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收長肌
檢查方式:
通常僅在劇烈運動或肌肉過度負荷時才意識到腹股溝和大腿內側的疼痛,休息時不太會意識到疼痛。負重和髖部突然出力彎曲會增加疼痛感。患者通常沒有意識到大腿外展的動作有太大的受限,但偶爾會注意到大腿向外旋轉的動作受到限制。檢查方式通常就是透過檢查髖關節外展以及外轉的動作活動度以及直接觸診內收肌群的激痛點位置來確認是否有內收肌激痛點的問題。
治療方式:
可以透過如下圖盤腿坐姿兩腳掌相對的姿勢底下,將兩側膝蓋下壓伸展內收長肌。或是在趴姿下將腳往外打開如青蛙肢的方式使用滾筒按壓內收肌來放鬆
內收大肌
檢查方式:
內收大肌的轉移痛位置通常是在整個大腿的前內側位置,通常被描述為很深,甚至在骨盆裡面的疼痛。活嚴重內收大肌激痛點患者通常難以在夜間舒適地擺放下肢的位置。他們通常喜歡躺在內收大肌激痛點患側的對側,並會將髖關節略微彎曲,然後在膝蓋和雙腿之間放置枕頭會最能夠降低內收大肌激痛點所帶來的疼痛。
治療方式:
由於內收大肌骨盆側是連接到坐骨粗隆上,伸展的方式為坐姿下將兩腳打開伸直,並將身體向前延伸以伸展內收大肌,或是坐在滾筒上壓迫大腿後內側的方式放鬆內收大肌
資料來源:肌筋膜疼痛與機能障礙激痛點手冊
肌肉相關文章索引
▼ 大腿肌肉
內收長肌,
內收大肌,
股薄肌,
半腱肌,
半膜肌,
股二頭肌,
膕繩肌,
縫匠肌,
股中間肌,
股外側肌,
股內側肌,
股直肌,
股四頭肌
▼ 膝關節與小腿肌肉
腓骨肌群,
伸拇長肌,
伸趾長肌,
脛前肌,
屈拇長肌,
屈趾長肌,
脛後肌,
比目魚肌,
腓腸肌,
膝關節肌,
膕肌
▼ 腳踝與足部肌肉
▼ 肩關節肌肉
前鋸肌,
菱形肌,
提肩胛肌,
下斜方肌,
中斜方肌,
上斜方肌,
肩胛下肌,
大圓肌,
小圓肌,
棘下肌,
棘上肌,
胸小肌,
胸大肌
▼ 上臂肌肉
▼ 前臂肌肉
外展拇長肌,
伸拇短肌,
伸拇長肌,
屈拇長肌,
屈指深肌,
屈指淺肌,
屈指肌,
屈腕尺肌,
掌長肌,
屈腕橈肌,
屈腕肌群,
前臂屈肌群,
伸食指肌,
伸小指肌,
伸指肌,
伸腕尺側肌,
伸腕橈側短肌,
伸腕橈側長肌,
伸肌群,
伸指肌,
伸腕肌群,
肱橈肌,
旋後肌,
旋前方肌,
旋前圓肌,
喙肱肌
▼ 手腕與手部肌肉
對掌小指肌,
外展小指肌,
屈小指肌,
小魚際肌,
骨間肌,
蚓狀肌,
屈拇短肌,
外展拇短肌,
對掌拇肌,
內收拇肌,
魚際肌
▼ 頸椎肌肉
▼ 胸椎肌肉
▼ 腰椎肌肉
▼ 骨盆 髖關節
尾骨肌,
提肛肌,
骨盆底肌,
股方肌,
下孖肌,
上孖肌,
閉孔外肌,
閉孔內肌,
梨狀肌,
臀小肌,
臀中肌,
臀大肌
▼ 頭部的肌肉
胸骨甲狀肌,
胸骨舌骨肌,
肩胛舌骨肌,
舌骨下肌群,
舌骨上肌群,
胸半棘肌,
頭半棘肌,
頰肌,
顴小肌,
顴大肌,
口輪匝肌,
眼輪匝肌,
皺眉肌,
枕額肌,
頦舌骨肌,
二腹肌,
二腹肌,
內側翼肌,
外側翼肌