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感覺統合與物理治療

兒童感覺統合與物理治療

親愛的家長您好,我是「安健維康物理治療所」的林晉緻物理治療師。在我多年的物理治療臨床經驗中,我發現許多家長在談到孩子的成長發展時,最常感到困惑與焦慮的,就是孩子似乎「笨手笨腳」、容易跌倒、寫字歪斜、或是情緒起伏大、難以專注。這些看似分散的問題,其實都可能與一個核心概念——「感覺統合」——息息相關。
在台北的物理治療臨床上,我經常遇到家長帶著孩子來求助,他們描述著孩子在學校、在家中,甚至在遊戲時遇到的挑戰。有些孩子總是撞到東西,有些則對特定觸感反應過度,或對聲音特別敏感。這些都是感覺統合發展可能出現警訊的跡象。作為一位物理治療師,我的任務不僅是處理表面的問題,更要深入了解孩子身體處理感覺資訊的「為什麼」會出現障礙,以及我們「如何」透過專業介入來幫助他們。


感覺統合:孩子理解世界的基石

那麼,究竟什麼是「感覺統合」呢?簡單來說,感覺統合(Sensory Integration)是指我們的大腦接收、處理並組織來自環境和自身身體的各種感覺資訊的能力。這就像是大腦的「資訊處理中心」,它不斷地接收來自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以及更為關鍵的前庭覺(平衡與動作感)和本體感覺(身體在空間中的位置與動作感)的訊息。當這些感覺訊息被有效整合時,孩子就能順暢地應對環境,學習新的技能,並展現出適應性的行為。
然而,當大腦在處理這些感覺訊息時出現困難,也就是所謂的「感覺統合失調」時,孩子可能就會在日常生活、學習和情緒調適上遇到挑戰。舉例來說,一個本體感覺統合較弱的孩子,可能難以感知自己身體的位置,因此在進行精細動作(如扣鈕扣)或粗大動作(如跑步)時顯得笨拙。而前庭覺失調的孩子,則可能在平衡感、動作協調或甚至情緒穩定性上表現出問題。

物理治療在兒童感覺統合中的關鍵角色

您可能會問,感覺統合失調不是應該找職能治療師嗎?物理治療師又能提供什麼幫助呢?這是個很好的問題!作為物理治療師,我們關注的焦點在於動作發展、姿勢控制、平衡能力以及整體大肌肉協調能力的提升。感覺統合的問題往往會直接影響孩子的動作表現,因為動作的協調與流暢性,正是大腦成功整合感覺訊息的結果。
物理治療介入兒童感覺統合失調的「為什麼」有效呢?
我們的治療方法基於神經科學的原理:大腦是具有神經可塑性(Neuroplasticity)的。這表示透過重複、有意義且適度的感覺刺激與動作練習,大腦能夠重新組織和建立神經連結,從而改善感覺處理的效率。例如,當孩子重複進行平衡訓練時,他們的前庭系統會被刺激,大腦會學習如何更有效地利用這些訊息來維持身體的穩定性。
在臨床上,當家長帶著孩子來找我時,我通常會先透過細緻的評估,包括觀察孩子的姿勢(例如,他們的核心肌群,也就是軀幹深層穩定肌肉,是否足夠有力來支撐身體)、步態、平衡反應、以及對不同感覺輸入的反應,來判斷問題的根源。這些評估會幫助我釐清哪些特定的感覺系統需要加強,以及這些失調如何影響了孩子的動作發展。
許多來找我的孩子,最常抱怨的就是身體不協調、容易跌倒、或對運動缺乏興趣。透過物理治療,我們不僅會設計遊戲化的運動,讓孩子在玩樂中學習,還會針對其深層的肌肉控制與感覺處理能力進行強化。


在家也能幫助孩子的小活動

了解感覺統合的重要性後,家長們在家中也可以透過一些簡單而有趣的小活動,來幫助孩子練習與整合感覺。以下我提供2-3個實用、且步驟詳細的自我檢測或和緩運動,讓您可以安全、有效地引導孩子執行。

1. 「小動物爬行」:全身本體感覺與核心訓練

這個活動能有效刺激孩子全身的本體感覺,並同時鍛鍊他們的核心肌群(軀幹深層穩定肌肉),這對於姿勢控制和動作協調至關重要。

  • 起始姿勢: 讓孩子呈現四足跪姿,雙手位於肩膀正下方,膝蓋位於髖關節正下方,背部打平,視線看向地板,保持頸部中立。
  • 動作過程:
    熊爬: 讓孩子模仿熊的動作,同側的手和腳向前移動一小步,然後另一側的手腳跟上。保持背部平坦,臀部不要抬得過高。
    螃蟹爬: 讓孩子坐在地上,雙手撐在身後,手指朝向腳的方向,雙腳彎曲踩地,抬起臀部。然後,讓孩子模仿螃蟹,用手和腳向後或向側面移動。
  • 呼吸配合: 鼓勵孩子保持自然、平穩的呼吸,避免憋氣。
  • 感受度提醒: 提醒孩子感受手掌和腳掌接觸地面的壓力,以及四肢移動時身體的協調感。家長可以引導孩子說出:「我的小肚子(核心)是不是有收緊的感覺?」
  • 常見錯誤提醒:背部下塌或拱起: 提醒孩子像小桌子一樣,背部保持平坦。臀部左右晃動過大: 鼓勵孩子放慢速度,專注於身體的穩定性,盡量減少不必要的晃動。手腳移動不協調: 可以先分開練習,例如只用手移動,或只用腳移動,再嘗試整合。
  • 建議次數與頻率: 每次爬行約5-10公尺,可重複3-5次。每天進行1-2組。

2. 「平衡木挑戰」:前庭覺與平衡感強化

這個活動有助於刺激孩子的前庭系統,提升平衡反應,並改善身體協調與空間感。

  • 起始姿勢: 在地板上用膠帶或繩子貼一條直線(初階),或使用一個低矮的平衡木(進階)。讓孩子站在線或平衡木的一端,身體保持正直,視線看向前方約2-3公尺處。
  • 動作過程:腳跟接腳尖行走: 讓孩子將一隻腳的腳跟緊接著另一隻腳的腳尖,一步一步沿著直線向前走。雙臂打開維持平衡: 鼓勵孩子將雙臂向兩側打開,像飛機的機翼一樣,幫助身體維持平衡。
  • 呼吸配合: 保持深長、平穩的呼吸,有助於放鬆身體並集中注意力。
  • 感受度提醒: 鼓勵孩子感受腳底與地面或平衡木接觸的感覺,以及身體在移動時的輕微晃動,並嘗試用核心肌群來穩定自己。
  • 常見錯誤提醒:低頭看腳: 提醒孩子看向前方,避免過度依賴視覺,才能更好地訓練內在的平衡感。急於求成,速度過快: 鼓勵孩子放慢速度,專注於每一步的穩定性。身體搖晃過大或跌落: 若孩子感到不穩,家長可在旁輕輕扶持,確保安全,並建議從更寬的線條或更低的平面開始練習。
  • 建議次數與頻率: 每次來回走2-3次,可重複3-5組。每天進行1組。

3. 「毛巾捲遊戲」:觸覺與深層壓力感刺激

這個遊戲能提供豐富的觸覺輸入與深層壓力感,有助於調節孩子的觸覺防禦性,並提升身體意識。

  • 起始姿勢: 準備一條夠大、夠厚的浴巾或毯子,讓孩子躺在浴巾的一端,身體放鬆。
  • 動作過程:
    「壽司捲」: 家長輕輕地將浴巾從一端捲起,將孩子像捲壽司一樣,輕柔而穩固地捲入浴巾中。可以輕輕地施加均勻的壓力。
    「解壽司」: 捲好後,再慢慢地將浴巾展開,讓孩子「解鎖」。
  • 呼吸配合: 鼓勵孩子在捲入時保持放鬆,自然呼吸。
  • 感受度提醒: 詢問孩子感受浴巾包裹身體時的「緊緊的」感覺,以及被均勻加壓的舒適感。觀察孩子是否享受這種深層壓力的輸入。
  • 常見錯誤提醒:施加壓力過大或過小: 壓力應是均勻、溫和且讓孩子感到舒適的,切勿造成不適。孩子抗拒時強迫: 如果孩子表現出不適或抗拒,應立即停止。活動應是愉快和自願的。時間過長: 根據孩子的反應調整時間,通常5-10分鐘即可,避免過度刺激。
  • 建議次數與頻率: 每次捲入與展開重複2-3次,每天可進行1-2組,或在孩子需要放鬆、安定時進行。

這些活動都是幫助孩子探索身體、提升感覺統合能力的良好開端。然而,每個孩子的發展速度與需求都是獨特的。

尋求專業,讓孩子的發展更全面

如果你想更深入了解兒童感覺統合的各種成因與完整的物理治療策略,可以參考我們的『疾病索引列表與文章超連結』終極指南。
每個人的身體狀況都是獨一無二的,網路文章的建議無法取代專業的一對一評估。如果您嘗試了以上方法仍未改善,或想找到最適合您的根本解決方案,請不要猶豫,讓專業的物理治療師來幫助您。在「安健維康物理治療所」,我們深知孩子健康發展的重要性,我們將根據您孩子的具體情況,制定最合適的治療計畫,引導他們一步步找回身體的自信與協調。

安健維康物理治療所|一對一物理治療預約。您的健康,是我們最在乎的事。讓我們透過專業的評估與個人化的治療計畫,陪您一起找回無痛、靈活的身體!
診所地址: 台北市松山區南京東路四段183號2樓
預約電話: (02) 2717-7600。
官方網站: https://www.ajwkptc.com
LINE@一對一諮詢: 點此加好友
歡迎追蹤我們的 FacebookInstagram 獲取更多即時健康資訊!
本文由 黃博靖 物理治療師 (安健維康物理治療所院長) 進行醫療審閱。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