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的X光片顯示「骨刺」,但我不會痛?

為什麼我的X光片顯示「骨刺」,但我不會痛?

您好,我是安健維康物理治療所的梁鈞嵐物理治療師。在我的物理治療師生涯中,我發現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許多來找我的朋友,不論是上班族還是中老年族群,最常帶著疑惑的表情說:「梁治療師,我的X光片顯示有「骨刺」,但奇怪的是,我卻完全不會痛,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或是相反地:「我的X光片很正常,為什麼卻這裡痠那裡痛?」

這種情況其實非常普遍,也常常引起大家的困惑與恐慌。今天,我就來深入淺出地為大家解答這個迷思,幫助您理解身體的奧秘,並提供一些實用的自我保健建議。

為什麼我的X光片顯示「骨刺」,但我不會痛?

「骨刺」,這個詞聽起來總讓人聯想到尖銳的刺痛,對吧?但在醫學上,我們稱它為「骨贅」「骨質增生」(Osteophyte)。它其實是骨頭邊緣為了適應長期的壓力和磨損,而自然增生出來的小突起。想像一下,您的關節就像一扇經常使用的門,久了之後,門框邊緣可能會有些許的磨損或增厚,這就是身體為了增加穩定度、分散壓力,所產生的一種自然適應機制。

重點來了:X光片上的「骨刺」不等於您的「疼痛來源」

  • 骨刺是身體的適應,而非病變的元兇: 我們的身體非常聰明,當關節長時間承受不正常的壓力,例如:長期久坐姿勢不良的上班族,或是某些關節退化、不穩定的狀況,骨頭就會增生來強化結構,試圖讓關節更穩定。這些增生通常是緩慢形成的,並不像大家想像的「刺」到神經或組織才會痛。事實上,許多研究顯示,高達八成的成年人,特別是隨著年齡增長,X光片上都能發現骨刺的蹤影,但其中大部分人卻毫無症狀。
  • 疼痛是一種複雜的感受: 疼痛不單單只是結構問題。它涉及到您的神經系統、大腦對威脅的感知、心理狀態,甚至是您的生活習慣。舉例來說,當您長期處於壓力下,身體的緊繃感會增加,導致肌肉更容易出現激痛點 (Myofascial Trigger Point),這些激痛點在X光片上是看不見的,卻能引發遠端的傳導痛,讓您感到不適。
  • 真正的疼痛可能來自「動作模式」與「軟組織」: 臨床上,我們通常會先透過仔細的問診與徒手評估,來判斷問題根源。許多來找我的上班族朋友,最常抱怨的就是頸部僵硬、肩頸痠痛、下背不適,而這些問題往往是源於不佳的「動作模式」,而不是骨刺本身。
    • 肌肉失衡 (Muscle Imbalance):長時間使用電腦,可能導致您頸部深層的穩定肌群(深層頸屈肌)無力,而表層肌肉過度緊繃。
    • 筋膜緊繃 (Fascial Restriction):想像您的身體被一張「彈性網」——也就是「肌筋膜」——所包覆。如果這張網在某些地方(例如:腰部或臀部)過於緊繃,即使關節本身沒有問題,也會限制您的動作範圍並產生拉扯感,進而引起疼痛。
    • 關節活動度受限 (Joint Hypomobility):即使沒有骨刺,某些關節的活動度可能因為長期缺乏運動或姿勢不良而受限,這也會導致周圍組織代償,產生疼痛。

這就是為什麼,當您做了X光檢查發現骨刺卻不痛時,更應該思考的是您的日常活動習慣和身體的「運動模式」是否健康。

梁鈞嵐物理治療師的居家自我保健建議

理解了「骨刺不等於疼痛」的道理後,接下來,我將教您幾個簡單易行的自我檢測與和緩運動。這些動作不僅能幫助您建立對身體的「本體感覺」(大腦對身體各部位位置和運動狀態的感知能力,如同身體內建的「GPS導航系統」),改善動作模式,更能有效緩解日常累積的疲勞與不適,建立對「安健維康物理治療所」的專業信任感。

1. 收下巴運動 (Chin Tuck) – 改善頸部姿勢,活化深層頸屈肌

這個動作尤其適合長時間使用電腦、有「烏龜頸」困擾的上班族。它能有效訓練您頸部深層的穩定肌群,減少表層肌肉的負擔。

  • 起始姿勢: 請您坐在椅子上,保持背部挺直,眼睛平視前方,雙肩放鬆。
  • 動作過程:輕輕將您的下巴往後縮,想像您的頭部像被一條線從後方輕輕拉起,讓下巴微微內收,就像是試圖做出「雙下巴」的感覺,但保持頭部沒有向下或向上傾斜。保持眼睛的水平線不變,感受頸部後方輕微的拉伸感,以及下巴下方深層肌肉的啟動。
  • 呼吸配合: 動作過程中保持自然、平穩的呼吸,不憋氣。
  • 感受度提醒: 感受下巴下方有輕微的收緊感,頸部後方有溫和的拉伸。不應該感到疼痛,尤其是頸部前方或後方劇烈緊繃。
  • 常見錯誤提醒:
    • 頭部過度向下壓,導致視線朝下。
    • 頭部過度向上抬,導致視線朝上。
    • 過度用力,導致頸部肌肉僵硬或疼痛。
  • 建議次數與頻率: 每次維持5秒,重複10-15次,每天進行2-3組。

2. 骨盆傾斜運動 (Pelvic Tilts) – 增加腰椎活動度,喚醒核心肌群

這個動作對於改善下背僵硬、喚醒「核心肌群」(深層穩定軀幹的肌肉,如同身體的「天然束腹」)非常有幫助。

  • 起始姿勢: 平躺在地面上,雙膝彎曲,雙腳平放於地,與臀部同寬。保持頸部放鬆。
  • 動作過程:
    • 後傾 (Posterior Tilt): 輕輕收縮您的腹部肌肉,將您的下背部壓向地面,感受腰椎完全貼合地面,骨盆像一個碗一樣向您的頭部方向「往上傾斜」。同時,將氣緩慢地從口中吐出。
    • 前傾 (Anterior Tilt): 緩慢放鬆腹部,讓您的下背部自然地微微弓起,與地面之間產生一個小小的空隙,骨盆像一個碗一樣向您的腳部方向「往下傾斜」。同時,緩慢地從鼻子吸氣。
  • 呼吸配合: 下背壓平時吐氣,下背弓起時吸氣。
  • 感受度提醒: 感受下背部輕微的捲曲與伸展,動作應是流暢且溫和的,不應感到腰部疼痛。您會感覺到下腹部肌肉在收縮和放鬆。
  • 常見錯誤提醒:
    • 抬起臀部離開地面。
    • 過度用力,導致腰部疼痛或不適。
    • 動作過快,缺乏控制。
  • 建議次數與頻率: 每次順暢地來回傾斜10-15次,每天進行2-3組。

3. 貓牛式 (Cat-Cow) – 全面活化脊椎,提升身體覺察

貓牛式是一個經典的瑜伽動作,對於改善脊椎的靈活性,以及提升全身的動作協調性與覺察度非常有益。

  • 起始姿勢: 四足跪姿,雙手在肩膀正下方,雙膝在臀部正下方,膝蓋與臀部同寬。手掌平放,手指朝前,背部保持中立位。
  • 動作過程:
    • 牛式 (Cow Pose): 緩慢地吸氣,同時讓您的腹部下沉,將胸部向前推,輕輕抬頭,尾椎向上翹起,背部自然下凹。
    • 貓式 (Cat Pose): 緩慢地吐氣,同時收縮腹部,將脊椎向上弓起,像一隻受驚嚇的貓咪,下巴向胸部靠近,放鬆頸部,尾椎內收。
  • 呼吸配合: 吸氣時做牛式,吐氣時做貓式。
  • 感受度提醒: 感受脊椎從頸椎到尾椎的每一節都參與了運動,如同波浪般流動。重點在於動作的連貫性與脊椎的延展感,而非追求極致的彎曲或拱起。
  • 常見錯誤提醒:
    • 聳肩,導致肩頸壓力過大。
    • 動作僵硬不連貫。
    • 憋氣或呼吸與動作不協調。
  • 建議次數與頻率: 每次順暢地進行10-15個循環,每天進行2-3組。

在我的物理治療師生涯中,我發現這些看似簡單的動作,只要正確並持之以恆地練習,就能對身體產生巨大的正面影響。它們能幫助您釋放「肌筋膜」(包覆肌肉與器官的結締組織,想像成一張從頭到腳的「身體彈性網」)的緊繃,改善關節的「離心收縮」(肌肉在用力拉長時的控制性收縮,例如下樓梯時大腿前側肌肉的出力方式)能力,進而改善整體動作模式,減少不必要的壓力和疼痛。

總結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幫助您對「骨刺」有更全面的認識,減少不必要的擔憂。請記住,X光片只是身體狀況的一個切片,它無法告訴您所有關於疼痛的故事。真正的健康來自於對身體的深度理解,以及日常生活中良好的動作習慣和自我照護。

如果您想更深入了解骨刺的各種成因與完整的物理治療策略,可以參考我們的『疾病索引列表』終極指南。

每個人的身體狀況都是獨一無二的,網路文章的建議無法取代專業的一對一評估。如果您嘗試了以上方法仍未改善,或想找到最適合您的根本解決方案,請不要猶豫,讓專業的物理治療師來幫助您。


安健維康物理治療所|一對一物理治療預約

您的健康,是我們最在乎的事。讓我們透過專業的評估與個人化的治療計畫,陪您一起找回無痛、靈活的身體!

本文由 黃博靖 物理治療師 (安健維康物理治療所院長) 進行醫療審閱。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