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鎖內側翼肌的秘密,告別惱人顏面疼痛!「耳邊的低語」

 

前言

 

你是否經常感到耳朵深處疼痛,或是下巴緊繃張口困難?這些症狀是否困擾你許久,讓你懷疑是顳顎關節的問題?或許,真正的幕後黑手是深藏在臉部深處的 內側翼肌 (medial pterygoid)。這條肌肉的激痛點 (trigger point) 可能會導致各種意想不到的疼痛,認識內側翼肌 (medial pterygoid) 以及其激痛點 (trigger point),能幫助你找到解決顏面疼痛的關鍵。內側翼肌 (medial pterygoid) 造成的疼痛,常常會被誤認為是其他問題,但只要找到問題點,就能有效解決。

 

個案分享

 

陳小姐是一位35歲的上班族,近半年來,她開始感到左側耳朵深處隱隱作痛,同時伴隨下巴緊繃感。她原以為是工作壓力大導致的偏頭痛,嘗試了各種止痛藥和按摩,但效果都不佳。後來,她甚至出現了張口困難,連吃飯都感到不適。經過朋友介紹,她來到安健維康物理治療所。經過仔細評估,物理治療師發現陳小姐的左側內側翼肌有明顯的激痛點。在經過幾次的激痛點治療相關肌群放鬆後,陳小姐的耳痛、下巴緊繃和張口困難都得到了明顯的改善。這個案例顯示,內側翼肌的問題往往容易被忽略,但只要找到正確的治療方法,就能有效解決疼痛。

 

肌肉介紹

 

內側翼肌 (medial pterygoid) 是一塊位於臉部深層的肌肉,屬於咀嚼肌群之一。它的主要功能是協助我們進行咀嚼、吞嚥等動作。內側翼肌 (medial pterygoid) 起於蝶骨翼板的翼突窩、顎骨,並止於下頜骨內側的翼肌粗隆。內側翼肌 (medial pterygoid) 因為其位置深層且複雜,容易因為各種原因產生激痛點。這些激痛點 (trigger point) 會導致局部肌肉的疼痛與緊繃,並將疼痛轉移至其他部位,造成患者的不適。

 

肌肉的生物力學與肌動學

 

內側翼肌 的主要功能是提升下顎(mandibular elevation)。當內側翼肌 (medial pterygoid) 與其他咀嚼肌(如咬肌和顳肌)協同收縮時,會使下巴向上抬起,進行咬合動作。此外,內側翼肌 (medial pterygoid) 也參與下顎的側向運動(lateral movement)。當單側的內側翼肌 (medial pterygoid) 收縮時,會將下顎向對側拉動,這在咀嚼時幫助磨碎食物。

 

內側翼肌外側翼肌(lateral pterygoid)協同作用,對於下顎的穩定性和運動至關重要。外側翼肌主要負責下顎的張開、前伸和側向運動,而內側翼肌 (medial pterygoid) 則負責下顎的抬起和側向運動。兩者共同維持下顎的正常功能。當內側翼肌過度活動或功能失調時,可能會導致顳顎關節 (temporomandibular joint, TMJ) 的功能障礙。

在運動方面,內側翼肌 並非直接參與大範圍的身體運動,但它在許多日常活動中都扮演著重要角色,例如:

  • 咀嚼:在進食時,內側翼肌 (medial pterygoid) 與其他咀嚼肌協同工作,幫助我們將食物咬碎。
  • 說話:在說話時,內側翼肌 (medial pterygoid) 的微調動作幫助我們控制下顎的運動,使發音清晰。
  • 吞嚥:在吞嚥時,內側翼肌 (medial pterygoid) 的收縮協助將食物推送至食道。

當我們有以下錯誤姿勢或習慣時,容易讓內側翼肌過度收縮或不協調:

  • 磨牙:夜間或壓力大時磨牙會使內側翼肌 (medial pterygoid) 持續處於緊繃狀態。
  • 單側咀嚼:習慣性只用單側咀嚼會使該側的內側翼肌 (medial pterygoid) 過度使用。
  • 不良的姿勢:例如頭部前傾、下巴過度後縮,都可能導致內側翼肌 (medial pterygoid) 負擔過重。
  • 長時間咬緊牙關:過度用力咬緊牙關會使內側翼肌 (medial pterygoid) 持續收縮。

這些不當的姿勢與習慣會導致內側翼肌產生激痛點 (trigger point),進而引起疼痛。因此,維持良好的姿勢與習慣對於保護內側翼肌 (medial pterygoid) 至關重要。

 

肌肉是否壓迫神經

 

內側翼肌本身不直接壓迫大的神經,但其附近的三叉神經 (trigeminal nerve) 分支可能會受到影響。當內側翼肌 (medial pterygoid) 的激痛點 (trigger point) 變得活躍時,可能導致肌肉周圍的軟組織腫脹或發炎,進而間接刺激或壓迫到附近的三叉神經分支,引起顏面、牙齒或耳部的疼痛。這些症狀容易與三叉神經痛混淆,需要專業醫師或物理治療師進行鑑別診斷。

 

激痛點位置

 

內側翼肌的激痛點 (trigger point) 常見於以下幾個部位:

  1. 肌肉本體深處:這類激痛點 (trigger point) 通常位於肌肉的腹部中心,較深層,難以觸及。
  2. 肌肉附著處:在下頜骨內側的翼肌粗隆,以及翼突窩附近的肌肉附著點,這些部位也容易形成激痛點 (trigger point)。

自我檢查:因為內側翼肌 (medial pterygoid) 位置較深,自我檢查較為困難。您可以嘗試按壓下顎骨內側,但請輕柔。若按壓時出現熟悉的疼痛,可能代表該處有激痛點 (trigger point)。最好的方式還是由專業的物理治療師進行觸診與評估。

 

轉移痛模式

內側翼肌的轉移痛模式相當獨特,主要包括:

  1. 耳痛:這是內側翼肌 (medial pterygoid) 最常見的轉移痛部位,疼痛通常感覺位於耳朵深處,有時會被誤認為是中耳炎。
  2. 顳顎關節區疼痛:疼痛可擴散至顳顎關節周圍,甚至延伸到臉頰。
  3. 口腔內疼痛:包括舌頭、咽喉、硬顎等部位的疼痛。
  4. 下巴深層疼痛:疼痛可能感覺在下巴骨的後下方,甚至延伸至脖子前側。
  5. 牙齒痛:有時候,內側翼肌 (medial pterygoid) 的疼痛會被誤認為是牙痛,尤其在臼齒區。
  6. 鼻腔底部和喉嚨疼痛: 疼痛可能會轉移至鼻腔底部和喉嚨部位。
  7. 整個同側下巴骨:疼痛可能沿著整個同側下巴骨延伸。

這些轉移痛的獨特之處在於,疼痛區域通常模糊不清,難以精確定位。

 

常見的引發肌肉激痛點的錯誤用力方式與姿勢

 

以下是一些常見的錯誤用力方式與姿勢,容易引發內側翼肌的激痛點 (trigger point):

  1. 磨牙與咬牙切齒
    • 夜間磨牙:睡眠時不自主地磨牙,使內側翼肌 (medial pterygoid) 持續收縮,造成肌肉疲勞和激痛點 (trigger point) 。
    • 白天咬牙切齒:壓力大或情緒緊張時,習慣性咬緊牙關,也會使內側翼肌 (medial pterygoid) 過度用力。
  2. 不良咀嚼習慣
    • 單側咀嚼:習慣只用一側牙齒咀嚼,會使該側的內側翼肌 (medial pterygoid) 負擔過重,容易產生激痛點 (trigger point)。
    • 過度咀嚼硬物:經常咀嚼堅硬或韌性較高的食物,如口香糖、魷魚絲等,也容易使內側翼肌 (medial pterygoid) 過勞。
  3. 不良姿勢
    • 頭部前傾:長時間使用電腦、手機時,頭部前傾會增加內側翼肌 (medial pterygoid) 的壓力。
    • 下巴後縮:錯誤的姿勢會讓下巴過度後縮,導致內側翼肌 (medial pterygoid) 持續處於緊繃狀態。
    • 頸椎姿勢不良:頸椎姿勢不良會影響到下巴與頸部周遭肌肉的張力平衡,間接影響內側翼肌 (medial pterygoid) 。
  4. 壓力與情緒因素
    • 長期壓力:慢性壓力會使肌肉緊張,增加內側翼肌 (medial pterygoid) 產生激痛點 (trigger point) 的風險。
    • 情緒壓抑:不表達情緒或隱忍怒氣,也可能導致下巴肌肉持續緊張。
  5. 其他因素
    • 牙齒咬合不正:咬合不正會使內側翼肌 (medial pterygoid) 在咀嚼時受力不均,容易產生激痛點 (trigger point)。
    • 顳顎關節疾病:顳顎關節功能障礙會影響周圍的肌肉,包括內側翼肌 (medial pterygoid)。
    • 外傷:臉部撞擊或牙科手術可能導致內側翼肌 (medial pterygoid) 受傷,形成激痛點 (trigger point)。
    • 口呼吸:長期習慣用口呼吸,可能會導致下巴肌肉失去平衡,影響內側翼肌 (medial pterygoid) 的張力。
    • 相關肌肉的激痛點: 例如:斜方肌、胸鎖乳突肌、二腹肌等肌肉的激痛點,皆有可能誘發內側翼肌的激痛點。

了解這些錯誤的用力方式與姿勢,能幫助你從日常生活中預防內側翼肌 (medial pterygoid) 的問題,減少疼痛的發生。

 

自我保健

 

以下提供一些簡單的自我保健方法,幫助您緩解內側翼肌的疼痛:

  1. 熱敷:用熱毛巾或熱敷袋敷在下巴兩側,每次15-20分鐘,可幫助放鬆肌肉。
  2. 輕柔按摩:用指腹輕輕按揉下顎內側,找出壓痛點,輕柔按壓,可幫助放鬆肌肉,但請勿過度用力
  3. 伸展運動
    • 下顎放鬆運動:輕輕張開嘴巴,再慢慢閉上,重複數次。
    • 下顎側向運動:將下巴輕輕向左或向右移動,重複數次。
  4. 按摩小球/花生球放鬆:可以將按摩小球放在下顎內側肌肉(約在下顎骨內側,耳朵下方),定點按壓2-3分鐘,以放鬆肌肉

圖示為右側內翼肌拉到最長,嘴巴張開、下巴偏移至同側,及內翼肌的自我伸展動作。

 

 

 

注意事項

  • 自我保健方法主要用於緩解輕微的肌肉緊繃與疼痛,如果疼痛持續或加劇,請及時尋求專業協助。
  • 按摩時,請輕柔,避免過度用力,以免造成肌肉損傷。

 

採用正確的姿勢與動作來避免該肌肉疼痛與緊繃

 

以下是一些建議,幫助您在日常生活中採用正確的姿勢與動作,避免內側翼肌的疼痛和緊繃:

  1. 保持良好的頭頸姿勢
    • 避免頭部前傾:使用電腦、手機時,應保持頭部直立,避免長時間前傾。可使用螢幕架或手機支架,調整螢幕或手機的高度,使其與視線平行。
    • 下巴微收: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識地將下巴微收,保持頸椎的自然曲度。避免下巴過度後縮或前伸。
    • 頸椎支撐:坐姿時,可使用頸椎枕或靠墊,維持頸椎的自然曲線,減少頸部肌肉的壓力。
    • 定時休息:長時間工作時,應每隔30分鐘起身活動,伸展頸部與肩部肌肉,避免長時間維持同一姿勢
  2. 注意咀嚼習慣
    • 雙側咀嚼:盡量使用雙側牙齒咀嚼,避免單側咀嚼。
    • 避免過度咀嚼硬物:減少咀嚼口香糖、堅硬或韌性較高的食物的次數和時間。
    • 細嚼慢嚥:吃飯時,應細嚼慢嚥,避免囫圇吞棗,增加咀嚼肌肉的負擔。
  3. 放鬆下巴肌肉
    • 減少咬牙:意識到自己咬牙時,可透過深呼吸或放鬆練習來緩解緊張。
    • 舌頭放鬆:將舌頭輕輕放在上顎,避免舌頭用力抵住牙齒或下巴。
    • 下巴放鬆:在休息或放鬆時,讓下巴自然垂下,避免緊繃。

自己執行內翼肌的交互抑制放鬆 (Reciprocal inhibition),嘴巴保持在微張,拳頭在下巴處給予抗衡嘴巴張開的阻力。保持出力8秒鐘後、休息放鬆10秒,重複三次。

 

  1. 管理壓力與情緒
    • 適度運動:規律運動可幫助釋放壓力,放鬆身心。
    • 放鬆練習:練習深呼吸、冥想、瑜珈等放鬆技巧,幫助舒緩緊張情緒。
    • 情緒表達:學習適當地表達情緒,避免壓抑或隱忍。
  2. 矯正口呼吸習慣
    • 諮詢醫師,找出是否有呼吸道阻塞的問題,對症下藥。
    • 學習正確的呼吸方式,增加鼻子呼吸的頻率。
    • 增加舌頭肌肉的鍛鍊,幫助舌頭擺放在正確的位置,減少用嘴巴呼吸。
  3. 其他
    • 牙齒矯正:如有咬合不正問題,可考慮進行牙齒矯正。
    • 調整枕頭: 選擇合適的枕頭高度,確保睡眠時頸椎與下巴能維持在自然的位置。

這些方法可以幫助你減少內側翼肌的壓力,預防疼痛的發生。若有任何疑問或不適,請隨時尋求專業協助。

 

專業協助

 

安健維康物理治療所擁有專業的物理治療師團隊,具備豐富的經驗和專業知識,能夠為您提供以下服務:

  • 詳細評估:透過專業的觸診、肌力測試和動作評估,找出您疼痛的根本原因,並判斷是否為內側翼肌的問題。
  • 激痛點治療:運用專業手法或針灸技術,精確處理內側翼肌的激痛點,有效緩解疼痛。
  • 徒手治療:通過手法放鬆肌肉、筋膜,調整關節活動度,恢復肌肉的正常功能。
  • 運動治療:根據您的個人狀況,設計客製化的運動計畫,強化相關肌肉,改善姿勢,預防疼痛復發。
  • 衛教諮詢:提供您日常保健知識,教導您如何自我放鬆、伸展、以及避免錯誤的姿勢與習慣。

若您有任何關於內側翼肌或其他肌肉骨骼疼痛的問題,歡迎隨時聯繫我們,我們將竭誠為您服務。

安健維康物理治療所

 

物理治療師的小叮嚀

 

  • 內側翼肌 的問題常常被忽略,但它卻是許多顏面疼痛的根源。
  • 除了尋求專業治療外,日常保健和預防更為重要。
  • 維持良好的姿勢,避免錯誤的咀嚼習慣,學會放鬆,對保護您的 內側翼肌 至關重要。
  • 若您有任何疑問或不適,請不要猶豫,立即尋求專業物理治療師的協助。

 

問與答

 

  1. 問:內側翼肌疼痛一定會導致耳痛嗎? 答:不一定,耳痛是內側翼肌常見的轉移痛,但並非每個人都會出現,也可能會有其他轉移痛。
  2. 問:內側翼肌的激痛點可以自我檢查嗎? 答:因為內側翼肌位置較深,自我檢查較為困難,建議由專業物理治療師進行評估。
  3. 問:除了物理治療,還有其他治療內側翼肌疼痛的方法嗎? 答:除了物理治療,還可考慮藥物治療(如止痛藥、肌肉鬆弛劑)、牙科治療(如咬合板)、或壓力管理等方式。
  4. 問:內側翼肌疼痛可以完全治癒嗎? 答:只要找到根本原因,並配合適當的治療和日常保健,內側翼肌疼痛是可以有效控制和緩解的。
  5. 問:內側翼肌的疼痛跟顳顎關節障礙有關係嗎? 答:有的,內側翼肌與顳顎關節的活動息息相關,兩者問題會互相影響。
  6. 問:內側翼肌的激痛點多久會好? 答:每個人的狀況不同,恢復時間不一。但只要積極配合治療,並注意日常保健,就能有效縮短恢復時間。
  7. 問:內側翼肌的激痛點一定要打針嗎? 答:不一定。針對激痛點治療的方式有很多,例如:徒手治療、乾針、針灸等方式。可以選擇自己合適的方式。

 

參考資料

 

  • Myofascial Pain and Dysfunction: The Trigger Point Manual
  • Orthopaedic Physical Therapy
  • The Trigger Point Manual - The Lower Extremities
  • TriggerPointManualUpper_部分1
  • TriggerPointManualUpper_部分2
  • TriggerPointManualUpper_部分3
  • essentials-of-physical-medicine-and-rehabilitation-musculoskeletal-disorders-pain-and-rehabilitation-4e-2018-elsevier-pdf-free_部分1
  • essentials-of-physical-medicine-and-rehabilitation-musculoskeletal-disorders-pain-and-rehabilitation-4e-2018-elsevier-pdf-free_部分2
  • myofascial-manipulation-theory-and-clinical-application_compress

 

#安健維康物理治療所 #黃博靖物理治療師 #triggerpoint #激痛點 #referrelpain #轉移痛 #內側翼肌 #medialpterygoid #顏面疼痛 #顳顎關節 #下巴緊繃 #耳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