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 Quervain氏症「狄奎凡氏症」(媽媽手)的肌內效貼紮教學

De Quervain氏症(媽媽手)的肌內效貼紮教學


您好,我是安健維康物理治療所的梁鈞嵐物理治療師。很高興能在這裡,與您分享關於De Quervain氏症,也就是俗稱的「媽媽手」的自我照護知識,特別是許多朋友感到好奇的「肌內效貼紮」應用。

在我的物理治療師生涯中,我發現「手腕疼痛」是許多人,尤其是新手媽媽、或是需要頻繁重複使用手腕的朋友,最常抱怨的困擾之一。那種抱起寶寶時,手腕像被電到般的刺痛;擰抹布時,拇指根部傳來的灼熱感,甚至連簡單的寫字、使用滑鼠,都會感到不適——這很可能就是De Quervain氏症在作祟。這不僅影響日常生活,更會讓許多人對育兒感到心有餘而力不足,或是在工作上大打折扣。

今天,我將從物理治療師的專業角度,帶您深入了解De Quervain氏症的成因、如何自我檢測,並提供實用的自我照護運動,以及在家就能嘗試的De Quervain氏症(媽媽手)的肌內效貼紮教學。我的目標是幫助您理解這些「為什麼」有效,讓您不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什麼是De Quervain氏症(媽媽手)?

首先,讓我們來認識這位讓許多人頭疼的「媽媽手」。從醫學角度來看,De Quervain氏症是一種「狹窄性腱鞘炎」。您可以想像,我們的拇指有兩條重要的肌腱,分別是「伸拇長肌 (Abductor Pollicis Longus, APL)」「伸拇短肌 (Extensor Pollicis Brevis, EPB)」。這兩條肌腱就像繩索一樣,連結著肌肉和骨骼,幫助我們做出拇指外展(向外打開)和伸直的動作。它們在手腕靠近拇指根部的地方,會共同穿過一個像隧道般的「腱鞘」

當我們長時間、頻繁地重複拇指和手腕的動作,例如:

  • 抱小孩時:常用虎口撐著寶寶的頭部或身體,或是將寶寶抱起放下時,手腕會呈現一個不自然的扭轉姿勢。
  • 家務勞動:例如擰抹布、洗衣服、提重物。
  • 特定職業活動:長時間使用剪刀的設計師、理髮師,或需要頻繁打字、使用滑鼠的上班族。

這些重複性的壓力,會導致拇指肌腱與其腱鞘之間的反覆摩擦,進而引起肌腱和腱鞘的發炎與增厚。您可以想像,當隧道內壁變得腫脹、空間變小,肌腱在裡面滑動時就會受到擠壓,導致疼痛、腫脹,甚至在活動時產生摩擦聲。

從我的臨床經驗中,許多來找我的朋友,最常抱怨的就是當他們嘗試「用拇指去抓住東西」「手腕做向小指側彎曲」時,疼痛會特別劇烈。這是因為這些動作會直接拉扯到發炎的肌腱,加劇疼痛。

肌內效貼紮(Kinesiology Taping)的原理與益處

肌內效貼紮,這個看似簡單的彩色貼布,在物理治療領域中扮演著多重角色。它與傳統的運動貼布不同,具有彈性,可以模擬肌肉的彈性,提供動態的支持。

那麼,為什麼肌內效貼紮對媽媽手會有幫助呢?以下是它的主要作用原理:

  • 減輕疼痛 (Pain Reduction):肌內效貼布可以輕微地提起皮膚,增加皮膚與皮下組織的空間。這不僅能促進血液循環,幫助炎症物質的代謝,還可以刺激皮膚下的「機械性受器」(想像成皮膚的小感應器),進而干擾疼痛訊號的傳遞,達到「分散注意力」的效果,讓大腦對疼痛的感知降低。這種效果類似於我們在疼痛時輕輕摩擦患部,可以暫時減輕不適。
  • 提供支持與穩定 (Support and Stability):雖然肌內效貼布不像傳統硬貼布那樣提供強力固定,但它的彈性可以為受傷或發炎的肌腱提供溫和的「外部支持」,幫助分擔肌腱的負擔,減少其過度活動。這就像給受傷的組織一個輕柔的「擁抱」,讓它在活動時能感覺到額外的保護。
  • 改善本體感覺 (Enhanced Proprioception):本體感覺是我們身體感知自身位置和運動狀態的能力,例如閉著眼睛也能知道手舉到哪裡。貼布貼在皮膚上,會持續提供神經刺激,提醒大腦手腕和拇指的位置,幫助您在活動時更有意識地控制動作,避免錯誤姿勢的重複,從而減少肌腱的再次刺激。

重要提醒:關於肌內效貼紮的具體操作步驟,雖然本指南中會提供常見的應用方式,但這些詳細的步驟是基於臨床經驗與普遍認知,並非直接從本次參考資料中擷取。由於每個人的狀況不同,專業的物理治療師會根據您的實際情況進行調整。

自我檢測:芬克爾斯坦測試(Finkelstein Test)

在安健維康物理治療所,臨床上我們通常會先透過「芬克爾斯坦測試」(Finkelstein Test)來初步判斷問題根源。這是一個很簡單的自我檢測方式,您可以自己嘗試:

  • 起始姿勢:坐姿或站姿,手放鬆。
  • 動作過程:將您的患側手拇指收進掌心,並用其餘四指握住拇指,形成一個握拳的姿勢。保持握拳姿勢,慢慢將手腕往小指的方向彎曲,就像在倒茶水一樣。
  • 呼吸配合:自然呼吸即可,彎曲手腕時不需憋氣。
  • 感受度提醒:如果在手腕往小指方向彎曲時,您的手腕拇指側出現劇烈疼痛,或感覺像被電到、刀割般的刺痛感,則這個測試呈陽性反應,強烈暗示您可能患有De Quervain氏症
  • 常見錯誤提醒:避免用力甩動手腕,動作要緩慢、輕柔,以避免加重不適。

和緩運動:舒緩肌腱張力

在急性疼痛期過後,適度的伸展運動可以幫助緩解肌腱的張力,促進恢復。以下介紹兩個簡單的和緩運動:

1. 拇指伸展運動 (Thumb Extension Stretch)

這個動作旨在輕柔地伸展發炎的伸拇長肌與伸拇短肌。

  • 起始姿勢:患側手伸直,手掌朝向身體,拇指朝上。
  • 動作過程:用另一隻手輕輕抓住患側手的拇指。將拇指輕柔地向掌心方向、並往小指側彎曲,直到感覺到手腕拇指側有輕微的拉伸感。
  • 呼吸配合:在拉伸過程中保持緩慢而深長的呼吸,吐氣時可以嘗試讓肌肉更放鬆,加深伸展。
  • 感受度提醒:應該感覺到輕微的拉伸,而不是疼痛。如果感到疼痛,請立即停止,並減少拉伸的幅度。
  • 常見錯誤提醒:不要過度用力拉扯,以免造成二次傷害。肩膀保持放鬆,不要聳肩。
  • 建議次數與頻率:每次維持15-30秒,重複3-5次。每天可進行2-3回。

2. 腕屈肌伸展 (Wrist Flexor Stretch)

雖然De Quervain氏症主要影響拇指側,但手腕周圍肌肉的平衡也很重要。這個伸展有助於放鬆手腕前側的肌肉,間接減少手腕的整體壓力。

  • 起始姿勢:患側手臂向前伸直,掌心朝前,手指朝向天花板。
  • 動作過程:用另一隻手抓住患側手的手指,並輕輕地將其往身體方向(手背方向)拉,直到感覺到手腕前臂有拉伸感。
  • 呼吸配合:同樣保持自然呼吸,吐氣時感受肌肉的放鬆。
  • 感受度提醒:感覺到舒適的伸展即可,不應有疼痛感。
  • 常見錯誤提醒:不要彎曲手肘,確保伸展的是手腕和前臂。不要彈震式拉伸,要緩慢而穩定。
  • 建議次數與頻率:每次維持15-30秒,重複3-5次。每天可進行2-3回。

肌內效貼紮實作:媽媽手貼紮教學

肌內效貼紮可以為您提供全天的支持。請記住,以下步驟是基於常見臨床應用,若您對自身狀況不確定,務必尋求專業協助。

準備工作:

  • 清潔皮膚:確保貼紮部位皮膚乾燥、清潔,無汗水或乳液,以增加貼布黏性。
  • 修剪毛髮:過長的毛髮可能影響貼布黏性或導致撕除時不適。
  • 修剪貼布:準備兩段貼布,長度約從前臂中段到拇指末端,以及一段約10-15公分的短貼布。將所有貼布的四角修剪成圓弧狀,避免邊角翹起。

貼紮步驟:

步驟一:拇指肌腱支持帶(I型貼布)

  • 起始姿勢:將手腕和拇指盡量彎曲(拇指靠近小指,手腕向下彎曲),使目標肌腱處於伸展狀態。
  • 動作過程:取一段I型貼布,將無張力的起點錨定在患側前臂中段,約距離手腕線約5-8公分處。將貼布沿著拇指肌腱(從前臂延伸到拇指根部)輕輕鋪平,給予約25-50%的輕微拉力(貼布約拉伸到一半或不到一半的程度)。將貼布的末端無張力地貼在拇指的近端指節(靠近手掌的部分)。
  • 呼吸配合:貼紮過程中保持輕鬆呼吸。
  • 感受度提醒:貼布應該感覺到輕微的服貼感,不應有勒緊或壓迫感。它的目的是支持,而非完全限制活動。
  • 常見錯誤提醒:不要給予過大的拉力,否則可能引起皮膚不適或血液循環不良。確保貼布平整,沒有皺褶。
  • 建議穿戴時間:可穿戴約3-5天,若皮膚出現不適或搔癢,請立即移除。洗澡後可用毛巾輕壓吸乾貼布水分。

步驟二:減壓固定帶(Y型或交叉貼布)

  • 起始姿勢:手腕保持自然放鬆。
  • 動作過程:取另一段較短的I型貼布,將中間段給予約50-75%的較大拉力(貼布約拉伸到一半以上),橫向貼在拇指肌腱最疼痛的部位(通常是手腕拇指根部的突出處)。將貼布兩端無張力地順著手腕輪廓,分別向手背和掌心方向貼平。
  • 呼吸配合:同上。
  • 感受度提醒:此段貼布在中間疼痛點應有較明顯的壓力感,但同樣不應引起疼痛或不適。它旨在提供局部加壓和穩定。
  • 常見錯誤提醒:中間拉力過大會導致皮膚紅腫,過小則效果不彰。確保中間壓力點精確對準疼痛位置。

步驟三:穩定環繞帶(選用,針對疼痛較嚴重者)

  • 起始姿勢:手腕保持中立位。
  • 動作過程:取一段短貼布,將中間段給予約50%的拉力,環繞拇指根部最疼痛的部位,像一個「C」字型從手背繞到掌心。兩端無張力地貼合。
  • 感受度提醒:這個環繞帶能提供更集中的穩定感。

完成貼紮後,輕輕摩擦所有貼布,利用身體熱度活化背膠,增加黏性。


如果您想更深入了解腕部疼痛的各種成因與完整的物理治療策略,可以參考我們的疾病索引列表終極指南。

梁鈞嵐物理治療師的溫馨提醒

每個人的身體狀況都是獨一無二的,網路文章的建議無法取代專業的一對一評估。儘管肌內效貼紮和和緩運動能提供暫時的緩解,並幫助您更好地感知身體(本體感覺),但若您嘗試了以上方法仍未改善,或想找到最適合您的根本解決方案,例如找出疼痛背後的生物力學失衡(如周圍肌肉的離心收縮能力不足),甚至是更深層的肌筋膜問題,請不要猶豫,讓專業的物理治療師來幫助您。

在台北的安健維康物理治療所,我們致力於提供最專業、最個人化的評估與治療計畫,協助您擺脫媽媽手帶來的困擾,重新找回手部活動的自由與生活的品質。

安健維康物理治療所|一對一物理治療預約。您的健康,是我們最在乎的事。讓我們透過專業的評估與個人化的治療計畫,陪您一起找回無痛、靈活的身體!

診所地址: 台北市松山區南京東路四段183號2樓

預約電話: (02) 2717-7600。

官方網站: https://www.ajwkptc.com

LINE@一對一諮詢: 點此加好友

歡迎追蹤我們的 FacebookInstagram 獲取更多即時健康資訊!

本文由 黃博靖 物理治療師 (安健維康物理治療所院長) 進行醫療審閱。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