臥推時肩膀痛?肩夾擠的預防與處理

臥推時肩膀痛?肩夾擠的預防與處理

您好,我是安健維康物理治療所的許靖雯物理治療師。在我的物理治療師生涯中,我接觸過無數因運動而產生困擾的朋友,其中,「臥推時肩膀痛」無疑是健身愛好者們最常抱怨的問題之一。這不只影響了您的訓練表現,更可能讓您對重訓失去信心,甚至影響日常生活。今天,我將從專業的物理治療角度,深入淺出地為您剖析肩夾擠的成因、如何自我檢測與處理,並引導您找到最適合自己的解決方案,讓您的訓練之路更加順遂!


臥推時肩膀痛?肩夾擠的預防與處理

在重訓文化日益盛行的今天,臥推作為胸部訓練的黃金動作,深受許多健身愛好者喜愛。然而,在追求更大重量、更完美胸型的同時,許多人卻發現自己的肩膀開始發出「警訊」——特別是在臥推的過程中,肩膀會出現疼痛感,這往往是「肩夾擠」在作祟。如果您正在台北尋找解決肩膀疼痛的方法,請務必繼續閱讀。

什麼是「肩夾擠」?為什麼臥推時特別容易發生?

簡單來說,「肩夾擠」指的就是當您的手臂向上抬高時,肩膀內部的一些軟組織,像是肌腱(例如:旋轉肌群的肌腱,想像一下是連接肌肉到骨頭的強韌繩索)或滑囊(一個充滿液體的囊袋,用來減少摩擦),在肩峰下空間(肩膀骨頭上方的狹窄通道,就像一道拱門)被擠壓到,進而產生疼痛和發炎。 那為什麼臥推這個動作,特別容易誘發肩夾擠呢?這背後牽涉到幾個關鍵的「生物力學」因素,也就是您身體在動作時力量傳導和關節活動的方式:

  • 不當的肩胛骨位置與穩定性不足:

    在臥推時,我們常會強調「肩胛後收下壓」,這是一個很好的概念,目的是為了創造一個穩定的「平台」來推動重量。然而,許多健身愛好者為了追求更大的推力或不自覺地代償,導致肩胛骨在臥推過程中沒有維持在一個理想的穩定位置,或是「肩胛骨穩定肌群」(想像一下是維持肩胛骨牢牢貼在胸廓上的小幫手們)力量不足。這使得肩峰下空間在推起重量時變得更加狹窄,進而增加夾擠的風險。

  • 胸小肌過度緊繃:

    胸小肌是一塊位於胸大肌下方的深層肌肉,它連接到您的肩胛骨。長時間的姿勢不良(如:久坐、駝背)或過度訓練胸大肌,都可能導致胸小肌變得過於緊繃和縮短。當胸小肌緊繃時,它會將肩胛骨向前拉,使得肩膀呈現一個「圓肩」姿勢。在這個姿勢下進行臥推,肩峰下空間會進一步縮小,讓旋轉肌群的肌腱更容易被夾擠。

  • 旋轉肌群失衡與功能不足:

    旋轉肌群是由四塊小肌肉組成的團隊,它們負責穩定您的肩關節,並控制手臂的旋轉動作,尤其在臥推這種推的動作中,旋轉肌群中的「肩袖外旋肌」(負責讓手臂向外轉的肌肉,像是在鎖門一樣)扮演了維持肱骨(上臂骨)在關節窩內居中的重要角色。如果這些穩定肌群力量不足,或是與強壯的胸大肌、三角肌等大肌肉之間存在「肌力不平衡」(就像團隊裡有人特別強,有人特別弱,導致合作不協調),在承載大重量時,肱骨頭(上臂骨的球狀頂端)就可能向上滑動,撞擊到上方的肩峰,造成夾擠。

  • 動作模式不正確:

    臥推時,如果您的手肘過於外展(向外打開過大,形成像飛機機翼般的角度),或者槓鈴下放得過深,都可能讓肩膀承受過大的壓力,超出其生理負荷,從而增加夾擠的風險。

  • 肌筋膜緊繃:

    「肌筋膜」是包裹在肌肉、骨骼、神經等組織外的一層結締組織,它就像身體內部的「蜘蛛網」,將全身結構連結在一起。當肌筋膜因為壓力、創傷或姿勢不良而產生緊繃點時(我們常稱之為「激痛點」),它可能會導致局部疼痛,甚至將疼痛「轉移」到身體的其他部位。在肩膀夾擠的情況下,上斜方肌、胸小肌甚至闊背肌的激痛點都可能影響肩膀的正常功能,加劇夾擠的症狀。


許靖雯治療師教您:簡單自我檢測與和緩運動

在我的物理治療師生涯中,我發現許多來找我的健身愛好者朋友,最常抱怨的就是臥推進步停滯以及訓練時的肩膀限制。臨床上,我們通常會先透過仔細的評估來判斷問題根源。但現在,我可以先教您一些簡單的自我檢測與和緩運動,幫助您初步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並在不造成疼痛的前提下,逐步改善肩膀的活動度與穩定性。

【自我檢測一:Apley’s Scratch Test (改良版)】

這個測試可以初步評估您的肩關節活動度,特別是內旋和外旋能力。肩膀夾擠的朋友在執行時可能會有困難或疼痛。

  • 起始姿勢:舒適地站立或坐著,放鬆雙肩。
  • 動作過程:
    • 內旋(背部摸高):嘗試用您的右手,從後方、下方伸向背部,努力去觸摸左側肩胛骨的最高點。
    • 外旋(頭部摸高):然後,用您的左手,從後方、上方繞過頭部,去觸摸右側肩胛骨的最低點。
  • 呼吸配合:自然呼吸即可,避免憋氣。
  • 感受度提醒:注意兩邊肩膀的活動度差異,以及是否有任何卡頓或疼痛感。如果觸摸不到肩胛骨,或感到疼痛,可能代表您的肩關節活動度受限。
  • 常見錯誤提醒:請勿勉強,以不引起疼痛為原則。不要過度彎腰或扭轉身體來代償。
  • 建議次數與頻率:這是個檢測動作,只需執行一次,觀察結果即可。

【自我檢測二:胸小肌緊繃度檢測】

胸小肌的緊繃是肩夾擠的常見成因。這個測試可以初步判斷您的胸小肌是否過度緊繃。

  • 起始姿勢:平躺在地上或較硬的床上,雙手自然放在身體兩側,手心朝上。
  • 動作過程:保持下背貼合地面,感受您的肩膀後側是否能完全貼平地面。
  • 呼吸配合:自然、放鬆地呼吸。
  • 感受度提醒:如果您感到肩膀後側無法完全貼平地面,且胸部有緊繃感,或是有疼痛感,表示胸小肌可能過於緊繃。如果肩膀後側能輕鬆貼地,恭喜您,這個問題可能不是您的主要困擾。
  • 常見錯誤提醒:不要為了讓肩膀貼地而拱起下背。
  • 建議次數與頻率:這也是個檢測動作,只需執行一次。

【和緩運動一:胸小肌伸展】

針對胸小肌緊繃的狀況,這個伸展動作可以有效幫助您放鬆胸部肌肉,改善圓肩姿勢,為肩膀創造更多空間。

  • 起始姿勢:面對牆角站立,雙腳一前一後,身體微微前傾。將雙手前臂貼在牆壁上,手肘彎曲約90度,高度略低於肩膀。
  • 動作過程:身體緩慢向前傾,直到感覺胸部有輕微的拉伸感。保持背部挺直,不要聳肩。
  • 呼吸配合:深吸一口氣,在吐氣時緩慢增加前傾幅度,感受胸部擴張。
  • 感受度提醒:您應該感覺到胸部(特別是靠近腋下的區域)有溫和的拉伸感。不要感到刺痛或麻木。
  • 常見錯誤提醒:避免手肘高於肩膀,這會增加肩膀壓力。不要拱背,保持核心穩定。
  • 建議次數與頻率:每次維持30秒,重複3-5次。每天進行2-3組。

【和緩運動二:YTWL 肩胛骨穩定訓練】

這個動作組合可以有效訓練到您的「肩胛骨穩定肌群」,也就是維持肩胛骨牢牢貼在胸廓上的肌肉,例如下斜方肌和前鋸肌。強壯的肩胛骨穩定肌群是預防肩夾擠的關鍵,因為它們能幫助維持肩峰下空間,避免不必要的擠壓。

  • 起始姿勢:俯臥在墊子上,臉朝下,額頭可以墊毛巾或放在手上,讓頸部保持中立。雙臂自然垂下。
  • 動作過程:
    • Y字:雙手伸直,向斜上方抬起,大拇指朝天花板,想像身體形成一個「Y」字。感受肩胛骨向中間和下方靠攏。
    • T字:雙手伸直向身體兩側抬起,大拇指朝天花板,想像身體形成一個「T」字。感受肩胛骨向中間靠攏。
    • W字:手肘彎曲90度,大拇指朝天花板,雙手抬起,想像身體形成一個「W」字。感受肩胛骨向中間和下方用力。
    • L字:手臂貼近身體,手肘彎曲90度,將前臂向上抬起,大拇指朝天花板,想像手臂形成一個「L」字。這個動作主要是訓練「旋轉肌群」中的外旋肌,也就是讓手臂向外轉動的肌肉,有助於維持臥推時肩膀的穩定。

    在每個姿勢中,都請想像用肩胛骨「夾」住一隻筆,並保持手肘伸直(除了W和L字)。

  • 呼吸配合:在抬起手臂時吸氣,放下時吐氣。保持流暢。
  • 感受度提醒:您應該感覺到上背部和肩胛骨周圍的肌肉在發力,而不是頸部或下背部。
  • 常見錯誤提醒:避免聳肩,這會讓頸部代償。抬起時避免過度使用下背力量。動作幅度不需過大,專注於肩胛骨的移動。
  • 建議次數與頻率:每個字母維持2-3秒,重複10-15次為一組,每天進行2-3組。

【和緩運動三:徒手肩外旋】

這個動作直接強化旋轉肌群中的「肩袖外旋肌」(如同之前所說,負責手臂向外轉的肌肉),有助於在臥推時穩定您的肱骨頭,避免夾擠。

  • 起始姿勢:側躺在墊子上,患側手臂彎曲90度,手肘貼在身體側面,手心朝向身體。另一隻手可以支撐頭部。
  • 動作過程:保持手肘緊貼身體側面,緩慢將前臂向上抬起,朝天花板方向旋轉,直到感覺到肩膀外側肌肉收縮。在動作的最高點停留1-2秒,然後緩慢地將前臂放回起始位置。這個「離心收縮」(肌肉在拉長過程中發力的動作,能有效增強肌力與耐力)的過程同樣重要,請務必控制好速度。
  • 呼吸配合:抬起前臂時輕輕吐氣,緩慢放下時吸氣。
  • 感受度提醒:您應該感覺到肩膀後側偏外側的肌肉在工作,而不是頸部或胸部。如果感到疼痛,請減少抬起的高度。
  • 常見錯誤提醒:避免手肘離開身體,這會減少對目標肌肉的刺激。避免聳肩。放下速度過快會降低訓練效果。
  • 建議次數與頻率:重複10-15次為一組,每天進行2-3組。

臥推時肩膀痛?不只是訓練,更是身體的對話

臥推時的肩膀疼痛,絕非偶然。它可能是身體在向您傳遞訊號,提醒您關注潛在的肌力不平衡、動作模式問題或肌筋膜緊繃。這些問題若不加以重視,長期下來可能導致更嚴重的損傷,甚至影響您的訓練生涯與生活品質。

透過上述的自我檢測與和緩運動,您可以初步改善一些問題。然而,每個人的身體狀況都是獨一無二的,網路文章的建議無法取代專業的一對一評估。如果您嘗試了以上方法仍未改善,或想找到最適合您的根本解決方案,請不要猶豫,讓專業的物理治療師來幫助您。

在安健維康物理治療所,我們相信專業的評估和個人化的治療計畫是解決疼痛、提升表現的關鍵。如果您想更深入了解肩膀疼痛的各種成因與完整的物理治療策略,可以參考我們的『疾病索引列表』終極指南。我們將透過詳細的檢查,找出您疼痛的真正根源,並提供包括手法治療、運動訓練、姿勢矯正等全面性的解決方案,幫助您安全地重返訓練場,實現您的健身目標!

安健維康物理治療所:您的健康夥伴

安健維康物理治療所|一對一物理治療預約。您的健康,是我們最在乎的事。讓我們透過專業的評估與個人化的治療計畫,陪您一起找回無痛、靈活的身體!

診所地址: 台北市松山區南京東路四段183號2樓

預約電話: (02) 2717-7600。

官方網站: https://www.ajwkptc.com

LINE@一對一諮詢: 點此加好友

歡迎追蹤我們的 FacebookInstagram 獲取更多即時健康資訊!

本文由 黃博靖 物理治療師 (安健維康物理治療所院長) 進行醫療審閱。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