足,且足部內在肌肉功能尚存。如果足弓依然塌陷,或伴隨疼痛,則可能需要進一步評估。
給兒童的有趣運動建議
這些運動旨在強化足部內在肌肉群,提高足弓的穩定性,同時也能訓練孩子的本體感覺,也就是身體對自身位置和運動的感知能力。透過遊戲化的方式,讓孩子在樂趣中改善扁平足問題!
-
毛巾抓取運動 (Towel Grab Exercise)
- 起始姿勢:孩子坐在椅子上,光腳放在地板上,腳前鋪一條小毛巾。腳跟保持貼地,腳趾輕放在毛巾上。
- 動作過程:讓孩子嘗試用腳趾的力量,將毛巾一點一點地往腳跟方向「抓」過來。想像腳趾是小手,正在努力地把毛巾抓成一團。這會訓練到足部內在的「小肌肉群」,強化足弓的支撐力。
- 呼吸配合:提醒孩子保持自然且緩慢的呼吸,避免憋氣。
- 感受度提醒:孩子可能會感覺到腳掌底部和小腿前側有輕微的肌肉出力感,這是正常的。如果感到疼痛,應立即停止。
- 常見錯誤提醒:腳跟離地:腳跟必須全程穩穩地貼在地面上。用小腿肌肉代償:避免過度使用小腿肌肉,重點在於腳趾和腳掌內在肌肉的細微動作。
- 建議次數與頻率:每天進行2-3組,每組重複10-15次,直到毛巾完全被抓攏。
-
彈珠超人 (Marble Pickup)
- 起始姿勢:準備一個小碗和一些彈珠(或小積木、鈕扣等小物件)。讓孩子坐在椅子上,光腳放在地板上,彈珠散落在腳前。
- 動作過程:請孩子用腳趾(尤其是大拇趾和食趾)夾取彈珠,然後將彈珠一顆一顆地放入碗中。這個動作能更精準地鍛鍊到足部每根腳趾的協調性與力量。
- 呼吸配合:保持輕鬆自然的呼吸。
- 感受度提醒:孩子會感覺到腳趾和腳掌肌肉的細微控制,這有助於提升足弓的「穩定度」,就像精細雕刻一樣。
- 常見錯誤提醒:用整隻腳掌移動彈珠:確保是腳趾獨立動作,而不是用腳掌拖動。動作過快而導致彈珠掉落:鼓勵孩子慢一點,保持專注和精準。
- 建議次數與頻率:每天進行2-3組,每組夾取10-15顆彈珠。
-
單腳平衡挑戰 (Single-Leg Balance Challenge)
- 起始姿勢:讓孩子光腳站在平坦、安全的地面上。
- 動作過程:請孩子嘗試單腳站立,另一隻腳輕輕抬離地面。家長可以鼓勵孩子想像自己是「樹」或「超級英雄」,保持身體穩固不晃動。進階挑戰:如果孩子平衡感很好,可以嘗試閉上眼睛單腳站立,這會訓練到更深層的本體感覺。
- 呼吸配合:深而緩慢地呼吸,保持身體核心穩定。
- 感受度提醒:孩子會感覺到支撐腳的腳掌、腳踝及小腿肌肉在不斷地微調,以維持平衡。這正是訓練腳踝「穩定肌群」和足部「本體感覺」(即身體對自身位置的感知能力)的關鍵。
- 常見錯誤提醒:身體過度搖晃:提醒孩子可以嘗試盯著一個固定點,幫助穩定。雙手過度張開:鼓勵孩子將手放在身體兩側或胸前,以減少代償。
- 建議次數與頻率:每隻腳單腳站立15-30秒,重複3-5次。可逐漸增加時間或難度。
運動背後的「為什麼」:物理治療的科學
這些看似簡單的運動,其實蘊含著物理治療的科學原理。兒童扁平足的改善,核心在於強化足部的「內在肌肉群」以及提升「本體感覺」。
- 足部內在肌肉群:這些深層的小肌肉(如足底肌群)直接附著在足部的骨骼上,它們如同足弓的「鋼筋」,負責動態地支撐和調整足弓形狀。透過毛巾抓取和彈珠運動,我們能有效地「喚醒」並強化這些肌群,使其在站立和行走時能更好地發揮作用,從而形成穩定的足弓。
- 本體感覺:足部和腳踝擁有豐富的感覺受器,能將身體在空間中的位置、運動狀態等資訊傳遞給大腦。這種「本體感覺」是維持平衡和協調的重要基礎。單腳平衡挑戰能有效刺激這些受器,讓大腦更好地「感知」和「控制」足部的細微動作,進而改善整體步態和姿勢。當足部能夠更精確地感知地面,大腦就能發出更準確的指令,讓相關肌肉(包括腳踝和臀部周圍的穩定肌群)更好地協同工作,提升整體動作的精準度。
我們安健維康物理治療所相信,實證醫學 (Evidence-Based Practice) 是提供高品質治療服務的基石。我們參考最新的研究證據,結合多年的臨床經驗,為每位來訪的兒童量身打造最適合的治療方案。無論您身處台北或台灣其他縣市,我們都希望能為您的孩子提供最專業的足部健康照護。
更全面的解決方案:林晉緻 物理治療師的溫馨提醒
每個人的身體狀況都是獨一無二的,網路文章的建議無法取代專業的一對一評估。如果您嘗試了以上方法仍未改善,或想找到最適合您的根本解決方案,請不要猶豫,讓專業的物理治療師來幫助您。如果你想更深入了解扁平足的各種成因與完整的物理治療策略,可以參考我們的『常見足部問題與物理治療』終極指南。
安健維康物理治療所|一對一物理治療預約
您的健康,是我們最在乎的事。讓我們透過專業的評估與個人化的治療計畫,陪您一起找回無痛、靈活的身體!
診所地址: 台北市松山區南京東路四段183號2樓。
預約電話: (02) 2717-7600。
官方網站: https://www.ajwkptc.com。
LINE@一對一諮詢: 點此加好友。
本文由 黃博靖 物理治療師 (安健維康物理治療所院長) 進行醫療審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