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衛教資訊 > 運動類/全身性保健資訊
小孩抱到肩膀痛?新手爸媽的肩膀保健
小孩抱到肩膀痛?新手爸媽的肩膀保健
您好,我是梁鈞嵐物理治療師,來自「安健維康物理治療所」。很高興能與各位新手爸媽們分享關於肩膀保健的重要知識。在我的物理治療師生涯中,我發現許多來找我的新手爸媽朋友,最常抱怨的就是肩膀和頸部的痠痛。從抱小孩、餵奶、換尿布,到推嬰兒車,甚至單手拿起沉重的嬰兒提籃,這些看似平凡的日常動作,都可能讓您的肩膀承受超乎想像的壓力,進而引發惱人的肩膀痛。
「小孩抱到肩膀痛」這個問題,絕非您一人獨有。在台北的許多診間,我見證了無數新手爸媽因同樣困擾而尋求幫助。這些痛楚不僅影響了生活品質,更可能讓您在照顧寶寶時力不從心,甚至連抱抱孩子都變成一種負擔。因此,這篇文章的目的,就是要幫助您深入理解為何會出現這些問題,並提供具體可行的自我保健建議,讓您能更輕鬆、無痛地享受育兒時光。
為什麼我的肩膀會開始痛?解析新手爸媽的肩膀壓力來源
要有效緩解肩膀痛,我們必須先了解問題的根源。從物理治療師的角度來看,新手爸媽的肩膀之所以容易受傷,主要與以下幾個原因息息相關:
-
重複性勞損與肌筋膜失衡:
成因: 想像一下,您每天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抱著寶寶,無論是餵奶、哄睡,甚至是單純的依偎。這些動作看似輕柔,卻往往需要肩膀周圍的肌肉(如:上斜方肌、提肩胛肌、肩袖肌群等)長時間處於「等長收縮」或「靜態收縮」的狀態。這種低強度但持續性的肌肉活動,會導致肌肉疲勞累積,甚至在肌肉和其周圍的「肌筋膜」(也就是包覆肌肉的結締組織)中產生「激痛點」。
機轉: 激痛點可以想像成肌肉中「打結」的點,它不僅在按壓時會產生局部疼痛,還可能將疼痛「轉移」到遠處,例如:上斜方肌的激痛點可能導致頸部、頭部甚至手臂的疼痛感。這些激痛點的存在會限制肌肉的正常收縮與放鬆,進而影響肩關節的活動度,形成惡性循環。 -
姿勢不良與生物力學改變:
成因: 許多新手爸媽在照顧寶寶時,會不自覺地採取彎腰駝背、頭部前傾的姿勢,例如:餵奶時低頭看寶寶、換尿布時弓背、抱著寶寶走路時重心前移等。這種長期不良的姿勢,會導致頸部和上背部的肌肉過度伸長無力,而胸部肌肉則長期縮短緊繃。
機轉: 當您的頭部前傾時,每往前一英吋,頸部承受的重量就可能增加約10磅。想想看,您抱著寶寶時,頭部長期低垂,肩頸肌肉需要付出更多努力才能支撐頭部重量。這會導致「上交叉症候群」(Upper Crossed Syndrome)的典型表現:圓肩、頭部前傾、胸大肌與上斜方肌緊繃,而深層頸屈肌與下斜方肌無力。這種不平衡的肌力分佈,讓肩頸承受更大的壓力和負擔,也更容易受傷。 -
缺乏足夠的休息與身體恢復:
成因: 育兒生活往往伴隨著睡眠不足和作息不規律。當身體無法獲得足夠的休息時,肌肉就沒有足夠的時間進行修復和再生。
機轉: 疲勞的肌肉在沒有充分恢復的情況下,其耐力、力量和協調性都會顯著下降。這使得原本就承受壓力的肩部肌肉,在持續的育兒工作中更容易達到負荷極限,引發疼痛或舊傷復發。此外,持續性的壓力也會導致交感神經系統活化,使肌肉持續緊繃,增加激痛點的形成風險。
新手爸媽的居家肩膀保健術:三個簡單有效的自我檢測與和緩運動
了解成因後,我將分享幾個您在家中就能輕鬆進行的自我檢測和和緩運動。這些動作旨在幫助您評估自身的狀況,並溫和地改善肩頸的活動度和肌力。
自我檢測:肩膀活動度檢測:手臂畫圈
- 目的: 評估肩關節的整體活動範圍和是否有卡頓或疼痛感。
- 起始姿勢: 輕鬆站立或坐姿,雙腳與肩同寬,身體保持正直,雙手自然垂放於身體兩側。
- 動作過程: 緩慢地將雙手向前向上抬起,直到手臂盡量靠近耳朵,在空中畫出一個大大的圓圈,然後再將手臂向後向下畫圈回到起始位置。接著,反向操作,將雙手向後向上抬起,然後向前向下畫圈。
- 呼吸配合: 抬手時深吸一口氣,放下時緩緩吐氣。保持呼吸順暢,不憋氣。
- 感受度提醒: 注意肩膀周圍是否有任何緊繃、摩擦聲、卡頓或疼痛感。感受動作是否流暢,兩邊肩膀的活動度是否對稱。
- 常見錯誤提醒: 避免聳肩或為了完成動作而過度彎腰、拱背。動作應由肩關節主導,而非透過軀幹的擺動來代償。如果出現尖銳疼痛,請立即停止。
- 建議次數與頻率: 每個方向重複5-10次,每日可進行數次,特別是在感到肩部不適時。
和緩運動:胸部伸展:門框伸展 (Wall Chest Stretch)
- 目的: 伸展長期緊繃的胸部肌肉(胸大肌、胸小肌),改善圓肩和頭部前傾的姿勢。
- 起始姿勢: 站在門框或牆角旁。選擇其中一側肩膀,將手臂抬高與肩同高(約90度),手肘彎曲90度,將前臂和手掌輕輕貼在門框或牆壁上,形成一個「L」型。
- 動作過程: 保持前臂貼牆,身體緩慢向前傾斜或向前轉動,直到感覺胸部肌肉(靠近鎖骨下方和腋下區域)有輕微的拉伸感。確保肩膀保持下沉放鬆,不要聳肩。
- 呼吸配合: 深長緩慢地吸氣和吐氣。每一次吐氣時,可以嘗試讓身體再往前一點點,加深伸展。
- 感受度提醒: 感受胸部前側肌肉的溫和拉伸感,應該是舒服的緊繃而非疼痛。如果感到手臂麻木或刺痛,請立即調整姿勢或停止。
- 常見錯誤提醒: 避免身體過度扭轉,或是讓手腕和手肘承受過多壓力。保持身體穩定,專注於胸部肌肉的伸展。
- 建議次數與頻率: 每次維持20-30秒,重複2-3次,每日可進行2-3回。
肩胛骨啟動:肩胛骨擠壓 (Scapular Squeezes)
- 目的: 啟動並強化中下斜方肌和菱形肌等肩胛骨穩定肌群,改善肩胛骨周圍的穩定性,減少上斜方肌的代償。
- 起始姿勢: 舒適地坐著或站著,背部挺直,雙手自然垂放於身體兩側,手掌朝向大腿。
- 動作過程: 想像您的肩胛骨之間夾著一顆小核桃。緩慢地將肩胛骨向後、向下擠壓,感覺雙臂向後輕微打開,胸部稍微擴張。保持手肘靠近身體,不要聳肩。動作幅度不需太大,重點在於正確肌肉的啟動,而非追求極致的擠壓。
- 呼吸配合: 擠壓肩胛骨時緩緩吐氣,放鬆時吸氣。保持呼吸平穩,動作與呼吸同步。
- 感受度提醒: 感受肩胛骨之間(背部中央)肌肉的輕微收縮感,以及肩膀向後自然打開的感覺。避免頸部或上斜方肌(脖子兩側)過度用力而感到緊繃。
- 常見錯誤提醒: 最常見的錯誤是聳肩,或是過度使用背部下方的肌肉。請專注於肩胛骨的向後向下移動,避免脖子用力。動作應緩慢且有控制,避免猛然擠壓。
- 建議次數與頻率: 每次維持3-5秒,重複10-15次,每日可進行2-3回。
改善育兒習慣,從根源上保護您的肩膀
除了上述運動,改變日常育兒習慣也是肩膀保健的關鍵:
- 善用輔具,調整抱姿: 選擇符合人體工學的背巾、哺乳枕或嬰兒座椅,將寶寶的重量均勻分散,減少單側肩膀的負擔。抱孩子時,盡量讓寶寶靠近身體,利用「核心肌群」(指深層的腹部和背部肌肉,如同身體的天然束腹,提供脊椎穩定性)的力量,而非僅依賴手臂和肩膀。
- 經常變換姿勢與休息: 避免長時間維持同一姿勢,例如:每次餵奶時間約20-30分鐘,中間可以換邊或休息。即使只有幾秒鐘的休息,也能讓緊繃的肌肉獲得喘息。
- 學習正確的呼吸模式: 深層的腹式呼吸不僅能放鬆身心,更能有效啟動核心肌群,幫助穩定軀幹,減輕肩頸壓力。嘗試吸氣時腹部鼓起,吐氣時腹部收回,有助於橫膈膜(主要的呼吸肌肉)的有效運用。
- 適度活動,保持本體感覺: 「本體感覺」是身體對自身位置和運動的感知能力。新手爸媽在忙碌之餘,也要抽空進行簡單的全身性活動,例如:散步、輕度伸展,有助於維持良好的本體感覺,讓身體在各種動作中保持更好的協調和穩定。
- 重視睡眠與壓力管理: 睡眠是身體修復的黃金時間。雖然新手爸媽難以奢求長時間的連續睡眠,但仍應盡力創造條件,例如:夫妻輪班、小睡片刻,確保基本休息。此外,育兒壓力可能導致肌肉持續緊繃。學會放鬆技巧,如冥想、深呼吸或聽輕音樂,對緩解肩部不適有莫大助益。
在我的臨床經驗中,許多來求診的爸媽在調整了生活習慣,並堅持進行這些簡易的肩膀保健運動後,都明顯感受到了疼痛的改善。身體是會適應的,只要給予它正確的刺激和足夠的休息,它就會回報您更好的狀態。
如果你想更深入了解肩膀保健的各種成因與完整的物理治療策略,可以參考我們的『疾病索引列表與文章超連結』終極指南。
結語:您的健康,是育兒路上最寶貴的資產
親愛的新手爸媽,我知道育兒的甜蜜與辛勞並存。您的健康,是您能夠全心全意照顧寶寶、享受親子時光的最重要基石。當肩膀痛開始影響您的生活時,請務必重視它。
每個人的身體狀況都是獨一無二的,網路文章的建議無法取代專業的一對一評估。如果您嘗試了以上方法仍未改善,或想找到最適合您的根本解決方案,請不要猶豫,讓專業的物理治療師來幫助您。在「安健維康物理治療所」,我們將透過詳細的評估,找出您肩膀痛的確切原因,並為您量身打造個人化的治療計畫,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讓您告別痠痛,重新找回無痛、靈活的身體,更輕鬆、自在地迎接育兒挑戰。
安健維康物理治療所|一對一物理治療預約
您的健康,是我們最在乎的事。讓我們透過專業的評估與個人化的治療計畫,陪您一起找回無痛、靈活的身體!
診所地址: 台北市松山區南京東路四段183號2樓。
預約電話: (02) 2717-7600。
官方網站: https://www.ajwkptc.com。
LINE@一對一諮詢: 點此加好友。
本文由 黃博靖 物理治療師 (安健維康物理治療所院長) 進行醫療審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