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方肌:椎間盤突出?坐骨神經痛?骨刺?椎間孔洞狹窄?脊椎退化?
腰方肌是下背痛的重要來源,臨床上最常見的受傷機制是,起身、後仰的同時伴隨身體扭轉,如:
坐在機車上,彎腰要將地上的物品拿起置放於腳踏墊上,
打高爾夫球時上桿的動作等。
產生的主要症狀是假性椎間盤突出症候群、及假性坐骨神經痛,因為它本身的疼痛會轉移至下背、臀部周圍、大腿外側上部,很容易跟椎間盤突出造成的症狀混淆,所以才會說『假性』的椎間盤突出症狀。
![]() |
![]() |
淺層腰方肌轉移痛模式 | 深層腰方肌轉移痛模式 |
另一方面,腰方肌緊繃容易影響到臀小肌也一起緊繃,而臀小肌的引傳痛形式就類似坐骨神經痛,只是類似,不是真的,所以說是『假性』的坐骨神經痛。
![]() |
![]() |
臀小肌轉移痛模式 | 臀小肌轉移痛模式 |
檢查方式:
(如下圖所示)你可以先側躺,兩腳重疊膝蓋彎曲往前放,再用身體下面的那隻手的手肘將上半身撐起來,除了撐的那隻手之外,其他身體部位都是放鬆的喔,骨盆也是,骨盆不要跟著一起離開床面了。
在這個姿勢你可以感受看看,在身體下方的那側腰部深層有緊繃或是痠痠的感覺嗎?如果有的話就代表你的腰方肌太緊囉!

治療方式:
可以透過伸展來減緩腰方肌的緊繃不適,但強烈不建議自己按壓放鬆,腰方肌很深,不容易自己按壓到,容易越按越腫痛,這件事還是交給專業的來吧。
肌動學小知識:
腰方肌將第12肋、腰椎第1~5節,及骨盆相互連接,是最深層的核心肌群之一,在下列活動時肌肉活動會上升:軀幹側彎與旋轉、軀幹伸直、呼吸,及走路時。症狀除了一開始提到的起身、後仰伴隨身體扭轉時會疼痛之外,因為它控制著第12肋的穩定,所以有問題時,咳嗽及打噴嚏時也會產生不適,有點概念的人應該就知道這點跟椎間盤突出的症狀也很像。
過去研究發現,對中等程度的脊椎退化個案,給予腰方肌放鬆的介入之後,原本不舒服的症狀會改善許多。這件事告訴我們影像學檢查上看到的東西不一定真的就是造成你症狀的原因,也就是,不是你腰痛,片子照到你有椎間盤突出,你的腰痛就一定是椎間盤突出造成的;或是片子照到你有骨刺、脊椎退化,你的症狀就一定是骨刺或是退化造成的。
大多時候造成你症狀的原因都是肌筋膜原性的,當你嘗試過很多方法,但症狀還是在、快要絕望的時候,可以給自己一個機會,找個會處理的專業人士,把你有問題的肌肉處理好,說不定會對症狀的改善會有意想不到的驚喜喔!
撰寫:安健維康 李鑌物理治療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