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衛教資訊 > 運動類/全身性保健資訊
如何跟我的物理治療師有效溝通?
如何跟我的物理治療師有效溝通?
您好,我是安健維康物理治療所的梁鈞嵐物理治療師。在我的物理治療師生涯中,我深切體會到,如何與您的物理治療師有效溝通,是開啟康復之路的關鍵。這不僅能幫助您更精準地描述自身狀況,也能讓我為您量身打造最適合的治療計畫,讓您的復健過程事半功倍。
許多來找我的朋友,最常抱怨的就是:「我不知道該怎麼跟醫師或治療師解釋我的痛!」或是「我有運動,但好像都沒什麼用。」這些心聲我都聽到了。其實,疼痛是一種非常個人化的感受,它不只是一種生理訊號,更與您的生活習慣、心理狀態息息相關。因此,學會如何將這些感受轉化為物理治療師能理解的資訊,就變得至關重要。
為何有效溝通如此重要?深入淺出的「為什麼」
有效的溝通,就像是為您的身體問題繪製一張精確的地圖。如果地圖不清楚,我們就難以找到問題的根源,更遑論提供最佳的解決方案。身為物理治療師,我們所做的評估與治療,都需要您最真實且詳盡的回饋。
- 精準診斷的基石: 疼痛常常是複雜的,它可能由多種因素引起,例如肌筋膜(肌肉外面包裹的一層像緊身衣般的結締組織)激痛點、神經壓迫、關節功能障礙,甚至是姿勢不良所導致的肌肉失衡。當您能清晰描述疼痛的性質、位置、頻率、加重或緩解因素時,我才能更快地縮小範圍,進行更有針對性的理學檢查。例如,若您能描述「我的脖子在長時間使用電腦後,後腦勺會有一種緊繃、抽痛的感覺,有時還會延伸到眼睛後面」,這可能指向頸部深層肌群或枕大神經的問題。
- 個人化治療的藍圖: 每一位患者都是獨特的,即使是相同的診斷,治療方式也可能因人而異。您的生活習慣、運動目標、甚至對疼痛的理解和預期,都會影響治療計畫的制定。透過良好的溝通,我能了解您的實際需求,例如您是一位需要長時間站立的櫃姐,或是熱愛馬拉松的跑者,這些資訊有助於我設計更符合您生活模式的運動處方與衛教內容。例如,運動員的復健可能更著重於爆發力與運動表現的恢復,而一般大眾則可能優先改善日常活動的功能。
- 增強治療成效與自我效能: 當您理解「為什麼」會這樣痛,以及「為什麼」某些治療與運動有效時,您會更有動力參與其中。這種「知情參與」能顯著提升治療的依從性,讓您不只是被動接受治療,更是積極掌控自身健康的夥伴。研究顯示,患者教育能有效降低頸部疼痛 並改善術後康復。我的目標不只是讓您當下不痛,更是教會您如何自我管理,預防未來問題的發生。
如何成為您物理治療師的最佳夥伴?有效溝通的五大策略
在我的臨床經驗中,我發現以下五個溝通策略,能幫助您與物理治療師建立更有效率、更具成果的合作關係:
-
詳盡描述疼痛:精準的「痛」的語言
不要只說「我痛」,請試著回答以下問題:- 位置: 確切指出疼痛的「點」或「區域」,可以是一個手掌大的範圍,也可以是一個手指可以點到的痛點。例如:「我的右邊臀部深處,靠近骨頭的地方會痛。」
- 性質: 描述疼痛的感覺,是鈍痛、刺痛、灼熱、麻木、電擊感、緊繃、抽筋?例如:「我的腳踝在走路時,會有一種像電流通過的刺痛感。」
- 程度: 使用0-10分量表(0為無痛,10為最劇烈的疼痛)來評估當下的痛,以及一天中最痛和最不痛的程度。
- 頻率與持續時間: 疼痛是持續性的還是間歇性的?一天中哪個時段最痛?持續多久?
- 誘發與緩解因素: 什麼動作會讓疼痛加劇?什麼姿勢或活動能緩解疼痛?例如:「我坐著超過30分鐘,腰就開始痛,但站起來走動一下就會好很多。」
- 過往病史: 任何相關的舊傷、手術、疾病, 或曾接受過的治療。這些資訊有助於我釐清問題的來龍去脈。
-
分享生活習慣與目標:看見「人」而非「病」
您的日常生活,是造成疼痛的重要線索。- 工作性質: 久坐、久站、搬重物、重複性動作?
- 運動習慣: 進行哪些運動?強度、頻率如何?運動中或運動後是否有不適?
- 休閒活動: 任何會影響您身體的興趣,例如長時間滑手機、打電動、閱讀姿勢等。
- 睡眠模式: 睡眠品質如何?枕頭、床墊是否適合?
- 治療目標: 您希望透過物理治療達到什麼效果?是回到運動場、擺脫日常疼痛、還是改善生活品質?例如:「我希望可以抱小孩而不會腰痠。」
-
積極提問與確認:確保資訊對等
不要害怕提問,這是您的權利。- 不確定就問: 如果您不理解我使用的醫學詞彙,請立即打斷並請我解釋。例如:「什麼是『肌力不平衡』?這對我有什麼影響?」
- 確認理解: 在我解釋完運動處方或自我照護建議後,您可以重複一遍您的理解,讓我確認是否有誤。例如:「所以,這個伸展是要我在每次運動後都做,感覺到輕微拉扯就好,不要到痛?」
- 分享進度與困難: 在每次回診時,請務必分享您在家中執行運動或自我照護的情況。例如:「我嘗試了上次的運動,但做到某個動作時,膝蓋外側會有點不舒服,是不是我做錯了?」
給您的自我保健小練習:在溝通前先了解自己
在您與物理治療師溝通之前,先透過一些簡單的自我檢測來了解自己的身體,能讓您在會談時更有方向。以下我將介紹兩個常見且實用的自我檢測及和緩運動,並提醒您操作時的細節。
-
簡易頸部姿勢自我檢測與「下巴內收」和緩運動
許多上班族朋友,最常抱怨的就是頸部僵硬和肩頸痠痛,這往往與「烏龜頸」或「頭部前傾」姿勢有關。這個練習能幫助您喚醒深層頸部屈肌,改善不良姿勢。
-
起始姿勢:
自我檢測: 坐在椅子上,背部挺直,放鬆肩膀。將一隻手的手指輕輕放在下巴上,另一隻手的手指輕輕放在後腦勺。請旁人從側面觀察您的頭部位置。正常情況下,您的耳朵應該與肩膀大致呈一直線。如果您的頭部明顯地向前突出(就像烏龜一樣),就表示有頭部前傾的問題。
和緩運動: 坐在椅子上,背部輕靠椅背,雙腳平放地面。眼睛平視前方,肩膀放鬆。 -
動作過程:
自我檢測: 無需特別動作,主要是觀察。
和緩運動: 想像有一條線從您的頭頂往上拉,讓您的頸椎自然地拉長。接著,緩慢地將下巴輕輕向內收,就像是要做出雙下巴的感覺。注意不是低頭,而是讓頭部像滑動般向後平移。您可以將一根手指放在下巴上,幫助感受下巴水平內收的動作。 - 呼吸配合:保持自然、平穩的呼吸。在下巴內收時吸氣,放鬆時呼氣。
- 感受度提醒:您應該會感覺到頸部後側被輕微拉長,同時頸部前側深層肌肉有輕微的收縮感。如果做得正確,下巴下方會出現輕微的緊實感。整個過程不應該感到疼痛或壓迫。
- 常見錯誤提醒:低頭: 很多人會把下巴內收做成低頭,導致脖子前彎。請確保您的眼睛始終平視前方,只有下巴向內、向後移動。用力過猛: 過度用力會導致頸部淺層肌肉(如胸鎖乳突肌)代償,反而讓脖子更僵硬。動作應輕柔、緩慢,感受深層肌肉的微小啟動。
- 建議次數與頻率:每次維持5-10秒,重複10-15次。每天可以進行2-3回。在長時間使用電腦或手機後,隨時都可以進行。
-
起始姿勢:
-
核心肌群啟動自我檢測與「骨盆翻轉」和緩運動
腰痛是現代人的通病,許多人腰痛的原因是核心肌群(大腦對於身體位置的感知能力,以及穩定脊椎的深層肌肉群)無力或無法正確啟動。這個骨盆翻轉運動可以幫助您建立骨盆的穩定性與核心啟動的意識。
-
起始姿勢:
自我檢測: 平躺在地上,雙膝彎曲,雙腳平放地面,與臀部同寬。將手掌輕輕放在下腹部肚臍下方,感受腹部的張力。嘗試將腰部完全貼合地面,再將腰部拱起,讓手掌可以輕鬆滑入腰部下方,感受腰椎在不同位置時骨盆的變化。
和緩運動: 與自我檢測相同,平躺在地上,雙膝彎曲,雙腳平放地面,與臀部同寬。保持頸部和肩膀放鬆。 -
動作過程:
自我檢測: 在平躺姿勢下,感受腰椎下方與地面的空隙。嘗試讓腰部「貼平地面」(骨盆後傾),再讓腰部「拱起」(骨盆前傾),觀察這個動作是否能流暢進行,以及腹部和臀部肌肉的反應。
和緩運動: 緩慢地將您的腰椎下壓,努力讓整個腰部貼平地面,同時感受下腹部肌肉(像拉鍊般從恥骨往肚臍方向輕微收緊)輕微的收縮。這時您的骨盆會輕微地向後上方翻轉。維持這個姿勢2-3秒。接著,慢慢放鬆,讓腰部恢復到自然微拱的狀態。重複此動作。 - 呼吸配合:在腰部下壓貼地時緩慢吐氣,感受腹部收縮;在放鬆恢復自然時緩慢吸氣。呼吸應平穩、不憋氣。
- 感受度提醒:您應該會感覺到下腹部有輕微的緊實感,同時腰部與地面接觸的面積增加。不應該感覺到腰部疼痛或脖子、腿部肌肉代償。這是學習核心啟動的基礎。
- 常見錯誤提醒:臀部抬起: 在下壓腰部時,避免臀部離開地面。這是一個骨盆的微小翻轉動作,不是抬臀。腹部過度用力: 避免過度收縮腹部導致腹肌僵硬或憋氣。這個動作的重點是輕柔的啟動深層核心,而非像做仰臥起坐般強硬。
- 建議次數與頻率:每次維持2-3秒,重複10-15次。每天可以進行2-3回。在久坐或睡前進行,能幫助您建立核心的穩定性意識。
-
起始姿勢:
如果你想更深入了解身體疼痛的各種成因與完整的物理治療策略,可以參考我們的『疾病列表索引』終極指南。這將幫助您從更宏觀的角度理解常見的肌肉骨骼問題。
安健維康物理治療所:您的健康夥伴,值得信賴
在安健維康物理治療所,我們相信專業的評估與個人化的治療是您恢復健康的關鍵。透過上述的溝通策略與自我檢測,您已經踏出了理解自身身體的第一步。然而,每個人的身體狀況都是獨一無二的,網路文章的建議無法取代專業的一對一評估。如果您嘗試了以上方法仍未改善,或想找到最適合您的根本解決方案,請不要猶豫,讓專業的物理治療師來幫助您。我們位於台北,隨時準備為您的健康提供最專業、最溫暖的支持。
讓我們透過專業的評估與個人化的治療計畫,陪您一起找回無痛、靈活的身體!
安健維康物理治療所|一對一物理治療預約
您的健康,是我們最在乎的事。
診所地址: 台北市松山區南京東路四段183號2樓。
預約電話: (02) 2717-7600。
官方網站: https://www.ajwkptc.com。
LINE@一對一諮詢: 點此加好友。
本文由 黃博靖 物理治療師 (安健維康物理治療所院長) 進行醫療審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