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常跌倒?可能是本體感覺或平衡問題

孩子常跌倒?可能是本體感覺或平衡問題

撰文治療師:林晉緻 物理治療師

親愛的家長們,您是否曾為了孩子頻繁的跌倒而感到焦慮?看著他們跑跑跳跳時,一個不小心就絆倒在地,即便沒受什麼大傷,心裡卻總掛念著:「為什麼我的孩子這麼容易跌倒?」在我的物理治療師生涯中,我發現這不僅是許多家長心中的疑問,更是孩子成長過程中一個不容忽視的「本體感覺」與「平衡問題」警訊。今天,就讓身為物理治療師的我,來為您深入解析這個常見卻常被誤解的問題。


為什麼孩子會頻繁跌倒?深入解析本體感覺與平衡的奧秘

當我們談到孩子跌倒,直覺會認為是他們「不小心」「動作笨拙」。然而,從物理治療的專業角度來看,這往往指向更深層次的本體感覺 (Proprioception) 和平衡能力 (Balance) 發展不足。

本體感覺是什麼呢?它就像是大腦裡的地圖導航系統。它讓我們即便閉上眼睛,也能知道自己的手腳在哪裡、身體處於什麼姿勢,以及肌肉正在用多大的力量。這個「導航系統」是由肌肉、肌腱和關節中的特殊感受器(稱為本體感受器)將資訊傳遞到大腦,讓大腦隨時掌握身體的動態。想想看,如果你的手機導航系統訊號不穩,你會不會很容易迷路或開錯方向?孩子也一樣,當他們的本體感覺系統不夠精確時,大腦接收到的身體位置訊息就會有誤差,導致動作不協調、容易碰撞或絆倒。

而平衡能力,顧名思義就是維持身體穩定的能力。它不僅僅是站得穩,更是身體在動態中(例如跑步、跳躍)保持不倒的能力。平衡系統的運作比我們想像的更複雜,它綜合了三個主要的感官輸入:

  • 視覺 (Vision):眼睛看到的環境訊息,例如地面是否平坦、周圍是否有障礙物。
  • 前庭系統 (Vestibular System):位於內耳,負責感知頭部的位置變化和運動,告訴大腦我們是站著、坐著還是躺著,或是正在加速、減速。
  • 本體感覺 (Proprioception):前面提到的身體各部位位置感,特別是來自腳踝、膝蓋和髖關節的訊息,對於在不平坦表面上保持穩定至關重要。

這三個系統必須協同合作、即時反應,才能確保我們在各種情境下都能維持良好的平衡。想像孩子在遊戲中追逐、變向,如果這三個系統的整合出現問題,或是其中一個環節(特別是本體感覺)不夠靈敏,那麼就很容易出現動作上的偏差,最終導致跌倒。

在我的臨床經驗中,許多來找我的家長朋友,最常抱怨的就是孩子「好像沒有意識到自己腳下有東西」、「走路時常會撞到門框」,或是「明明看到地上有落差,卻還是踩空」。這些都是本體感覺和平衡感不足的典型表現。當然,除了本體感覺與平衡問題外,肌力不足 (特別是核心肌群和下肢肌力)、動作控制不佳、甚至視覺處理能力 等,都可能是造成孩子頻繁跌倒的潛在原因。臨床上,我們通常會先透過完整而精確的評估,從多個面向判斷問題根源。

如何訓練本體感覺與平衡?林晉緻治療師的實用建議

了解了背後的原因,接下來就是如何幫助孩子改善。提升本體感覺和平衡,並非一蹴可幾,但透過有系統的訓練,我們可以逐步強化這些能力。以下我將提供兩到三個家長可以與孩子在家中進行的自我檢測與和緩運動。請務必仔細閱讀每個步驟,確保安全與效果。

小提醒: 在開始任何運動前,請確保孩子身體狀況良好,且在安全、開放的空間進行。

  1. 運動一:單腳站立挑戰 (提升靜態平衡與本體感覺)

    單腳站立是評估和訓練靜態平衡最基礎也最有效的方法之一。透過這個動作,可以讓孩子更專注地感受身體重心與腳踝的微調。

    • 起始姿勢:讓孩子赤腳站在平坦、穩固的地面上,雙手自然垂放於身體兩側,或輕扶牆壁、椅子作為輔助。雙眼直視前方。
    • 動作過程:輕輕抬起其中一隻腳,膝蓋微彎,使腳掌離開地面約10-15公分。鼓勵孩子嘗試維持單腳站立的姿勢,盡量保持身體不搖晃。當孩子能穩定維持約15-30秒後,可以進階嘗試閉上眼睛進行此動作,挑戰他們的本體感覺系統在缺乏視覺回饋下的表現。在熟練之後,也可以嘗試在不平坦的表面上進行,例如鋪一條厚毛巾或瑜珈墊 (但不建議太軟的床墊)。
    • 呼吸配合:保持自然、平穩的呼吸,避免憋氣,讓孩子身體保持放鬆。
    • 感受度提醒:讓孩子感受支撐腳的腳踝、小腿和臀部肌肉正在努力工作,維持身體的穩定。輕微的晃動是正常的,表示身體正在進行微調。
    • 常見錯誤提醒:軀幹過度側彎: 有些孩子會為了維持平衡而將身體過度往支撐腳那側傾斜。提醒他們盡量保持軀幹直立。自由腳過度擺動: 自由腳不應大幅度擺動,若有困難,可先輕碰地面。急躁或憋氣: 提醒孩子放慢速度,專注於感受身體。
    • 建議次數與頻率:每隻腳各站立 3-5 次,每次維持 15-30 秒 (從眼睛張開開始,逐漸進階到閉眼)。每天練習 1-2 次。
  2. 運動二:腳踝平衡板訓練 (動態平衡與關節穩定)

    這個運動主要針對腳踝周圍的本體感覺和穩定肌群進行強化,這對於孩子在不平坦路面行走或運動時,減少扭傷風險非常有幫助。

    • 起始姿勢:讓孩子赤腳站在「平衡板」 (Wobble Board) 或一個穩固的厚軟墊上,雙腳與肩同寬,膝蓋微彎。剛開始練習時,雙手可以輕扶牆壁或家長的肩膀,提供額外支撐。
    • 動作過程:目的: 嘗試控制平衡板或軟墊,使其邊緣不要碰到地面,或是在軟墊上穩定站立而不跌倒。鼓勵孩子感受腳踝內外側的肌肉如何收縮,以維持平衡。當孩子能穩定站立後,可以嘗試放開手,挑戰無輔助平衡。進階訓練可嘗試閉眼,或在板上輕微地重心轉移 (如:前後、左右晃動)。
    • 呼吸配合:保持自然呼吸,放鬆身體。
    • 感受度提醒:孩子會感覺到小腿前側、外側、內側和後側的肌肉都在積極收縮,以應對身體重心的微小變化。膝蓋應保持彈性,而不是鎖死。
    • 常見錯誤提醒:腳趾過度抓地: 孩子可能因為緊張而腳趾用力抓地,這會使足底肌肉緊繃,影響平衡。提醒他們放鬆腳趾,讓腳掌均勻受力。膝蓋鎖死或過度用力: 膝蓋僵直會減少身體的緩衝能力,增加跌倒風險。提醒孩子膝蓋保持微彎,像彈簧一樣有彈性。重心偏離過大: 鼓勵孩子將重心維持在腳掌中央,避免過度偏向前或後。
    • 建議次數與頻率:每次維持 30-60 秒,練習 3-5 組。每天練習 1-2 次。
  3. 運動三:核心穩定訓練 – 死蟲式 (強化軀幹穩定,平衡的基石)

    核心肌群是維持身體穩定的重要基礎。強健的核心肌群能提供軀幹穩固的支撐,讓四肢的動作更加精準和有效率。死蟲式是一個非常安全且有效的核心訓練,適合各年齡層的孩子。

    • 起始姿勢:讓孩子仰躺在瑜珈墊或地板上,膝蓋彎曲,雙腳平放地面。雙手向上伸直,垂直於地面,彷彿天花板上有隻「死掉的蟲」。重要: 確保下背部緊貼地面,不要拱起,可以想像用肚臍向下壓向地板。
    • 動作過程:保持下背部緊貼地面的狀態,緩慢地將一隻手和對側的腳同時向遠處伸直放低 (手臂往頭頂方向延伸,腳往地板方向延伸),但不碰觸地面。在伸直的過程中,感受腹部深層肌肉的收縮,穩定軀幹。接著,緩慢地將手和腳回到起始位置。換另一隻手和對側的腳重複動作。
    • 呼吸配合:在手腳伸直放低時,緩慢而深長地吐氣,感受腹部收緊。在手腳回到起始位置時,緩慢地吸氣。
    • 感受度提醒:主要感受腹部深層肌肉的收縮,而不是表層的腹直肌 (即人魚線)。整個過程中,下背部應該始終貼合地面,不應出現拱起。如果下背部拱起,表示核心肌群尚未足夠穩定來完成這個動作。
    • 常見錯誤提醒:下背拱起: 這是最常見的錯誤。一旦下背拱起,核心就失去了保護作用。提醒孩子在動作前先收緊腹部,用肚臍下壓地板的感覺。動作過快: 動作過快會使肌肉無法有效控制,降低訓練效果。強調「慢、穩、控制」的重要性。頭部或頸部過度用力: 保持頸部放鬆,下巴微收,視線朝上。
    • 建議次數與頻率:每隻手腳各 10-12 次為一組,練習 3 組。每週進行 3-4 次。

從「絆倒」到「自信」:物理治療的專業引導

孩子頻繁跌倒,不僅影響他們的身體安全,也可能打擊他們的自信心,甚至讓他們開始避免參與需要跑跳的團體活動。作為物理治療師,我們所做的,不只是給予運動建議,更是幫助孩子重建對自己身體的掌控感,讓他們能更自信、更安全地探索世界。

如果你想更深入了解兒童常見的疾病與完整的物理治療策略,可以參考我們的『疾病索引列表』終極指南。

在台北的安健維康物理治療所,我們深知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他們成長的速度、身體發展的特點以及潛在的問題,都需要專業且個人化的評估。網路文章的建議固然能提供初步的幫助,但無法取代專業的一對一評估與診斷。如果您的孩子嘗試了以上方法仍未改善,或是您希望能夠找到最適合您孩子根本解決方案,請不要猶豫,讓專業的物理治療師來幫助您和您的孩子。

我們將透過:

  • 精確的評估: 運用專業的儀器與手法,找出孩子本體感覺、平衡、肌力及動作控制的真正弱點。
  • 個人化的治療計畫: 根據孩子的年齡、發展階段和具體需求,設計專屬的物理治療方案,可能包括肌力訓練、平衡訓練、本體感覺統合訓練、協調性訓練以及動作模式矯正等。
  • 家長衛教: 提供詳盡的居家運動指導,讓您也能成為孩子復健路上的最佳夥伴。

安健維康物理治療所|一對一物理治療預約

您的健康,是我們最在乎的事。讓我們透過專業的評估與個人化的治療計畫,陪您一起找回無痛、靈活的身體!

診所地址: 台北市松山區南京東路四段183號2樓

預約電話: (02) 2717-7600

官方網站: https://www.ajwkptc.com

LINE@一對一諮詢: 點此加好友

歡迎追蹤我們的 FacebookInstagram 獲取更多即時健康資訊!

本文由 黃博靖 物理治療師 (安健維康物理治療所院長) 進行醫療審閱。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