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衛教資訊 > 運動類/全身性保健資訊
骨盆帶 疼痛(Pelvic Girdle Pain)
骨盆帶 疼痛(Pelvic Girdle Pain) :梁鈞嵐物理治療師的專業解析與自我照護指南
親愛的準媽媽們,您是否也曾有過這樣的經驗:隨著孕期一天天推進,腹部隆起,行走坐臥間,骨盆或鼠蹊部開始出現不明的疼痛?從床上翻身、穿褲子,甚至只是上下樓梯,都感到力不從心,甚至步履蹣跚?在我的物理治療師生涯中,我發現「骨盆帶疼痛 (Pelvic Girdle Pain, PGP)」是許多孕婦朋友最常抱怨的困擾之一,它不僅影響了日常生活的品質,更可能讓準媽媽們在滿心期待新生命到來的同時,增添了身體上的不適與心理負擔。
身為安健維康物理治療所的梁鈞嵐物理治療師,我理解這種疼痛對您生活的衝擊。這篇文章,我將從物理治療的專業角度,深入淺出地解釋為什麼懷孕骨盆痛會發生,以及我們可以如何透過物理治療的觀點,搭配簡單易行的自我照護方法,幫助您減輕疼痛,享受更舒適的孕期。
什麼是骨盆帶疼痛 (PGP)?
骨盆帶疼痛,顧名思義,是指發生在骨盆區域的疼痛,主要涉及薦髂關節 (Sacroiliac Joint, SIJ) 和/或恥骨聯合 (Pubic Symphysis) 的區域。這些關節共同構成了骨盆環,負責將脊椎的負重傳遞到腿部,並在行走、站立等日常活動中提供穩定性。當這些關節的穩定性或力學傳導出現問題時,就可能產生疼痛。
為什麼孕期特別容易發生骨盆帶疼痛?
懷孕期間,身體為了適應胎兒的成長與分娩做準備,會發生一系列生理和生物力學的重大變化,這些變化是導致懷孕骨盆痛的關鍵因素:
-
荷爾蒙的影響:在孕期,身體會分泌一種名為「鬆弛素」(Relaxin) 的荷爾蒙。這個荷爾蒙的主要作用是軟化骨盆韌帶和軟骨,目的是讓骨盆在分娩時有更大的彈性,以利胎兒通過產道。
然而,這種軟化也會導致骨盆帶關節周圍的韌帶變得鬆弛,使其穩定性下降。當這些關節在承受身體重量或進行動作時缺乏足夠的穩定支持,就容易產生微小的不穩定(也稱為「關節鬆弛性」),進而引起疼痛。這就像是門框螺絲鬆了,開關門時就會咯吱作響。 -
生物力學的改變:重心前移與姿勢改變:隨著胎兒成長,子宮逐漸增大,準媽媽的身體重心會向前移動。為了保持平衡,身體會自然地調整姿勢,通常會增加腰椎的曲度(腰椎前凸,lumbar lordosis),這會對腰骶部和骨盆帶關節產生額外的壓力。
體重增加:孕期體重的增加,尤其是後期,會直接增加骨盆帶關節的負擔。想像一下,原先的骨盆就像是一座輕負載的橋樑,現在卻要承載超出設計的重量,自然更容易出現結構上的應力。 -
肌肉失衡與功能障礙:骨盆的穩定性不僅來自於韌帶和骨骼,更仰賴周圍肌肉群的協同作用,這被稱為「力閉合」(Force Closure) 機制。在孕期,以下肌肉群可能出現失衡:
- 核心肌群 (Core Muscles):如腹橫肌 (Transversus Abdominis) 和多裂肌 (Multifidus)。這些深層核心肌群在穩定腰椎和骨盆方面扮演關鍵角色。孕期腹部肌肉被拉伸,可能會導致其激活模式改變或力量減弱,無法有效提供「力閉合」,使骨盆在活動時更加不穩定。
- 骨盆底肌群 (Pelvic Floor Muscles):這些肌肉支撐著子宮和膀胱,並在骨盆穩定中發揮重要作用。懷孕的壓力和荷爾蒙作用可能導致其功能障礙,進而影響骨盆穩定。
- 臀肌群 (Gluteal Muscles):尤其是臀中肌 (Gluteus Medius) 和臀小肌 (Gluteus Minimus)。它們負責髖關節外展和穩定骨盆,在單腳站立時尤其重要。在孕期,由於姿勢改變或活動減少,這些肌肉可能變得無力或激活不足,導致骨盆在步態中不穩定,進而引起髖部或骨盆帶的疼痛。臀小肌的激痛點甚至可能引起類似坐骨神經痛的疼痛,從臀部外側延伸至大腿、膝蓋和腳踝。
- 髖關節內收肌群 (Hip Adductors):如內收長肌 (Adductor Longus)、內收短肌 (Adductor Brevis) 和內收大肌 (Adductor Magnus)。這些肌肉連接骨盆和大腿骨,其緊繃或失衡可能將異常力量傳遞到恥骨聯合,導致恥骨痛。內收大肌近端激痛點甚至能將劇烈疼痛傳遞至骨盆深處。
- 髂腰肌 (Iliopsoas):由腰大肌 (Psoas Major) 和髂肌 (Iliacus) 組成。這組肌肉是髖部最主要的屈曲肌,也參與軀幹穩定。其過度緊繃或功能異常可能導致低背痛、髖關節前側疼痛或鼠蹊部疼痛。
- 梨狀肌 (Piriformis) 和閉孔內肌 (Obturator Internus):這兩塊深層臀部肌肉與骨盆底肌關係密切。它們的激痛點常引起臀部區域疼痛,並可能放射至大腿後三分之一處,甚至延伸至尾椎或腳背。臨床上,我們常看到梨狀肌症候群 (Piriformis Syndrome) 的症狀,它可能與坐骨神經痛混淆,但根源往往在於肌肉本身的功能失衡。
- 肌筋膜疼痛 (Myofascial Pain):除了關節和韌帶問題,肌肉中的激痛點 (Trigger Points, TrPs) 也是疼痛的重要來源。這些激痛點是肌肉纖維中緊繃的結節,不僅局部壓痛,還會將疼痛「轉移」到身體其他部位。例如,腹直肌 (Rectus Abdominis) 或腹斜肌 (Obliquus Externus Abdominis) 的激痛點可能引起腹部或鼠蹊部疼痛,有時甚至會被誤診為內臟問題。
在懷孕期間,當身體試圖適應這些變化時,若肌肉無法及時調整並提供足夠的穩定性,就可能導致骨盆帶關節承受過大或不均勻的壓力,進而引發疼痛。臨床上,我們通常會先透過 자세 분석、觸診、動作測試來判斷問題根源。例如,在台北的安健維康,我們看到許多準媽媽因長期久坐或姿勢不良,使得髂腰肌或臀肌變得緊繃或無力,進一步加重骨盆的負擔。
孕期骨盆帶疼痛的自我檢測與和緩運動
瞭解了疼痛的成因,接下來我將教大家幾個可以在家安全執行的自我檢測與和緩運動。這些動作旨在幫助您建立對身體的感知,並輕柔地活動和強化骨盆帶周圍的肌肉。
-
骨盆傾斜運動 (Pelvic Tilt Exercise)
幫助活動腰椎和骨盆,並訓練核心肌群中的腹橫肌,也就是大腦對於身體位置的感知能力。
- 起始姿勢:仰臥,膝蓋彎曲,雙腳平放在地面上,雙手輕放於腹部兩側。
-
動作過程:
- 深吸一口氣,感受腹部輕微膨脹。
- 緩慢吐氣時,輕輕將您的下背部壓向地面,使腰部與床面貼合。此時,您會感覺到骨盆輕微地向頭部方向捲動,恥骨會略微向上抬起。
- 呼吸配合:吐氣時執行動作,吸氣時輕柔地放鬆骨盆回到起始位置。
- 感受度提醒:您應該感受到腹部肌肉(尤其是肚臍下方,像穿上緊身褲一樣)和臀部輕微的收縮。下背應能平貼地面。整個過程不應感到任何尖銳的疼痛。
- 常見錯誤提醒:避免過度用力,導致臀部完全抬離地面,變成臀橋動作。同時也要避免憋氣。
- 建議次數與頻率:每次停留3-5秒,重複10-15次,每天可以做2-3組。
-
側躺髖外展運動 (Side-Lying Hip Abduction)
有效激活臀中肌和臀小肌,強化骨盆側向穩定,改善行走時的骨盆不穩。
- 起始姿勢:側躺,身體保持直線。下方手臂可伸直支撐頭部,或彎曲墊在頭下。雙膝彎曲約45度,雙腳併攏。
-
動作過程:
- 保持身體穩定不動,上方腳跟保持與下方腳跟接觸。
- 輕柔地將上方膝蓋向上抬起,像一本打開的書一樣。抬起的高度以不引起骨盆轉動或腰部代償為限。
- 緩慢地將膝蓋放回起始位置。
- 呼吸配合:抬起膝蓋時輕輕吐氣,放下時吸氣。保持流暢的呼吸。
- 感受度提醒:您應主要感受到上方臀部外側(大腿外上側)的肌肉收縮,而非腰部或大腿前側。想像您正在「擠壓」臀部外側的肌肉。
- 常見錯誤提醒:骨盆向後轉動或身體傾斜,這表示您使用了腰部或軀幹的力量代償。確保只有大腿動,骨盆保持穩定。
- 建議次數與頻率:每側重複10-15次,每天可以做2-3組。
-
貓牛式伸展 (Cat-Cow Stretch)
溫和地活動脊椎和骨盆,放鬆背部和腹部肌肉,對於緩解腰背痛和骨盆帶疼痛都有幫助。
- 起始姿勢:四足跪姿,手掌位於肩膀正下方,膝蓋位於臀部正下方,背部平直。
-
動作過程:
- 貓式 (Cat Pose):吐氣時,緩慢地拱起背部,將脊椎向上推向天花板,同時低頭,視線看向肚臍,感受背部肌肉的伸展。
- 牛式 (Cow Pose):吸氣時,輕輕將腹部下沉,同時抬頭,尾椎向上,感受腹部和下背部的溫和伸展。
- 呼吸配合:吐氣時進入貓式,吸氣時進入牛式。動作應與呼吸同步,緩慢而流暢。
- 感受度提醒:感受脊椎像波浪一樣一節一節地活動,放鬆頸部和肩部。不應有任何尖銳或不適的疼痛。
- 常見錯誤提醒:動作過快或過度用力,特別是過度下沉腰部,可能導致腰椎不適。保持動作的溫和與控制。
- 建議次數與頻率:重複8-12次,每天可以做1-2組。
尋求專業協助:安健維康的物理治療如何幫助您?
雖然上述自我練習能提供初步的緩解,但每個人的身體狀況都是獨一無二的,網路文章的建議無法取代專業的一對一評估。如果您嘗試了以上方法仍未改善,或想找到最適合您的根本解決方案,請不要猶豫,讓專業的物理治療師來幫助您。
在安健維康物理治療所,我們的專業不僅限於評估您的骨盆穩定性、肌肉力量和激活模式,也會深入分析您的步態、姿勢習慣,甚至評估您可能存在的肌筋膜激痛點,這些都可能是造成骨盆帶疼痛的潛在因素。透過精確的評估,我們可以為您量身打造個人化的治療計畫,這可能包括:
- 徒手治療:運用溫和的徒手技巧來放鬆過度緊繃的肌肉、改善關節活動度、糾正骨盆錯位。
- 運動治療:根據您的具體情況,設計針對性的核心肌群訓練、骨盆底肌訓練、臀肌強化 及髖關節周圍肌群的平衡訓練,以提升骨盆的穩定性。我們會確保您理解「為什麼」這些訓練重要,並掌握正確的「機轉」,讓訓練效果事半功倍。
- 姿勢矯正與衛教:指導您在日常生活中(如坐姿、睡姿、起立、翻身等)採取更符合生物力學的正確姿勢和動作模式,減少不必要的負擔。
如果您想更深入了解骨盆帶疼痛的各種成因與完整的物理治療策略,可以參考我們的『疼痛管理與治療:疾病索引終極指南』。
安健維康物理治療所|一對一物理治療預約。您的健康,是我們最在乎的事。讓我們透過專業的評估與個人化的治療計畫,陪您一起找回無痛、靈活的身體!
診所地址: 台北市松山區南京東路四段183號2樓。
預約電話: (02) 2717-7600。
官方網站: https://www.ajwkptc.com。
LINE@一對一諮詢: 點此加好友。
歡迎追蹤我們的 Facebook 和 Instagram 獲取更多即時健康資訊!
本文由 黃博靖 物理治療師 (安健維康物理治療所院長) 進行醫療審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