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衛教資訊 > 運動類/全身性保健資訊
青少年重量訓練的迷思與安全指南
青少年重量訓練的迷思與安全指南
您好!我是安健維康物理治療所的資深物理治療師 林晉緻。在我的物理治療師生涯中,我發現許多家長和青少年朋友對於「青少年重量訓練」這件事,抱持著許多疑問甚至迷思。有些人擔心會「長不高」,也有人害怕「受傷」,但事實上,青少年重量訓練如果能在專業指導下進行,不僅安全,更能為未來的運動表現與健康打下良好基礎。這篇文章,我將為您解析這些迷思,並提供一份詳盡的安全指南。
青少年重量訓練的迷思:是阻礙,還是助力?
許多人一聽到青少年要做重量訓練,首先想到的就是:「這會不會影響發育,導致長不高?」 這個迷思源於過去對兒童骨骼發育的誤解。事實上,目前並沒有確切的證據顯示,在正確指導下的重量訓練會阻礙青少年身高成長。相反地,適當的重量訓練,尤其是涉及多關節、全身性的動作,能夠:
- 促進骨骼健康: 骨骼會對壓力和負重產生反應,適度的訓練能刺激骨骼生長,增加骨密度。這對於預防未來的骨質疏鬆症有著重要意義。
- 改善運動表現: 青少年時期是發展運動技能的黃金階段。透過力量訓練,可以增強肌肉力量與爆發力,提升跑步速度、跳躍能力,進而在各項運動中表現更出色。
- 降低運動傷害風險: 許多運動傷害的發生,都與肌肉力量不足或肌力不平衡有關。青少年重量訓練能有效強化身體的核心肌群(也就是軀幹深層穩定肌群,例如腹橫肌、多裂肌等,它們是大腦控制身體穩定性的關鍵),改善肌肉不平衡的狀況,進而提升關節穩定性,降低像是膝關節前十字韌帶損傷等常見運動傷害的風險。
- 建立良好身體感知(本體感覺): 訓練過程中,青少年會更了解自己的身體如何移動和穩定,這種「本體感覺」的提升對於協調性和動作控制至關重要。
青少年重量訓練的安全指南:如何避免潛在風險?
儘管益處良多,但要確保青少年重量訓練的安全性,有幾個指南是不可或缺的:
- 專業評估是基石: 在開始任何訓練計畫前,尋求專業的物理治療師進行全面評估至關重要。我們會詳細了解青少年的身體發育狀況、過去的病史、現有的肌力與柔軟度,以及是否存在任何肌肉不平衡或動作模式異常。這不僅能確保訓練的安全,更能設計出最適合個人需求的計畫。
- 技術優先於重量: 對於青少年,訓練的重點永遠是正確姿勢和動作品質,而非追求大重量。錯誤的姿勢不僅訓練效果不佳,更是導致運動傷害的罪魁禍首。初學者應從徒手或輕重量開始,待動作熟練後再逐漸增加負荷。
- 漸進式訓練原則: 訓練計畫應循序漸進,逐步提高難度與強度。肌肉和骨骼需要時間去適應新的刺激。過度或倉促的訓練容易導致疲勞性骨折或肌腱炎。
- 平衡訓練與多樣性: 除了力量訓練,也要兼顧心肺、柔軟度和平衡感訓練。全身性的訓練有助於發展全面的運動能力,並減少肌肉不平衡帶來的風險。
- 充足休息與營養: 肌肉的生長與修復需要在休息中完成。確保青少年有足夠的睡眠,並攝取均衡的營養,特別是蛋白質,以支持其成長與訓練需求。
- 傾聽身體的聲音: 教導青少年辨識身體的疲勞和不適感,一旦出現疼痛,應立即停止訓練並尋求專業協助。例如,有些青少年會抱怨膝蓋前方疼痛,這可能與股四頭肌肌肉不平衡或膝蓋生物力學異常有關。
青少年自我檢測與和緩運動:在家也能做!
以下我會為您介紹兩個簡單的自我檢測及和緩運動,可以幫助您初步了解青少年的身體狀況,並培養正確的動作模式。
1. 頭上深蹲(Overhead Squat)
這個動作可以檢測全身的活動度與穩定性,特別是核心肌群、肩部、髖部和踝關節。
- 起始姿勢: 雙腳約與肩同寬站立,腳尖稍微外展。雙手握住一根輕的棍子(例如掃把柄),高舉過頭,手臂伸直,使棍子在頭頂正上方,與身體平行。視線看向前方。
- 動作過程: 緩慢地屈膝、屈髖向下蹲,想像後面有一張椅子要坐下去。保持背部挺直,胸部打開,棍子始終保持在頭頂正上方,手臂不彎曲。盡可能深蹲,直到大腿與地面平行或個人可接受的深度。然後緩慢地站回起始位置。
- 呼吸配合: 下蹲時吸氣,上站時吐氣。
- 感受度提醒: 應感覺到臀部和腿部肌肉的發力,同時感受到身體保持平衡。
- 常見錯誤提醒:腳跟抬起: 表示踝關節活動度不足或重心過於向前。背部彎曲(圓背): 可能意味著核心肌群不穩定或胸椎活動度受限。手臂前傾或彎曲: 反映肩關節活動度不足或肩胛骨穩定性差。膝蓋內塌: 提示臀中肌力量不足或髖關節穩定性問題。
- 建議次數與頻率: 進行5-8次,觀察動作模式,無需追求數量。每天可重複1-2組。
2. 變化式伏地挺身(Modified Push-up)
這項運動能鍛鍊胸部、肩部、三頭肌以及核心肌群的穩定性。
-
起始姿勢:
初階(靠牆伏地挺身): 站在離牆壁約一步的距離,雙手稍微比肩寬,扶在牆上。身體呈一直線。
中階(膝蓋跪地伏地挺身): 趴在地上,雙手撐地,比肩寬略寬,膝蓋著地,從膝蓋到肩膀呈一直線。
進階(標準伏地挺身): 趴在地上,雙手撐地,比肩寬略寬,雙腳併攏,身體從腳踝到肩膀呈一直線。 - 動作過程: 緩慢彎曲手肘,讓胸部向牆壁或地面靠近,直到手肘約成90度角。保持核心肌群收緊,身體呈一直線不塌陷。然後用力推起身體,回到起始位置。
- 呼吸配合: 下放時吸氣,推起時吐氣。
- 感受度提醒: 應感覺到胸部、手臂前側(三頭肌)和肩膀的力量,同時腹部收緊以穩定身體。
- 常見錯誤提醒:腰部下塌: 核心肌群無力,未能保持軀幹穩定。臀部抬高: 身體未呈一直線,影響訓練效果。手肘向外撇太多: 增加肩關節壓力,應讓手肘向後斜下方收。
- 建議次數與頻率: 每組8-12次,重複2-3組。每週2-3次。
這些運動看似簡單,卻能反映出青少年身體的許多潛在問題。如果您在檢測過程中發現任何明顯的肌肉不平衡或疼痛,這就是身體在發出警訊。
如果你想更深入了解青少年運動傷害的各種成因與完整的物理治療策略,可以參考我們的『疾病索引列表與文章超連結』終極指南。
給家長與青少年的話
青少年重量訓練絕不是洪水猛獸,而是一把雙面刃。在專業的引導和正確的方法下,它能成為青少年成長路上的強大助力,幫助他們更健康、更自信地迎接挑戰。在台北,我們安健維康物理治療所的團隊,擁有豐富的臨床經驗,能為您的孩子提供最專業、最個人化的訓練建議。
每個人的身體狀況都是獨一無二的,網路文章的建議無法取代專業的一對一評估。如果您嘗試了以上方法仍未改善,或想找到最適合您的根本解決方案,請不要猶豫,讓專業的物理治療師來幫助您。我們深信,透過專業的知識和有溫度的關懷,能引導您的孩子走上健康的運動之路。
安健維康物理治療所|一對一物理治療預約。您的健康,是我們最在乎的事。讓我們透過專業的評估與個人化的治療計畫,陪您一起找回無痛、靈活的身體!
診所地址: 台北市松山區南京東路四段183號2樓。
預約電話: (02) 2717-7600。
官方網站: https://www.ajwkptc.com。
LINE@一對一諮詢: 點此加好友。
歡迎追蹤我們的 Facebook 和 Instagram 獲取更多即時健康資訊!
本文由 黃博靖 物理治療師 (安健維康物理治療所院長) 進行醫療審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