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四頭肌 (大腿前側):膝蓋前側好痛!我是不是有膝關節炎?

股內側肌與股直肌是大腿前側股四頭肌中的其中兩條,因其引起的疼痛都是轉移到膝蓋前側,個案尤其會感受到是在膝關節深處的疼痛,是最常引起『類似』膝關節炎疼痛模式的肌肉。
 
有趣的是,確診為膝關節炎的患者這兩條肌肉也常容易跟著緊繃起來,也就是說,不管是肌肉緊繃引起類似關節炎的症狀,或真的是膝關節炎,都可以藉由放鬆這兩條肌肉來讓症狀有大幅的改善。
 
股直肌轉移痛模式 股內側肌轉移痛模式

 

檢查方式:

檢查方式有些許不同,原因是這兩條肌肉的解剖位置稍有不同,股直肌同時跨過髖與膝,股內側肌只有跨過膝,所以要檢查股直肌是否緊繃要同時兼顧髖與膝的擺位,而股內側肌只要將膝關節彎曲到底即可。
 
股直肌:趴姿下,將膝蓋彎曲到底,看看你的腳跟能不能很輕鬆地碰到屁股(與下面看到的伸展圖片的姿勢一模一樣)。如果碰不到,或是碰到了但覺得大腿前側很緊繃都不對喔。
 
股內側肌:躺姿下,彎曲膝蓋到底,大腿後側應該要可以與小腿後側密切貼合,且大腿前側沒有任何緊繃不適感才正常。
 

治療方式:

利用伸展及滾筒壓迫,可以減少因股直肌與股內側肌造成的緊繃與疼痛喔。
 
大腿前側肌群伸展
 
 

股直肌滾筒壓迫
 
 

肌動學小知識:

這兩條肌肉在肌動學上很重要的功能是伸直膝蓋,太緊時除了造成轉移痛的症狀,也容易有無力的症狀發生。如果你在平常行動時,會感受到突然的軟腳,可能是發生在一個用力時膝蓋突然痠軟無力,或是這種突然痠軟的感覺發生在髖部,尤其容易發生在單一下肢突然要負荷全身重量的瞬間。那日常生活中什麼活動會需要單一下肢要負荷全身重量呢?… …有想到嗎… …?答案有兩個:
 
一是走路時,你可以現在站起來走走看,走路的過程中我們會只有一隻腳在地上承重的瞬間;
再來就是很明顯的,在上、下樓梯的時候。
 
另外提醒大家,就肌肉解剖的位置來看,股直肌在大腿的正前方,股內側肌在大腿的前內側,雖然兩者都造成膝蓋前側的疼痛,但臨床上看到的,起因於股內側肌的比例比起因於股直肌的多太多了,若有膝蓋前側疼痛及軟腳無力的問題,我通常會最先懷疑的是股內側肌而不是股直肌。
 
這意味著,如果你單純的在趴姿下將滾筒放在大腿前側,想要藉此舒緩膝蓋前側的不適,通常沒有壓到最、最重點的位置(也就是股內側肌)。這是臨床上很常看到的錯誤,滾筒說簡單很簡單,但要確實地用滾筒按壓到造成症狀的那條肌肉,有時的確是需要專業人士現場替你微調的。
 
撰寫:安健維康 李鑌物理治療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